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2013年新闻媒体现状》报告,报纸、杂志和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在2000年达到顶峰之后下滑了30%。新闻报道的减少,一部分原因来自新闻产业面临的经济问题和裁员。电视台削减了高达50%的新闻报道,而体育、天气和交通的报道则占据了40%的内容。这些问题由于受众的减少还在不断加剧。几乎三分之一的人已经放弃了特殊的新闻发布机构,因为它不再提供他们过去习惯获取的新闻报道和信息。报纸和杂志也随着电子媒体和社会网络的发展而遭到缩减,后者正日益成为大众的新闻来源,特别是年轻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新闻媒体发生的另一个变化是,关于政府事务和外交事务的报道越来越少,转而倾向于报道有关娱乐、生活方式和名人丑闻等方面的信息。因此,虽然从表面上看美国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增加,但实际上他们所了解的信息与20年前没有多大差异,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少。皮尤研究中心开展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1989年,74%的美国人能够认出副总统,而到了2007年,只有69%的美国人能做到这一点。同时,美国人也开始对新闻报道覆盖率的可靠性产生质疑,因为新闻越来越倾向于报道“娱乐资讯”而非信息。
新闻报道的可靠性
新闻媒体几乎总是声称自己对当地、国内和国际的新闻事件进行了客观而真实的报道。除了向公众传递信息,新闻媒体在披露政府和大财团丑闻的过程中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新闻主编兼记者艾达·塔贝尔(1857—1944)揭露了约翰·洛克菲勒所有的美孚石油公司的垄断行为,因而联邦政府对此进行了调查,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最终裁定将美孚石油拆分。20世纪70年代初,《华盛顿邮报》的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在揭露1972年水门事件的政治丑闻中起了关键作用,直接导致尼克松总统在1974年下台。2005年,在卡特里娜飓风期间和之后,新闻网络将全体民众的注意力引向了美国当局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准备不足,并指出制度性种族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这些事例表明,新闻媒体在向公众传递重要信息方面作用强大。
尽管媒体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但是仍然有很多美国人认为“与其说媒体报道新闻,倒不如说媒体制造新闻。”1985年,皮尤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56%的美国人认为,新闻机构通常会直接提供一手资料。到2002年,该数字已经降至35%,更加凸显了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不断降低。
与其他类型的大众媒体一样,新闻媒体的目标不仅仅是向公众传递关键信息,使公众了解关键问题,而且还会选择能够吸引大多数人的事件,并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来呈现,如此我们才会被吸引,观看那些赞助商的商业广告。
一直关注新闻或大部分时间关注新闻的成年人比例
哗众取宠与新闻娱乐化
媒体选择新闻故事经常考虑的是其娱乐价值而非其新闻价值。大多数人更喜欢感人的故事、真实的犯罪故事或灾难性故事,而不是对国内外大事的批判性分析。因此,报纸在大多数时候会占用大部分页面包括头版头条来报道关于英勇救人、名人丑闻、儿童绑架、飞机失事、自然灾害和恐怖谋杀案的故事。
人们倾向于对难忘事件形成错误认知,即人们的思维容易夸大轰动性事件(常常是恐怖事件)的重要性,新闻评论员和新闻记者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例如,在1999年科罗拉多州哥伦比亚高中发生的枪击事件中,14人被杀,这一备受瞩目的学校枪杀案给人们留下了错误的印象,使得许多人认为在美国此类枪杀案十分泛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2007年发生了震惊全美乃至世界的校园枪击案,造成33名师生丧生,这次“大屠杀”强化了人们的这一错误印象。
