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感受变了还是记忆错了

2024年12月26日  来源:意识本能 作者:迈克尔·加扎尼加 提供人:It8933......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渴望,希望回到那个自己在世界上最喜欢的地方,在那里我们曾经享受生活,充满了快乐的回忆,我们决意要回去,再次感受那段时光。但是,当我们真的回去了,一切都不一样了。我们的感受不再一样,无关好坏,只是不一样了。

最近,我和妻子回到了拉韦洛(12),过去我们曾觉得这里充满魔力。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在。小镇的历史、文化以及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人都没变,但我们的感受却变了。这一切似乎和我们曾经体验到的感受不匹配。难道我们的记忆出错了吗?还是说我们对生活整体的感受变了,而这种变化影响了我们当下的体验?

通常我们对过去经历的理解是特定的感受对应特定的事件。感受本身与实际体验是绑定的,因此我们会期望通过复制体验来复刻感受。你在某地度假时感到很开心很兴奋;如果再去一次,你一定还会感到开心和兴奋。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购买分时共享的公寓房。第一次去的时候很棒,那么第二次、第三次呢?重复同一事件,我们会期望自动收获同样的感受。但我要说的是,这无法做到。这不是正确的理解方式。

我们在过去体验到的梦幻时刻,如今以关于过往事件的信息的形式储存在脑中。它加入了我们的记忆,这其中仍有很多我们未能研究清楚的机制,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一种符号信息,冰冷、正式,就好比DNA也是一种符号信息;并且,和DNA一样,它也有物理结构。这个信息结构的内容或许包含该事件与正向感受之间的关系,但被保存的不是感受本身,而是关于感受的信息。当一段记忆浮出水面,一同出现的还有我们当前对这段记忆的感受。这些感受来自另外一个系统的加工,独立于记忆系统。简单来讲,我认为将情绪维度剥离开来,就能看到不同的系统在同一个时间点汇聚,从而产生关于记忆的感受。打个比方,就好像一个戏剧化电影片段的背景音乐,电影画面和音乐是分开的,但当二者同时出现时,音乐就为电影画面增加了情绪。

The Consciousness Instinct

当一个气泡后面紧跟着另一个气泡,我们就会对记忆中事件的感受产生错觉。

所以我们有记忆气泡和感受气泡。当我们想到过往时光,我们的感受并不是对过往时光的感受本身;它们其实是我们当前的感受,被我们投射至过去。它们通常也是正向的,但感受本身不再与过去的记忆绑定。如果当前的感受与过去的感受相反,这种关系就更为明显。例如,如果你回忆起自己在大学时收到考试不及格的消息,你的记忆告诉你,你当时感觉很不好,对吧?但是,假设因为这次不及格,你冲进教授的办公室寻求帮助,结果你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在这个领域开启了你的事业。当你回想起不及格事件,现在的你知道后面的故事,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看待它。理智的回忆告诉你当时感觉糟透了,但你无法重新体验那种感觉。相比之下,尴尬感受就很难转变视角。当回忆起过去遭遇的社交事故,你或许仍会羞红脸。不过,有些时候,你还是会嘲笑或是不认同那些让年轻(青春期)时的你感到尴尬的事情,比如在免下车餐厅藏在汽车后座底下,生怕被别人发现你和爸妈在一起。我当时怎么会做这种事?现在想起来我并不会脸红,或是会因为完全不同的原因而脸红。

产生原始感受的模块和那些产生思想、记忆、判断等等的模块不同。我们在经历某一事件时产生的感受会成为我们关于该事件记忆的一个元素、一个维度、一段信息,我们能对之进行标注和神经编码,并收纳入我们的记忆。

但是,实际的体验来自脑中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再次造访时,它所处的神经背景可能与前次造访不同。每次都是这些神经背景驱动了你对此次造访的感受。第一次造访可能包含未知事物的挑战、好奇心和冒险,你当时更年轻,还可能有肾上腺素的作用。再次造访时,你年龄更大,生活经验更丰富,目的地也已熟悉;这里不再那么具有挑战性,不怎么能挑起你的好奇心,你或多或少地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肾上腺素也分泌得更少。你感觉不一样了,不是说更差或更好,只是不一样了。不仅是重返某些地方时会这样,当你试图重演任何过往经历时,都会发生同样的事。尼尔·杨(Neil Young)对此描述得十分精准:“我仍试着成为那样的人,但你知道,我不再是二十一二岁……我不能确定自己还能重新创造出那种感觉,这与我的年龄有关,与世界环境有关,与我刚刚做完的事情有关,与我接下来想做的事情有关,与我一同生活的人有关,与我的朋友是谁有关,与天气有关。”9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