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教育+短视频”并非基础教育学习的好选择

2020年4月6日  来源:芥末堆看教育 作者: 提供人:abc9998......

二、高流量难以挽救短视频在教育领域的“先天不足”

短视频平台在内容建设、直播工具等方面颇有建树,希望通过高达数亿日活量在在线教育垂直领域获得成功,但同时具备高流量和过硬的平台服务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满足在线教育的多层面需求。短视频作为新娱乐媒介代表,其社交逻辑和内容模式未必在在线教育领域跑得通。

1、短视频形式很难体现教育深度

任何学科教育内容,都在标准化教学方式的干预下,循序渐进地转化为学习者习得的知识。随着学习者认知水平逐步提高,教育内容的难度、教育意义的高度也在不断攀升。教育就是学习者对知识做逐渐增量、拓维、深刻总结的过程,教育效果需要通过学习者的综合反馈情况来体现。观察短视频平台直播、分享视频资源的媒介形式,很少有连贯的、深刻的概念解读和意义阐释,视频内容大多停留在现象呈现层面。因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创作者以获取高流量为出发点,内容往往以博人眼球为“卖点”,削弱了内容的说理性,忽视了对知识内涵的阐发,所以无论是单向输送的直播形式还是短视频,都难以触及教学育人的深层次需求。

2、短视频媒介无法承载高知识量内容

主流短视频平台的上传视频时长通常在15秒-1分钟左右。运用如此短暂的时间,创作者只能突出表现知识的核心要点,尽量多说“干货”。然而被压缩的学习内容,既无法精准传递知识的思考过程,又缺少对相关必要信息的延展,容易走入只抛出结论的教学误区。另一方面,通过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媒介授课,学习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老师身上,更关注老师讲什么,而对于如何展示教学讲解辅助资源,转换不同教学场景方面,则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教学方式未免单调。可见高知识容量的课程目前还无法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现。

3、资源推送机制不能与学习认知适配

以快手和抖音为例,视频资源的呈现大致有“当前视频替换”和“首页瀑布流视频”两种形式,它们都在利用分析用户习惯来做资源推送。短视频平台通常依据用户关注视频的地区、视频内容等标签,根据观看时长、访问次数等维度来制定向用户推荐内容的权重,这样可以基本保证访问者看到的是大致同类的内容。然而“趋近同类”并不能代表资源之间一定是紧密相关的,并不能保证内容之间存在接续关系。完整的学习过程恰恰需要前后课程的承袭,需要课程内容体系化呈现,并能适应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当前的短视频平台资源内容体系并不完整,学习者即便进入某创作者账号,尽可能查找相关联视频内容,也难以满足学习者全学科学习的需求。

4、现有交互功能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短视频平台的资源界面或直播界面,通常有点赞、评论和转发等交互功能。在教学直播过程中,绝大多数学习者只能采用快速发送文字评论的方式与老师交流,只有极少数有机会利用“主播PK”功能“连麦”老师。从目前短视频平台具备的这些在线交互功能看,交流双方无法保证反馈频率,施教者无法获知学习者的状态,这似乎把一向备受诟病的线下课堂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式移到了线上课堂,线上教学在老师的“自我沉浸”和与学生的“零沟通”中进行。从当代教学方式变革的角度,除了直播技术的改进,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连线或短视频“段子”来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是一种教育意义的倒退。

短视频 / 基础教育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