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当众表演带来的社会兴奋与社会焦虑

2024年12月26日  来源:暗示力 作者:亚当·奥尔特 提供人:It8933......

在从古至今曾存在于世的所有1 000亿人之中,尤赛恩·博尔特(Usain Bolt)是跑得最快的。2008年,在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一个星期六晚上,这位牙买加短跑名将打破了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攀上了运动成就的最高峰。他的表现可谓势不可挡。接受赛后采访时,获得第8名的美国选手达维斯·帕顿把博尔特和赛场上的其他人区分开来。“这根本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帕顿说,“人人都在奋力追赶博尔特,他真是个传奇。这家伙是个了不起的运动员,他天生就是个怪物。”为了强调自己的压倒性优势,博尔特甚至在终点线之前20米就放慢速度以示庆祝,跑完还发现自己的一根鞋带没系好。一队挪威天体物理学家对博尔特在比赛结束前减速的做法大表遗憾,按照他们的计算,如果他继续全速奔跑,9.69秒的纪录说不定还可以提高到9.51秒(4)。这一修正过的时间对几位著名科学家的主张提出了挑战,后者认为,人类百米赛跑理论上的最短时间是9.48秒,但在公元2500年之前,恐怕没人能达到这个成绩。

有些运动员在比赛开始前表现得非常低调,但博尔特却是为了在“热爱他的观众”面前奔跑而活。在对手们双眼紧盯着终点线的时候,博尔特却在每一场重大比赛开始前手舞足蹈。博尔特喜欢群众欢呼的倾向,说不定就是他在重大比赛上跑得这么快的原因之一。

或许,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进行的第一个实验就表明:在有他人陪伴的时候,人类往往在速度上表现得更快,在力量上也表现得更强。

实验故事

这个实验于19世纪90年代末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进行,它是自行车爱好者和运动迷诺曼·特里普利特(Norman Triplett)的心血结晶。他做了十几次实验:让车手在健身车上尽量快地蹬脚踏板。有时候,特里普利特让他们独自留在实验室里无人打扰,有时候则让他们与摩托车竞赛,还有时候要他们当着其他车手的面一起骑。特里普利特注意到,有其他人在附近骑车的时候,车手往往骑得更快。一位车手单独骑车时,1英里路程要用2分49秒,当他与其他4位车手一起骑时,同样的路程只需要2分37秒;单独骑10英里,这位车手用时33分17秒,与其他若干车手一起骑,速度会快两分多钟。特里普利特承认自己的观察不够严谨,所以,他又进行了一次实验,以证明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里,这一效应同样存在。

特里普利特招募了40名8~13岁的儿童,在1897年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他测量小学生们能以多快的速度绕好钓鱼用的绞盘,好让鱼线末端的一面小旗被拖过16米的距离。任务很简单,但很新颖,实验开始之前,没有一个孩子玩过鱼竿绞盘。特里普利特要他们单独完成任务,或是当着其他儿童的面完成任务,特里普利特注意到,当着别人的面,孩子们绕鱼线绕得更快。他得出结论,观众能让人“释放”独自一个人时发挥不出来的“潜能”。若是特里普利特晚生110年,他或许会将尤赛恩·博尔特惊人的表现归结为天赋碰上了特殊成分:一群让人释放潜能的热心观众。

如果在别人面前从事需要速度与力量的活动,比如赛跑,表现通常会比独自一人时好。

科学从来不会如此简单,进入20世纪后,另一些研究人员对特里普利特的突破性成果提出了质疑。有些研究人员同样得出了特里普利特发现的效应(现在叫作“社会促进效应”),而另一些研究人员则发现了相反的效应,即“社会抑制效应”。约瑟夫·培辛(Joseph Pessin)和理查德·哈兹本德(Richard Husband)请参与者在研究中蒙上眼睛,单独或者在他人陪伴下去了解一个简单的迷宫。蒙着眼睛的参与者用手指顺着迷宫摸索,每回碰到死角(共有10个死角)就折返回原处。培辛和哈兹本德的参与者们当着他人面时并未有更好的表现,反而是在独自一人时更快地走完了迷宫。

这类不一致的观察结果一直持续了许多年,直到社会心理学家鲍勃·扎永茨(Bob Zajonc)提出了一个观点:这一切完全取决于任务的性质。观众能凸显我们的本能反应,我们在面对需要更多谨慎思考的任务时会更难以克服这些反应。对尤赛恩·博尔特来说,再也没有什么事比奔跑更自然了,而特里普利特实验里的孩子们使劲缠绕鱼线,也并不怎么需要思考和注意力。与此相反,探索迷宫很困难,而且需要注意力。培辛和哈兹本德实验里探索迷宫的人,因为知道周围有人看着,担心当着观众的面犯错误,可能因此而分了心。

实验故事

这里介绍另一个实验,在这项实验中,研究者扎永茨起初并未用人做实验,而是选择观察72只蟑螂的行为。他与一小队研究人员一起设计了两项小型的运动任务:让蟑螂从小盒子中光线明亮的地方爬到一个光线明显更暗的隔间里去。有些蟑螂完成的是简单版的任务,即顺着一条直路,从盒子里刺眼的地方爬到黑暗的目标隔间去;其余的蟑螂完成的是复杂版的任务,它们要穿过一个复杂的迷宫才能逃过光亮区域。一些蟑螂是独自完成这两项任务的,但研究人员又造了一个观众小盒子,强迫部分运动中的蟑螂当着一群蟑螂“观众”完成任务。一如研究人员预测,有“观众”在场时,蟑螂能更快地爬完直路,到达黑暗的目标隔间,所用的平均时间较之前快23秒;但在完成复杂的迷宫时,蟑螂运动员们的反应非常不同,有“观众”时完成任务所用的平均时间较单独完成时慢76秒。同样的“观众”,对蟑螂完成简单任务起到了加速作用,而对完成复杂任务则起到了拖延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社会心理学家在观察台球高手和新手的行为时,为扎永茨的理论找到了证据。高手单独击球时的入洞率是70%,在有4人围观时,入洞率可升至80%。同时,新手单独击球时入洞率仅为36%,有人旁观时更跌至25%。有观众在场时,高手得到了激励,而本来已经不堪重负的新手却分了心。作家和在校学生同样会作证,在你试着删改笨拙的长句、做复杂的数学题时,没有什么比读者或老师站在背后盯着你更叫人心烦意乱了。

如果在别人面前从事需要注意力的活动,比如做题、写作,人们通常不会表现得更好。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