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阅读:一种诱惑
我在上一章中提到了对文本进行阐释和评估时与之拉开距离的重要性,并拿自己评估纪录片《制造杀人犯》的过程作为例子来说明。我强调,从高度紧张、充满感情的故事中抽离出来对于客观地看待事实很重要。这是一种“先近后远”的平衡做法。之前我们讨论的是客观、远离文本本身、纯粹的批判式阅读方法有何价值,这一节的重点则与之相反,讲的是阅读的主观性,它能让读者与作者之间建立更多的关系。
当你开始看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部电影或其他事物时,不要立刻拉开自己与作品的距离,将作者提出的所有主张一一分类,然后开始批判性地审视。相反,我们要先本着宽厚包容的精神,尽量弄懂作品想要传达的意思。也就是说,要先吸收作品,试着公正地看待它要表达的观点,再开始对它进行分析。学会让自己与作者一同沉思。换句话说,要让自己接受诱惑。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全身心积极地沉浸在文本中,还要和作者产生一种共鸣的、想象的关系。批评家布莱恩·奥特(Brian Ott)将阅读时的内在感受,或“阅读的快感”视作一种实践而非方法论。他实际上还表示,“方法”会让人感到压抑,他提议我们试着带着想象力与文本互动,这样你就更有可能真正地享受阅读的内容。这个论证旨在让我们重拾阅读的乐趣(如建立与文本的主观联系),鼓励我们先全神贯注地阅读,再客观地、不带感情色彩地看一篇文本并以此作为传递意义或承载知识的载体。换言之,要避免将阅读的方法一分为二地看待,要既善于分析,同时也能感同身受。
在这一点上,我还想补充一个非正统的、对某些读者来说可能有些违背常理的想法: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根本不想去批评一篇文章。某本书、某篇文章或某部电影可能代表着一些对你来说非常珍贵的东西,而过多的审视会破坏它原本的诗意和美感。这种情况下,你应该会更愿意表现出一种理智的谦逊,然后把它搁置一边。不要对它进行剖析。继续读其他可能对你的学术目的有帮助的内容。我知道这样说可能会惹恼一些读者,他们会说,正是这种主观性才需要我们予以批判性的注意。因此,我想在此提出一个可以与同伴讨论的话题:“有些领域是禁止批判性思考者涉足的。同意,反对,或中立。”在开始讨论此话题之前,先看完下面这些有助于拓展思路的创造性策略。现在让我们回归对这些非常规方法论的讨论。
从共鸣阅读到“相信游戏”
与提高创造性批判能力相关的其中一个策略是由彼得·埃尔伯提出的,他将自己的实验称为“相信游戏”。讲得更具体些:一个人若选择批判性方法来揭穿论证中的缺陷或不合逻辑的结论和矛盾,那他便需要使用“怀疑作为工具来审视、检验”,而埃尔伯却试图使用“相信作为工具进行审视、检验”。
埃尔伯的“游戏”打乱了惯常的怀疑过程,但正如他所说,“怀疑可疑的事物很容易,但系统怀疑论的关键就在于尝试怀疑那些看似明显或正确的东西”。我们已经知道用“怀疑”来检验概念的必要性,但还没有弄懂如何使用“相信”这个工具。
练习4.1 让你走出舒适圈的思维实验:怀疑你所相信的
根据埃尔伯所说,我建议,当你再遇到一个令你反感的观点时,不管你是出于何种原因讨厌它——或许你觉得它所代表的政治立场很荒谬,或许它带着同理心讨论某种让你感到不安的社会态度——你要试着相信任何与你的见解或道德标准相违的地方。这不是让你一味听从他人的意见或压制自己变得好战的冲动,而是鼓励你积极尝试发现一些与你目前持有的假设、喜好或理念有冲突但颇有价值的观点。你的目的是试图相信一些通常被认为错误而被摒弃的东西。这做起来很不自在,而且会令你感到尴尬,但也正因如此,人类才会发明工具来帮我们完成繁重的任务。通过这项活动,你的思想会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让你能够以相信而非怀疑为前提去检验一个观点的有效性。这样的经历会使人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