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保姆合作社的衰退(2)

2020年7月16日  来源:卧底经济学 作者:[英]蒂姆·哈福德 提供人:frame99......

但在保姆合作社的例子里,印钞确实解决了衰退问题。

确实,这也正是保姆合作社的故事诱人的地方。我所说的那些生产要素没有改变:有想要外出的家长,也有愿意在家照看孩子的家长。而要打破保姆贸易中存在的潜在约束,合作社委员会需要印制数量恰当的保姆券——要注意,保姆券从头到尾都只是用于记录谁照看了孩子,谁外出了的凭证而已。印钞确实奏效了,尽管这一事实非常明确,但也的确令人惊讶。下面我们就对此进行解释。

但首先,我得先谈谈克鲁格曼教授,正是他使得保姆合作社的故事扬名宇内。他曾写道,斯温尼夫妇的故事改变了他的人生。“我经常想起这个故事,正是它帮助我在危机面前保持冷静,在衰退时期怀有期望,打败一切宿命主义和悲观主义。”1

我猜想,这则故事之所以对克鲁格曼有如此巨大的影响,是因为——正如凯恩斯所提出的“结构性难题”比喻一般——它揭示了衰退并不是无法平息和无法避免的。它们不一定源于经济结构中根深蒂固的文化或技术问题。衰退或许也有简单的技术原因,其解决办法或许也是简单的技术手段。斯温尼夫妇的故事是菲利普斯精神的有力证明:如果机器坏了,掀开引擎盖,找到病灶,加以修复,这就行了。

我和克鲁格曼一样受到了鼓舞!这下放心了——这工作比我想象的要简单。

啊哈。我说过的意外转折的时刻到啦。很不幸,这个故事比克鲁格曼教授复述的版本要复杂一点。在他的著作《现在终结萧条!》(End This Depression Now!)中,他没有提到故事的结局。唉,结局可不太好:合作社搞砸了货币改革。他们从保姆券存量太小且不断萎缩的情形矫枉过正到了存量正好——但不断增加的情形。斯温尼夫妇在其论文中写道:“没过多久,自然就出现了保姆券过多,成员们都想外出而不愿照看孩子的局面。”

之前是没有人愿意外出,现在变成了没有人愿意在家。结果都差不太多:保姆合作社再次出现衰退。由于印刷保姆券实验的失败,合作社委员会不愿意继续采取货币政策解决问题,而是又一次采取了粗暴的行政手段。斯温尼夫妇在1977年的论文中硬生生地写道:“可以考虑组建一队人马,探究成员们为什么不想照看孩子。”

还真是“谢谢”您。先给了我希望,再把它抢走。

别这么泄气嘛。我们还是可以乐观看待这个故事的。我们讨论的是由华盛顿的律师们掌管的合作社——他们可不懂货币政策的事。合作社其实是个简单的经济系统,组委会要做的其实只是发放恰当数量的保姆券而已。我们有理由认为,现实世界中的货币当局的职员都是经验丰富、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水平要高多了。(我想大家都同意一群华盛顿的律师有能力搞垮任何事物,区区一个保姆合作社的崩溃已经是万幸了。)

从另一方面看,当然,你可能会说,国会山保姆合作社较之拥有超过3亿人口、国际贸易数量庞大、金融部门错综复杂的21世纪的经济体要简单太多。即便是经验丰富、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可能也很难保证货币数量适宜。但我们已经下定决心保持乐观了,不是吗?即便很难保证细节的精准,主题仍然不变:原则上可以通过印钞刺激经济。

因此,我们应该弄清为什么印钞可以刺激经济。其中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价格黏性。

什么黏性?

价格黏性。仔细想想,如果价格能够随供需双方的竞争力完全自由调整,则经济中的实际货币量就完全不起作用了。保姆合作社是个很好的例子。由于成员都渴望照看孩子积累保姆券,没有人愿意外出,那为什么人们愿意提供6小时保姆服务而仅获得3小时保姆券呢?归根结底,这其中的基本问题并不是保姆券数量不够——而是他们持有的保姆券不够换取足够的保姆服务。如果人们愿意忽略保姆券的面值(30分钟的保姆服务),而一致认同每张保姆券可以换取1小时保姆服务,那问题马上就解决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价格具有黏性。

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理解价格黏性。想象你在玩大富翁,而银行这时没钱了。这本不该发生,银行可以没有私人房屋和旅馆,但不应该没有现金。如果常玩大富翁,确实有时可能出现银行没钱的情况,那么游戏就被迫结束了。如果提供无限供给,游戏就真的可以一直玩下去,而不仅是觉得可以一直玩下去而已了。大多数玩家会选择打欠条或者寻找更多筹码解决这一问题。你看,我变!变出新货币来,游戏就能继续了。

但还有个奇异的方法:玩家也可以同意将游戏中的资产重新标价,进而1英镑将价值2英镑,5英镑价值10英镑,500英镑价值1 000英镑。所有租金将减半,所有物业或私人房屋及旅馆的价格也将减半:购买滨海大道或者梅费尔区仅需200英镑,而不再是400英镑。但由于所有价值都同时发生改变,物业的真实价格其实并未改变。这就是“名义”上的改变。所有玩家都将其持有纸币的一半交给银行,但同时大家都没有变穷。

从逻辑上讲,这就相当于创造了更多货币,这是只有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家才会给出的建议。由于价格实际上无法平滑调整,有些时候中央银行需要印制更多钞票。

为什么价格具有黏性?

主要有四个原因。首先,考虑如下情形:一家小复印店以18美元的时薪雇用了一位雇员已满6个月。生意还算不错,但附近的一家工厂倒闭了,造成失业增加。其他小店铺现在都以14美元的时薪雇用员工从事与该复印店雇员相似的工作。复印店店主将把雇员的时薪调整至14美元。2

这太缺德了。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是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他曾与人合著过一篇论文,探讨公平感如何制约我们的行为,特别是价格和工资如何变化的问题。卡内曼及其同事向人们描述上述情形并发现83%的人认为店主的做法不公平。有趣的是,这正是我们渴望公正的表现。归根结底,在技能相似的情况下,复印店雇员的时薪为18美元,有些雇员时薪仅为14美元,可以说这是不公平的。雇主必须支付高于市场通行的薪水水平,这也可以说是不公平的。不论如何,重要的是这些冷静的思考都在情感上都没有什么感召力。人们本能地认为是雇主将工资水平从每小时18美元降到了14美元,这说明雇主很自私,很贪婪。

这种情绪反应足以改变经济的运行方式。理性的复印店主除非非常必要,否则不会选择削减工资。为了避免尴尬、保存面子,或者为了避免雇员离心、罢工或是捣乱,他都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基本的人性会带来对削减工资本能的抗拒。但这种情绪会带来正反两方面效应。或许店主想要再雇用一名店员——如果以市场通行工资水平,两位雇员每小时需花费32美元,这比以每小时18美元雇用一位雇员要划算。但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因为店主甚至很难以低于第一位雇员的工资,即14美元每小时雇用另一位雇员,因为给两位员工以不同的待遇水平无疑是在自找麻烦。可能更好的选择是把钱花在购买性能更优的复印机上。

上面的例子表明,一个看上去像是卡内曼这样的心理学家会研究的问题,对于希望经济平稳运行的你也会很有意思。由于店主没有依市场水平改变工资,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将无法匹配:有些想要工作(比如以时薪15美元)的求职者会由于店主不敢降低工资水平而被拒。失业率将更高。

核心关键词不超过3个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