由于我们更倾向于记住轰动性事件,因此我们逐渐认为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很高,而事实上很少发生。相反,主流新闻媒体很少报道持续存在的问题,比如全球变暖、歧视和贫穷。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调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远远高于派一组人去报道某个灾难现场。
追求轰动效应的娱乐新闻正被贫嘴的电台节目主持人带向极端。联邦通讯委员会确实有权力管理和审查媒体中过于露骨的新闻素材,但是冒失无礼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言论已超出了政府管理机构设置的下限。然而,公众和媒体公司的赞助商可以对电台播放什么或不播放什么施加影响。2007年4月,节目主持人唐·伊姆斯在节目中无缘由地将罗格斯大学女子篮球队称为“卷毛妓女”,这引起了广大公众的强烈抗议,并导致最大的广告商撤资。因此,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微软全国广播公司同时宣布取消该档节目。在此之前,伊姆斯主持的节目在全国各地的电台和电视同时联播。有些人非常支持广播公司的决定,但也有人指责此举是对媒体言论自由的恶意打击。因此伊姆斯又回到广播电台主持谈话节目。
在2010年毁灭性的海地地震之后,新闻栏目在灾难发生后数周仍然密切关注海地,因为如此之多的人迫切需要援助。
新闻中的偏差
除了选择那些能够吸引大量受众的故事之外,带有偏差的新闻报道也是吸引我们的一种方式。记者也许会通过夸大某些细节、忽略或贬低他人的方式使受众觉得故事更加有趣。新闻组织同时也需要让赞助商乐于继续提供资金支持。因此,新闻组织一般不会播放或出版疏远或冒犯听众、观众和赞助商的故事。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所接收到的新闻信息往往是片面的。
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另一种偏差是性别偏差。尽管女性新闻主播越来越多,但通常情况下,新闻报道仍然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的。“生活方式”故事的特例除外,男性作为消息来源的数量是女性的两倍多。卓越新闻项目对45家新闻机构的研究发现,报纸是最有可能在每个故事中引用女性作为信息来源的媒体,而有线电台则是最不可能的媒体。
一些人认为恶搞模仿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萨拉·佩林的喜剧演员蒂娜·菲是真正的佩林。
新闻媒体也会利用其他的文化偏差,比如年龄偏差和人们对变老的恐惧心理,来引起人们的注意。比如,《新闻周刊》2006年的一期标题是“让皮肤保持年轻的新秘密”。事实上,这篇文章没有任何新“秘密”,仅仅是常识性建议的老调重弹,比如涂抹防晒霜和润肤霜,同时也提到了让皮肤看起来更年轻的外科手术。
新闻分析的深度
正如本章前面提到的,大多数人对轰动的新闻事件更加关注,比如令人发指的犯罪故事或知名人士的丑闻,而对当下时政的深度分析则不太感兴趣。尽管有些新闻节目,比如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和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会做一些深度分析,这两家都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广播网,不依赖于广告收入,不过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确实接受一些广告收入,但总的来说,新闻媒体很少对新闻事件进行批判性分析。相反,由于新闻媒体需要维持或提升自己的收视率或收听率,因此会努力迎合普通观众的口味。除此之外,许多美国人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很短,很容易被竞争性行业所吸引,比如手机、互联网和视频游戏。也有不少人对某个问题的深度分析缺乏兴趣或理解能力。因此,即使是非常重要的新闻事件,对其内涵的分析讨论通常也是以很短的篇幅呈现。
一味地追求简洁不仅导致观众或读者无法洞察问题的本质,而且图像和发言人的评论也脱离语境,或者忽略了某些重要信息。正如你在“图片分析:新闻媒体中的刻板印象和种族歧视”中所看到的,图片的文字说明也可能具有误导性,不经意地助长种族歧视和其他的消极刻板印象。在这些例子中,我们经常对图片的原始情境或发言人的意图一无所知。
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乔治·W.布什讲了一个政治色彩的商业笑话,说副总统阿尔·戈尔声称自己发明了互联网。因为这种说法不准确,所以共和党从来没有播送过这条商业广告。尽管如此,戈尔宣称自己发明互联网的事情还是受到了新闻媒体的疯狂炒作,这些媒体甚至从未查证戈尔说这话的原意或当时的语境。事实上,戈尔从未声称自己发明了互联网。相反,他曾经在1999年的一个访谈中提到“我在美国国会任职期间,我倡议创建互联网”。这一言论的语境是,戈尔作为国会议员和副总统在积极促进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帮助互联网的发明者们将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做出过一些贡献,而不是作为一名科学家或发明家。
