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符号激素1:金钱

2024年12月26日  来源:暗示力 作者:亚当·奥尔特 提供人:It8933......

1991年,先锋派音乐二人组The KLF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支乐队。当年2月,《凌晨3点永恒》(3 a.m. Eternal)登上了英国单曲排行榜的第一名,但最终,比尔·德拉蒙德(Bill Drummond)和吉米·考迪(Jimmy Cauty)放弃了跻身巨星行列的追求。他们是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者,想要颠覆自己所代表的腐朽世界。1992年,德拉蒙德和考迪挥舞着玩具机关枪走上了全英音乐奖(BRIT music awards)的舞台,朝目瞪口呆的观众们开了火。在颁奖礼结束后的庆功宴上,他们又在台阶上留下一头腐烂的死羊,两人凭借这件事,顺水推舟地退出了音乐圈。

一年过去了,两人因为《凌晨3点永恒》和其他一些畅销金曲而得到了100万英镑的版税。他们想过买一艘潜水艇或飞船,但最终用这笔钱创办了专注于艺术的“K基金”(K Foundation)。1993年,雕塑家瑞秋·怀特瑞德(Rachel Whiteread)获得了著名的特纳奖,K基金却宣布,怀特瑞德获得了该基金评选的“年度最糟糕艺术家”大奖。怀特瑞德拒绝接受后者40万英镑的奖金,德拉蒙德和考迪便扬言要把钱烧掉,于是,怀特瑞德心不甘情不愿地领走奖金,全额捐献给了慈善机构。

仍想花光版税的德拉蒙德和考迪用100万英镑纸钞做了一尊雕塑。所有的大画廊都不愿展示这件作品,于是他们退而求其次,在1994年8月23日深夜来到苏格兰的朱拉岛,把总计100万英镑的纸币(每张面值为50英镑)堆在一座船屋的地板上。在一个多小时里,他们的朋友金浦(Gimpo)拍下了德拉蒙德与考迪焚烧2 000张大额钞票的过程。大部分钞票被烧得一干二净,但还有小部分通过船屋的烟囱飘了出去。

自由撰稿人吉姆·里德(Jim Reid)是应邀来到船屋的少数几个外人之一。最初看到一大堆钞票时,里德说自己产生了罪恶感,就好像仅仅与这么一大堆钱站在一起都是件不道德的事。接着,他又觉得“必须做点什么,而不是袖手旁观地站在那儿。因为跟其他任何有着健康胃口的人一样,我也想要这些钱”。一个月后,里德在《观察家报》(The Observer)上写出了自己的经历,在文章结尾,他列举了100万英镑还有哪些其他用途:这100万英镑可以用来养活80万名挨饿的卢旺达人,也可以在伦敦为68户流离失所的家庭提供一整年的住宿;就算是让当时还健在的戴安娜王妃用于着装打扮,也足足能用上6年。

里德的反感情绪并不罕见。看着钱币被焚烧,你会有一种无数可能性断绝了的感觉。

实验故事

在近20年后,6位心理学家扫描了20名成年受试者在看到类似场景时大脑作出的反应。受试者会从扫描仪内的小屏幕上看到一双手正在折叠或是破坏一捆钞票。和里德一样,他们报告说,看到钞票被毁时,自己产生了不舒服和躁动的情绪。他们的大脑也讲述了类似的故事。和看到螺丝刀和铁锤等工具时一样,看到钱时,大脑的颞顶区域(temporoparietal network)会起反应,因为大脑知道,这些东西具有功能性目的:铁锤是用来敲打的,而金钱则是用来花和赚的,所以,当成年人看见金钱遭到滥用,大脑就会进行反抗。手在切割或撕毁较大面额的纸币(如价值100美元而非20美元)时,被试的颞顶区域会产生更活跃的反应。金钱就是这么强大的符号(一种可用来实现多种目的的手段),连大脑都会因为金钱遭滥用而抗议不休。

世上存在多种超级符号,而代表货币的金钱符号是其中最强大也最常见的一种。货币采用钞票和硬币的形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从前的社会也曾用珠子、朗姆酒和宝石来以物易物,但在当今世界的大部分地方,钞票和硬币成了货币的象征。几十年来,诗人、歌手和波西米亚人总爱对“没有钱的日子”进行浪漫的美化,可说实话,一点钱都没有,人很难度日。英国作家毛姆说得好:“金钱就像第六感,没了它,其他的五种感官就没法用。”没错,不提前掏出钱来,你就吃不上美食,喷不上香水,看不了画作,听不了音乐,穿不上漂亮衣服。

