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01 苏格兰人斯密

2020年10月10日  来源:智本社 作者: 提供人:dangji15......

小斯密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兼海关官员。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儿子出世,但他临终前指定了一批朋友和亲人作为小斯密的“导师和保护人”。这些尽职的“导师和保护人”给小斯密的成长铺平了道路。

斯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他的母亲——玛格丽特?道格拉斯。这位年轻的遗孀,出生于名门望族,她给予了小斯密良好的教育。玛格丽特相当长寿,斯密终身未婚,常伴母亲左右,母子感情至深。

三岁时,斯密差点被一群吉卜赛人拐走。此后,斯密的一生颇为平顺。童年时代,柯科迪已经有完善的基础教育,小斯密在当地学习了拉丁文。

1737年,斯密14岁时,家人安排他前往格拉斯哥大学就读。

格拉斯哥是当时苏格兰最大的城市,那里海运发达、贸易繁荣。格拉斯哥的贸易横跨大西洋到加勒比海和美洲殖民地。这座开放的城市开拓了斯密的人生视野。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格拉斯哥大学正是苏格兰启蒙思想最为活跃的圣地。斯密入学时,这所大学已经设有数学教席、希腊语教席、植物学和解剖学教席、人文学教席、法学教席、自然哲学教席、逻辑学教席、医学教席等等。

1737年10月10日,早上10点45分,在格拉斯哥大学的教员办公室里,尼尔?坎贝尔校长向各系教授问候致意。11点15分,校内高塔楼上的上课钟敲响了,身穿红袍的400多名学生和身穿黑袍的教授们一起来到校园东边的大礼堂进行祈祷。以这种传统的开学方式,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就读的第一学年拉开了帷幕。

斯密入学后就连跳两级直接进入第三级的学习。格拉斯哥大学现存的资料显示,亚当?斯密和他的同学们每天的课程安排如下:“在各哲学分支教授们的指导下,每天进行两个小时的逻辑学、形而上学、气体力学方面的阅读。这一学年他们开始学习几何学,由数学教授每天授课一小时。学生们或许还聆听了希腊文的讲座”【1】。

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学习了伦理学、拉丁文、希腊文,还学习了物理学、逻辑学、欧几里得几何学以及微积分。数学教授罗伯特?西姆森和自然哲学教授罗伯特?迪克讲授的知识让亚当?斯密痴迷于几何学,并崇拜科学巨人牛顿。

斯密的学生杜格尔德?斯图尔特在斯密的第一本传记《讲述亚当?斯密法学博士的一生和创作》中指出:“斯密在大学时最喜欢研究的是数学和自然哲学。【2】”后来,牛顿的研究范式对斯密学说及经济学的影响及其深远。

不过,对斯密学术生涯产生根本性影响的,还是他的授业恩师、伦理哲学教授弗兰西斯?哈奇森。哈奇森教授长相英俊,言行优雅,且早已声名远播。哈奇森教授习惯于在教室里边走边讲,他的言辞令人愉悦,他的智慧令人折服。多年后,斯密接任了伦理哲学教授一职,他也在教学中努力模仿哈奇森教授当年的授课方式。

哈奇森教授还是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奠基人,他是苏格兰第一个站出来挑战绝对基督教教义的人。哈奇森教授秉承着斯多葛学派的仁爱与理性传统,提出人类的情感和道德源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从而挑战了上帝赋予人类道德感的传统。

斯密后来继承了哈奇森老师的理论,创作了《道德情操论》。正是这本书,才真正让斯密跻身到英国一流学者的行列。

1740年6月6日,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了三年后, 斯密带着仆人骑马横穿了英格兰,前往牛津大学深造。

但是,斯密一直认为这是一所非常糟糕的学校。他批判牛津大学的教授教学态度极为懒散。在这里,斯密不得不开启自学模式。正是在这段“自学成才”的时间里,他阅读了大卫?休谟《人性论》。这本书在当时是一本禁书,斯密也因此差点被学校开除。不过,斯密从此关注到了休谟这位思想大师,后来,休谟成为了斯密一生中最为亲密的朋友。他是除了哈奇森之外,对斯密学术影响最深的一位学者。

牛津大学的六年生涯,为斯密通往顶级学术殿堂铺平了道路。

1746年秋天,哈奇森教授突然离世,斯密离开牛津,返回苏格兰。他当时面临的问题与今天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一样:如何找到了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最开始,他在爱丁堡大学找到了一份编外教师的工作,主要教授修辞学和文学。

在学校教书之余,斯密还在校外办培训班赚外快。斯密的一位监护人凯姆斯勋爵是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也是休谟的堂哥,在爱丁堡哲学学会担任领导,他为斯密组织了修辞学讲座。斯密的讲座一炮而红,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名声。这让斯密获得了重返母校执教的机会。

1751年10月,斯密离开爱丁堡大学,前往格拉斯哥大学担任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第二年,斯密成为了道德哲学教授,如愿以偿地接任了哈奇森教授当年的职位。当时,休谟也正好在申请这个大学的教授职位。学校领导征求了斯密的意见,由于休谟在当时是一个另类的学者,斯密担心公众反对,不建议学校录用休谟。但宽宏大度的休谟并未因此忌恨斯密,相反此后二人之间的友谊火速升温。

在1753年5月26日从爱丁堡寄出的一封信中,休谟称斯密为“我的朋友”,并深入地探讨了学术问题。此后几十年,两人信件不绝,无话不谈。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亚当?斯密传》的作者伊安?罗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参与了格拉斯哥大学发起的整理出版《亚当?斯密著作和通信集》项目。罗斯教授整理了大量斯密与休谟的往来书信,给世人还原了经济学史上的这段佳话。

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期间,斯密在学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斯密后来回忆,那是“我一生中收获最大,也因而是……最快乐最光荣的一段时光”【1】。《道德情操论》(1759年)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道德情操论》并不是一本道德说教的书籍,斯密继承了哈奇森教授道德哲学中最为成熟的部分。他提出,仁慈、正义、克制等道德情感源自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同情共感”【3】。

这本书出版后,斯密将最高荣誉给予了他的老师,他说:“这派学说的所有拥护者当中,不论古今,已故的哈奇森博士无疑是无人可比的、最敏锐、最清晰、最富哲理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也是最冷静的和最精明的”【1】。

《道德情操论》出版后,伏尔泰、康德、狄德罗等欧洲大陆学者对这本书赞赏有加。斯密也因此获得了巴克勒公爵的邀请,陪其一起游学欧洲大陆。正好,斯密对法国启蒙学者也仰慕已久,他渴望这次机会。

亚当·斯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