独立思考
爱德华·默罗,广播记者
爱德华·R.默罗是新闻播音的先驱和传奇人物。他于1908年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父母是贵格会教徒,他本人就读于华盛顿大学演讲专业。1935年,默罗加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当时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没有新闻播音员。二战期间,默罗去伦敦为CBD报道战争。他不是依赖于假设、传闻证据或政府发布的新闻,而是雇佣和训练了一队通讯员来协助他。默罗对伦敦在战争期间发生的事件进行了准确而深入的报道,这为优秀的新闻建立了高标准。
1951年,默罗转向电视。他擅长批判性地分析问题和事件,有一种不陷入认知错误或群体思维的能力,持续地让他的职业生涯大放异彩。20世纪50年代,他在对抗麦卡锡及其红色恐慌中展现出伟大的正直和勇气。默罗始终让公众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尽管这让他频繁与CBS的主管和节目的赞助商发生冲突。默罗的新闻报道促进了麦卡锡主义的衰败。默罗还利用他的新闻节目来倡导民主理念,诸如言论自由、公民参与以及追求真理。
默罗于1961年离开CBS,在肯尼迪总统的邀请下担任美国新闻署署长。他的烟瘾很大,于1965年死于肺癌。然而,他作为批判性思维楷模的传奇故事和典范仍然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2005年的电影《晚安,好运》记述了默罗在麦肯锡时代的职业经历。
讨论问题
1. 想一想最近重要的国家事件或国际事件,比如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比较现在的新闻播音员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与默罗对麦卡锡主义的报道。
2. 参考你在上一个问题中选择的事件,讨论如果你是新闻播音员或记者,你会如何报道该事件,时刻记住如果你失去了赞助商,你将失去表达观点的媒介。
由于时间限制,编辑和新闻播音员必须决定采纳哪些故事,忽略或缩短哪些故事。新闻事件还必须能够抓住观众的注意,而相比国内外新闻,观众往往对体育运动和天气更加感兴趣。电视新闻节目更是如此。在美国,一档典型的时长半小时的地方新闻节目,用于报道美国外交政策的时间仅仅38秒,包括伊拉克战争这类大事件,而相比之下,报道体育和天气的平均时间是6分21秒。
很多美国人对新闻的深度分析不感兴趣,而且很容易受手机和视频游戏的吸引。
由于财政预算有限,以及需要在其他新闻机构之前播放最新消息以保持收视率,新闻媒体往往从政府或企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或公开的新闻稿中获取信息,很少自己做调查报告(自己做调查花费较高,而且耗时较长)。然而,从新闻稿中得到的信息可能会过于简单或带有偏见,目的在于强化新闻发布会所塑造的形象。2002—2003年期间,在宣传入侵伊拉克的过程中,美国媒体在缺乏全面调查的情况下,仅以政府提供的新闻稿信息为基础,便报道美国已经在伊拉克发现制造生化武器的移动实验室。结果却表明,这条信息是错误的,而且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这条信息是美国政府官员故意散布的假情报,目的在于获取公众对攻打伊拉克的支持。
除了对外发布新闻稿之外,政府官员也可能邀请精心挑选的记者来参加新闻发布会,那些可能会提多余问题的记者则被排除在外。此外,不允许其他记者跟进提出问题。为了成为受欢迎的记者,他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能冒犯政府方面的消息源或公司的赞助商。因此,记者在批评消息来源、出版或播放可能会得罪消息提供者的内容时需要再三考虑。
前白宫新闻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在做新闻简报。
政府部门还会支付给记者一些钱以推进某些政治议程——也就是所谓的“花钱能使鬼推磨”(payto sway)。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从联邦基金中拨付4万多美元给合众国际社专栏作家麦琪·加拉赫尔,旨在她的专栏中推进《婚姻保护修正案》,该项法案将婚姻限制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结合。《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等报纸上都有麦琪的专栏。美国教育部支付给阿姆斯特朗·威廉24万美元,让他宣传总统乔治·W.布什的教育措施,比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诸如此类的事件,连同政府对于向新闻界发布信息或虚假信息的控制,使得我们开始质疑新闻界是否有能力担当政府监督者这样的角色。
