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激励机制与尼泊尔的项目开发

2020年7月14日  来源:卧底经济学 作者:[英]蒂姆·哈福德 提供人:frame99......

激励机制与尼泊尔的项目开发

喀麦隆的教育系统向管理人员提供的是不良的激励机制:儿童教育是最无利可图的,所以它成了教育官员最不关心的事情。

其他发展项目包含了更微妙、更不同寻常的激励机制。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就曾揭示这样的例子,而例子来自她对尼泊尔复杂的灌溉系统进行的研究。除了老式的水库和沟渠系统,尼泊尔还拥有水泥修建的现代化水库和沟渠系统,后者由专业工程师设计、由大型的国家慈善组织提供资金援助。那么,哪套系统运行最好?为什么?

当听到这项研究时,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故意蒙人的,自己能猜准答案。结论很明显:既然是现代化的设计、原材料、工程技术,又有大笔资金支持,那么这种灌溉系统肯定好于一帮农民用泥和砖垒成的老系统,对不对?错了。

我们现在想到了。我们想到,大型水库工程常常不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所以“小的就是美好的”——世代相传的本地方法和传统知识更加有效。对不对?又错了。

事实证明,尼泊尔发生的真实故事比这两种简单假设有趣得多。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发现了一种明显的悖论。悖论的第一部分是,专业化设计并修建的现代化水库好像降低了灌溉系统的有效性。但悖论的第二部分是,当扶贫机构花钱修建灌溉沟渠,或以现代化材料进行加固时,灌溉系统得到了加强,能够稳定地向更多人供水。

为什么扶贫机构能够提供有效的灌溉沟渠,却无法提供有效的水库?很明显,在有关现代技术与传统智慧的辩论之外,还有某种很微妙的因素。弄清楚各个参与方的动机,事实就会更明了。

先从一种显而易见的道理开始:无论是什么项目,只有参与方能从它的成功中获益,它才最可能获得成功。这马上就可解释为什么现有灌溉方法具有优势,不是因为它们饱含传统智慧(当然,它们可能是这样),而是因为设计、建设、维护传统灌溉系统的是农民,使用这套系统的也是这些农民。相比之下,对设计现代化水库和沟渠的工程师来说,即使工程失败他们也不会饿死;对督办工程的公务人员来说,他们的职位并不依靠工程的成功;对捐款机构的官员来说,评判他们的工作成绩多是根据程序,而非结果。我们马上就能明白:为什么更好的材料和大量资金并不一定带来成功。

更深入地看,灌溉系统必须经常维护,才能发挥作用。但是谁来维护它们?扶贫机构和公务人员对此都不会有太大兴趣。尼泊尔公务人员的职位升迁多靠论资排辈,与提升“形象”的建设项目有部分关系。无论能否为农民带来好处,维护工作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差事。公务员的妻子要在加德满都购物,子女要在那里上学,他们何苦做这种没有尽头的监管工作?除此之外,对公务人员来说,受贿一直是潜在的收入来源,而大型工程的合同能够带来拿回扣的机会,工程维护却不同。

就像公务员一样,扶贫机构也受到制约,它们也钟情于大型的建设项目。所有扶贫机构需要造价高的项目,因为如果它们不能花钱,它们就不可能募集更多钱。另外,很多双边性的援助机构,例如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都与特定国家挂钩:美国国际开发署必须使用从美国购买的设备,这些往往是高科技的重型机械。既然推土机更能发挥作用的场合是建设水库而非维护水库,那么结果又是有利于大型项目建设。即使扶贫机构并不偏向大型项目,它们还是必须听取当地工作人员和顾问的意见——这些人面对的激励机制与那些公务员相同。

所有这些都开始说明:为什么负责项目建设的那些人不像农民一样,有很大兴趣建成高质量、低成本的系统。但是,这无法解释奥斯特罗姆的发现:扶贫资金建成的水库使情况更糟糕。然而,扶贫资金建成的灌溉沟渠却运作良好,尽管项目建设的负责人并不太在意项目的成败。要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农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除了农民,没人更加关心灌溉系统建成后的维护问题。这本应不是问题。在现代化的大型灌溉系统建成之前,农民必须维护传统的系统。如果他们能维护传统的系统,为什么就不能维护现代化的系统呢?

维护工作包括两项任务:保持水库的完整性,清理沟渠内的障碍物。工作量很大。如果看不到其中的好处,农民们就不愿去花这份力气,因此这也造成了问题。问题在于,虽然所有的农民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水库,但靠近水库的农民就不太关心山下较远的沟渠会怎么样。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帮着清理沟渠呢?幸运的是,尼泊尔多数的农村都研究出一套合作机制。虽然细节不同,但总体原理是:下游的农民帮忙维护水库,以换取上游农民的帮助。到目前为止,这个办法一直很好。

如果一个大的扶贫机构出资修建新的、水泥的沟渠,那么灌溉设施就得到改进——新沟渠质量更好,能输送更多水,需要的维护较少。但如果扶贫机构出钱修一个水库,情况就糟了。这不是因为水库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恰恰相反。因为相对于传统水库,混凝土水库所需的维护工作大大减少,所以原来维持整个灌溉系统的合作协议就没用了。原来互利合作的关系破裂了,上游农民就不再帮助清理沟渠,因为已无必要让下游农民帮助维护水库。上游农民不需要帮助,下游农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提供,双方就无法达成协议。

尼泊尔很多的现代化灌溉系统最后遭遇失败,因为系统的技术特性虽然得到了理解和改进,但系统的人文特性根本未引起注意。

尼泊尔的例子再次说明,如果社会无法提供恰当的激励机制、使人们产生正确行为,那么兴建多少技术性的基础设施都无法使人们脱贫。在项目发展的过程中,负责人关心的往往不是项目的成功,而是受贿和职位升迁。如果项目的效用很少被考虑,那么也就难怪:即使发展项目本身是官僚的真实目标,项目也无法达到公开宣传的那种目标。而且,即便真实宗旨是求发展,且项目真的符合这一宗旨,贿赂和其他扭曲现象仍会把事情搞砸。

核心关键词不超过3个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