金钱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一些营销学教授观察了纸钞、硬币和其他货币符号在普通人身上激起的各种反应。正如毛姆所说,金钱的一个主导功能就是自由与独立,所以,研究人员预先估计,用金钱符号进行引导之后,人的行为会表现得更独立、更自私。

实验故事

在一项研究中,学生们要完成一道困难的智力题:将12种形状摆成一个大方块。实验人员在解释任务时说,如果遇到困难,他可以给予帮助,说完就离开房间,让学生们不受打扰地自行解决问题。一部分学生的桌角上摆着一小堆桌面游戏《大富翁》中的钱币,以微妙的形式不间断地提醒他们想到金钱。过了4分钟,未受金钱暗示的学生中有75%要求得到帮助;而受《大富翁》游戏币引导的学生中只有35%在4分钟过后寻求了帮助。按照研究人员的说法,金钱暗示学生保持独立性,延迟了他们的求助意愿,促使他们多保持几分钟“不借助外力”的状态。

独立和毅力是正面特质,但和金钱一样,它们也有较黑暗的另一面:不愿帮助他人或与他人互动。狄更斯的经典小说《圣诞颂歌》就描绘了一位一心积累财富,同时避免社交互动的富裕的银行家埃比尼泽·斯克鲁奇。有了财富,斯克鲁奇不至于为折磨书中其他人物的问题所烦恼,可直到3个鬼魂拜访了他,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多么愚蠢。孩子们一味嘲笑斯克鲁奇悭吝龌龊的守财奴样,可一旦受了金钱的暗示,其他人也多多少少会暴露出几分吝啬的本性来。

实验故事

在一项研究中,学生们玩了一小会儿《大富翁》游戏。一些学生赢得了价值4 000美元的游戏币,另一些学生却输得一分钱也没有了。拥有了4 000美元的学生开始展望富足的未来,而没钱的学生则仅仅想了想明天大概会做些什么,想象的内容与金钱无关。一分钟后,一场小小的灾难降临了:一名偶然路过实验室的学生把27支铅笔掉在了地上。正为4 000美元《大富翁》游戏币和美好未来感到飘飘然的学生捡起的铅笔数量比未受金钱引导的学生捡起的要少。“富裕”的学生并不过分悭吝,大多数人都帮忙捡了铅笔,可受财务充裕的前景的影响,他们帮助人的意愿减少了。

另一项研究强调了这一点。这一回,学生们盯着电脑屏保程序:有些屏保程序的内容是钞票漂浮在水里,有些则是鱼在水里游。研究人员随后问他们,是否愿意把参与研究所得的2美元全部或部分捐给大学生基金会,看着钞票在屏幕上漂来漂去的学生平均只愿意捐出77美分,而看着鱼在屏幕上游来游去的学生平均愿意捐出1.34美元。说前一部分学生是“吝啬鬼”有失公道,但金钱和财富的象征物显然把他们推向了自私的方向。

独立与坚持虽是积极特征,但也和金钱一样有其消极的不良影响,即不愿协助别人或与其互动。

除了自给自足和独立,金钱还拥有对疼痛施加麻醉的能力。1986年的圣诞节前夕,《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创造了“购物疗法”(retail therapy)一词来描述通过购物来改善情绪的行为,而这种安慰性消费使各种产品(从冰激凌到浪漫喜剧DVD)的销量上升了。一家名叫“懒汉篮”(Bummer Baskets)的创新公司开发了一系列旨在缓解各类疼痛的保健包,包里的产品以巧克力为主。考虑到金钱在缓解疼痛方面的象征性作用,前述的营销研究人员们想知道,看到金钱图像时,学生们是否会对生理性的疼痛和社会性社交排斥感到麻痹。

实验故事

现代心理学实验中已经很少使用电击这种做法了,所以,身体疼痛实验中的学生们会把手浸泡在非常烫的水里30秒钟,并以9分制对痛感进行打分。参与社会疼痛实验的学生则会与另两名学生一起玩电脑游戏,而他们很快就开始感受到被其他两名同学忽略,这是一种有效的社交疼痛形式。在参与这两项疼痛任务之前,学生们要完成一件设计精妙的“手指灵活性任务”。研究人员让一些学生数80张100美元的钞票,而让另一些学生数80张白纸。数白纸的学生认为泡热水很痛,如果以9分为满分,他们给出的分数在6分左右;而数钞票的学生则认为没那么严重,给出的分数多为4分以下。参与社交疼痛任务的学生,如果事先数的是钞票,也觉得受人排斥的刺痛没那么强烈了,在类似量表上对痛感的打分要比其他学生低50%。在金钱的象征性提示之下(哪怕这些钱不是真的也不属于我们),身体和社交疼痛似乎也没那么难以忍受了。

金钱也具有纾解痛苦的象征能力。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