分析图片
在卡特里娜飓风发生后的新闻报道中,美联社刊登了一张新闻图片(左上),图中一个黑人从一家商店带着货物趟过洪水,图片说明这样写道:“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一个年轻人在抢劫杂货铺之后带着货物穿过齐胸深的洪水。”美联社的另一张图片(左下)是两个白人带着货物趟过洪水,而这幅图片的文字说明却是:“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两名居民在当地一家杂货铺发现面包和苏打汽水后带着这些东西穿过齐胸深的洪水。”换句话说,作者在描写白人时用了“发现”这个词,而在描写黑种人时却用了“抢劫”。
媒体中的刻板印象与种族歧视 除了使用图片和脱离语境的引文外,新闻媒体也会不经意地通过描述性语言来操纵观众的知觉。在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发生后的新闻报道中,有两幅描绘人们从商店携带货物涉水的图片,有些读者就抱怨图片的文字说明体现了种族偏见。
讨论问题
1. 如果真的存在种族偏见,讨论这两幅图片的文字说明是如何体现种族偏见的。
2. 从杂志和报纸上找出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讨论文字说明是否带有某种偏见。如果存在某种偏见,请解释其中的原因,并使用中性语言重写一遍。
政府人士也可能出于政治意图向新闻媒体泄露敏感信息。2003年,美国前外交官约瑟夫·C.威尔逊四世向媒体透露,布什政府为了证明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正当性,歪曲了关于伊拉克疑似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的前高级助理刘易斯·利比对这项指控感到非常愤怒(有人宣称是奉上级命令行事),向媒体泄露了威尔逊妻子的名字——瓦莱丽·普莱姆,她是中央情报局的秘密特工,如此一来,不仅她的秘密身份受到威胁,而且有可能遭受来自她曾应付过的外国的迫害。
近来,一位前国家安全局官员向媒体透露了一则关于非法窃听项目的信息。如果某个团体被怀疑与恐怖组织有联系,国家安全局可以在未经特别法庭许可的情况下,对该团体的国际电话进行窃听。这则信息的披露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白宫被指控滥用权力秘密监视美国人的生活。
证实偏差
信息源的不断增加,以及吸引和保持观众兴趣的需要促使各家媒体通过调整报道来尽力吸引特定观众。仅仅通过对信息或接受采访的专家进行筛选,新闻媒体的报道就会有失客观、出现偏差。
皮尤研究中心发现,新闻观众变得越来越极端和“政治化”。美国福克斯新闻是一档保守的新闻节目,其观众更有可能是共和党和保守派。而民主党人和无党派人士更喜欢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与此一致,2005年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据《华盛顿邮报》民意调查显示,在观看福克斯新闻的电视观众中,67%的人认为基地组织与萨达姆·侯赛因有联系。而在从美国国家公共广播获取信息的听众中,该比例仅占16%。美国国家公共广播是一个政治倾向相对自由的广播网。根据政治倾向来选择信息来源会导致证实偏差。新闻节目既没有为我们提供最新消息,也没有挑战我们原有的偏见,仅仅证实了我们以前持有的观点和偏见,如此一来,便会阻碍我们成为批判性思维者。
即使新闻播音员如实地报道他们所获得的新闻消息,不做任何评论,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客观的,或者说就公众利益来看,他们选择报道的新闻事件是最重要的。作为批判性思考者,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新闻媒体会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报道问题或事件。相反,在认可某个新闻事件准确无误之前,我们需要询问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信性。我们也要牢记,媒体报道哪些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吸引广告商和观众兴趣的需要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