• 精选
  • 会员

趣头条究竟是怎么崛起的

2018年8月20日  来源: 作者: 提供人:haddipa......

2017年机缘巧合成为趣头条的PR,前段时间看到前公司在北京的媒体刷屏了,满是感慨。不吐不快。

这几年辗转不同公司,最大的感受是小米的风口论不仅吹起了一批公司,互联网思维也滋养了很多像我一样年纪轻轻的野生公关小咖。

这里感谢一下雷军,尽管我一直在喷他。

很多人好奇,悄无声息的,2018年中国互联网又孕育了一家超级独角兽,而且速度简直是太太太快了。快到很多消息灵敏的媒体记者都没听说过这家公司。

这还是在前有今日头条,腾讯天天快报,后有一点资讯、UC头条,巨头扎堆的领域里实现的。2016年年中才正式上架App Store的趣头条,其实最早是一个做了失败项目的team,为了团队不解散很多人失去饭碗,他们接受了心血来潮的一个idea,将网赚和算法分发的新闻阅读结合了一下,试了试,然后...

2016年6月上线的趣头条,10个月时间内实现了用户从0到600W+的爆发增长。2017年3月趣头条2.0版本上线三个月后,即上线一周年之际,趣头条在APP Store资讯类一度排名第5位。2017年10月份,我还在趣头条的时候他们的日活已经接近800万,年底过千万,拿到腾讯领投的2亿美金融资,一点也不奇怪。

“趣头条考虑最快今年在美国IPO,寻求不超过30亿美元的估值”,30亿美金是什么概念,陌陌2014年年底美股上市当日股价大涨的总市值。

彭博社的消息刚出来的时候,朋友圈一个文笔颇佳、三观很正、应该也很有节操的某门户科技频道主笔来了这么一句,

“这公司都值30亿美金!”

趣头条为什么值30亿美金?如果仅仅跟竞品对比,算法、内容、App产品本身的质感它当然不值,但是它的发展潜力值不值30亿美金就是另外一回事。说实话,我看不到资本层面的动作,腾讯的意图、对今日头条的防守,看不清也就不好说。

30亿美金可能是有点虚,但趣头条为什么增长这么快,我倒是了解一二。

这家公司是魔都少见的很拼的公司,周六上班,晚上加班是常态。网赚模式,收徒拉下线,并不新鲜,但是趣头条对用户敏感度的拿捏炉火纯青,运营层面有节奏的运作不断复盘直到形成一个成熟的打法,内容层面不断扩团队补短板,技术层面不断找硅谷高人...

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颇为屌丝,但是屌丝一旦专注起来,开始有清晰的愿景并且能拧成一股绳,那就很可怕的。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中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农村可以包围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身处一个二元社会,沉默的大多数并非没有发声的意愿,而是接触不到发声的渠道。身处一线城市惯了,让你下沉,他们的需求,是否真的能够听到,能够感知到?

智能手机市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从小米的互联网风口论开始,然后OV打了雷军的脸,OV重现渠道和品牌的威力。然后小米补线下渠道的短板,回归产品、开始真正塑造没有短板的品牌之后,之前布局的手机、电商、智能生态全面发力。

渠道-互联网-渠道,线下-线上-线下。洼地填满,正好转了一圈。同时,智能手机全面普及。

借着智能手机普及的东风,下面会是什么戏码上演?

一线-二线-三线,

下沉,裂变。

这是互联网新阶段。拼多多和趣头条就赶上了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

拼多多假货成堆,但是你那些远在三四五线的亲戚朋友,人手一台手机在朋友圈在家长群里疯狂转发拼团。

趣头条内容低劣,但是有多少底层人群,他们的时间不值钱,对几块、十几块零钱又特别敏感,只要没门槛没难度可以获得一些小恩小惠,就能付出极大的时间和精力…

智能手机真正地向社会所有阶层的人普及后,沉默的大多数,开始发挥自己的力量。

类似的例子还有快手,在快手大红大紫之前,那是一个割裂的世界。与一线城市那一小撮自诩为精英的人绝缘,却跟社会最真实的地方接近。

跟乔布斯搭档的沃兹尼亚克,作为一名真正的发明家,他有些话请牢记:

我们的世界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灰度的。作为一个发明家,你必须用灰度的眼光来看世界。你必须思想开放,千万不要随大流。事实上,你应该忘记那些所谓的“公认准则”。你应该始终保持绝对客观,忘记你所听到的各种观点和声音,像科学家一样考察事实。当你探索时,不要太早有所偏向,不要太早下结论,否则你就会变得偏激,客观的探索也因为寻找各种证明己方观点的证据而变味。谁想要花时间证明一个错误的观点?沉浸在自我膨胀中毫无意义也毫无价值。你并不需要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找一个借口。

工程师本身就活在一个灰度的世界里,所以比一般人更容易接受这种灰度的眼光。他们拥有一种直觉,一种视野,能够判断出什么样的技术是可能的,即使这种技术还尚未诞生。另外,他们也能创造出具有部分价值的解决方案,这一切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想要取得真正的创新成就,唯有跳出现实中的一切桎梏。你必须跳出那些人为的、在口口相传中被不断放大的所谓“限制”。你必须放弃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努力用灰度的眼光来探索这个灰度的世界。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