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很久以前,非洲大草原,原始社会(3)

2020年7月15日  来源:卧底经济学 作者:[英]蒂姆·哈福德 提供人:frame99......

如果上文所写的种种效应看起来过于重大,不妨再将思绪拉回到婚姻超市中来:每一个剩下的单身女人都能够对那些最终成功结婚的女人们构成竞争,于是女人能嫁的男人数量哪怕只短缺一点点,都会使每个女人处于劣势。男人短缺的数量无须很多,就能给女人造成巨大的麻烦。

查尔斯与罗程明指出,尽管最后进监狱的男人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妇女在谈判中的实力也还是被削弱了。这样她们“下嫁”—— 也就是嫁一个教育背景不如自己的男人——的情况只会有增无减。因此年轻黑人女性加倍努力,以获得学位证书,找到好工作,其中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就算她们能够找到丈夫,她们还担心找不到“高质量”的丈夫。在这点上,我们也能理解她们的苦衷。妇女也许无法倚赖丈夫时时留在身边,做一个可以信赖的父亲,或承担家庭开销。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姐妹们为自己而努力”——但在这种情况下,她们的理由可不那么鼓舞人心。

我们通过日常观察就可以发现,避孕药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听到这句话,大多数人可能认为,避孕药效应主要体现在大学里的各种聚会变得越来越开放。实际上,这种药片带来的效应,以及人们对避孕药的理性反应,与上文中把数量巨大的男性人口关进监狱产生的效应惊人得相似。

那么相似点在哪里呢?两者都使婚姻市场上女性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化。在新墨西哥,或类似于此的地方,监狱外的年轻黑人男子罕有结过婚的。其原因也许就是,他们意识到,自己不用结婚也能拥有性生活。避孕药同时也使男人搞婚外恋变得更轻松容易。从进化心理学的逻辑角度讲,女人在错误的情境下怀孕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因而她们在选择发生性关系的对象时,应当十分谨慎挑剔。但一个女人若拥有了可靠的避孕措施,这里的逻辑关系可就大不相同了。人类在进化中形成的偏好对我们的直觉仍旧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许多女人在性生活中依旧极为挑剔,拒绝发生婚外性行为,但也有一些女人,一旦有了避孕药作为武器,则认定自己能“玩得起”了。

挑剔的女人是不幸的。因为其他女人在选择“最爱的人”的时候更开放,她们的存在,削弱了圣母马利亚般的女人们讨价还价的实力。同时,这意味着男人结婚的动机也被削弱了。有些男人将完全不去想结婚这件事,他们觉得自己即便过着花花公子般的生活,也能够得到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有的男人可能拖到中年才结婚,从而减少了婚龄男性群体的人数,增强了男性群体讨价还价的本钱。

我们前面已经看到,面对这种情况,妇女们的理性反应就是念大学,让自己在工作上,以及在婚姻市场上都能有较好的前景。但与此同时,妇女独自照料小孩儿的能力越强,男性就越没有必要再插手。这是教科书里常见的“搭便车”案例:由于高学历的妇女供过于求,男性已然意识到,自己永远不必离开电视机与扶手椅,就能够拥有性生活,甚至拥有优秀的后代。各种数据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现今,在美国大学毕业生中,女生与男生的比例是4∶3。这种现象并不是美国所特有的。在有资料可查的17个富裕国家中,15个国家的毕业生中女生多于男生。美国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男性,就是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的那批人——在那之后,男性大学生的比例就有所下降,而且至今仍未曾回到过当时的最高点。理性选择观点认为,毕业生中男生比例的下降与女人获得避孕药几乎于同一时间发生,也许并不只是个偶然。

妇女对避孕药的理性反应还给社会带来了其他深刻的变化。女人有能力推迟,或者说,从某种程度上控制怀孕的时间,就允许了她们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新方法:以前,女性生完小孩儿很少休假立即赶回去工作,现在,她们也可以决定晚一些再离开小孩去工作。她们于是更多地选择律师、医生、牙科大夫等做自己的职业。尽管从事这些职业之前需要进行长期的培训,但花在培训上的各种投资是理性的。随着避孕药越来越普及,法学院、医学院录取的女学生人数也在激增。因为妇女们知道,她们无须去过修女般的生活,也能追求到事业上的成功。

规模经济体现在学习与工作中就表现为:那些肯在大学里长时间埋头苦读,并在事业起步之初加班加点努力工作的人,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推迟做母亲的时间就意味着收入将大幅增加。女人每推迟一年生头胎,她一生能够赚的钱就增加10%。当然不乏有些女人心中只有工作、事业,她们推崇晚育,赚钱也多。她们会影响统计的准确性,若想绕过这个“雷区”,靠近事实,则需看看另外一些女人:她们发生了意外流产或意外怀孕,总之,未能在自己希望的时间生小孩,或者太早,或者太晚。不幸的发生纵然具有随机性,其结果却殊途同归:晚一年生小孩,一生的收入就增加10%。

避孕药还意味着令女人对晚婚更加自信。何必着急呢?女人再无须为了享受性生活或体验事业而抓紧结婚。越来越多的聪明女人选择晚婚,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聪明男人围绕在这些女人身边,却不谈婚论嫁——时不时地去约个会,真是件有趣的事。差不多10年来,人们对婚姻的态度都是这样。女人变成“老处女”的风险也随之急剧减小。走上红地毯的人越少,其他人则越没必要着急。整件事看起来像是文化变迁,但实际上,这是有其理性根基的。

避孕药的另外一层副作用,体现在未来雇主或行业前辈们对女员工的期望上。女员工不会因为意外怀孕放弃培训或自己的事业,对这点,雇主们变得更有信心。而他们的这种信心则意味着有更多的女性在工作中将获得与男员工平等的机会。这一点不仅说明雇主们摘掉了歧视女性的有色眼镜,更体现出在一个变化了的世界中,雇主们做出了理性的反应。

我们即将看到,避孕药还为另外一个社会现象贡献了一份理性解释。该现象是过去五十来年里的热门话题,也是本章的最后一个话题:急速上升的离婚率。但在进入讨论之前,需要一点准备工作。我们已经理性地思考过男女间的竞争,现在,我们必须进入下一个环节,开始理性地思考在竞争结果确定后男女之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你找到了“另一半”之后(或者你已决定过一辈子单身生活),你怎样管理一家人(或你自己)?经济学家眼里的“家”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绕个小弯儿,先去一家18世纪的缝衣针工厂里看一看。

离婚率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