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现在并不需要假装成小孩,以孩子的方式提问(如果你想要尝试,你的朋友可能要把你送去看精神科医生),也不需要采用上述这位资深工程师的方法,因为情境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方法有效性的差异。这里有一种适用于广泛情境下的方法,包括6种具体的技术:
(1)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2)看到事情不完美的一面;
(3)记下自己和他人的不满;
(4)寻根溯源;
(5)对暗示保持敏感;
(6)在辩论中发现机遇。
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过于沉浸在对自身的思考中,却从未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他们忽略了世界微妙的暗示,也未曾从经验中真正体悟到其精髓。他们怎么会这样?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接触外部的世界。
即便你不是这样的人,对生活的观察力度将决定你的进步空间。以下这个小测试能帮助你了解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1)你的上司戴戒指了吗?
(2)你母亲的衣服是什么颜色?
(3)你家乡(邻乡)有多少加油站?
(4)你家门前的走廊(走楼梯到你的公寓)有多少步?
(5)你家乡(邻乡)有多少个教堂?它们是属于什么教派的?
(6)你最要好朋友家的院子里种树了吗?如果有的话,有几棵呢?有花吗?如果有的话,是什么品种的花?
(7)你能仔细描述一下你的高中校服吗?你能描述一下运动员(任何运动)的服装吗?
很多人非常惊讶他们对貌似熟悉的人、地方和物品了解得这么少。你也许听过这么一则故事,讲的是有人在一个城市或是镇上住了一辈子,却无法告诉陌生人他住所的准确位置。原因就是他们像机器一样自动重复地走着同一条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当你再开始观察人、地方或是物品的时候,请再细致一些。尽量留意平常会忽略的细节,观察大家的行为。比如,下一次你去餐厅的时候,观察大家的动作,记下多少人是独自一人进来的,比较独身和有伴的顾客不同的行为方式。独自一人看起来到底有多自在?他们是更放松呢,还是更紧张?当他们在寻找餐桌的时候是否很紧张?有哪些线索能帮助你判断出他们的情绪?
当你和一群人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时,记下这些人的行为。他们惯用的谈话模式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他人?有没有人试图控制全局?如果有的话,用了什么样的方式?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
在你走过的大厅中,你能捕捉到学生、教授和行政人员的哪些线索从而推断他们的心理状态?他们用怎样的方式礼貌地打招呼?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是不是看他的眼神和说话的方式也变得不同了?哪些行为会泄露他们的态度?
人们会为他们的行为找出什么理由?你的朋友有多少会像要求别人一样来要求自己去承担责任?当你的朋友参加聚会时,他们的个性是否有变化?他们的行为是否和在公司的表现大相径庭?你朋友的偏见是什么?他们会怎样显露出来?
你所观察的类型可以无限延伸。但记住,别只观察他人的生活,你同样要观察自己的生活:你的行为方式以及这些行为线索映射出来的态度和价值观。
看到事情不完美的一面
以下的例子乍一看会让人认为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的内容有相悖之处。他们一方面告诫孩子“不要期待事情变得太美好”,另一方面又提醒孩子“接受事物的本貌,对于没有变得更坏的事物抱有快乐之心”。但这其实不是真正的矛盾。看到不完美的一面并不意味着就要变得愤愤不平或是怨声连天,而是意味着能意识到进步的空间。
研究者发现思想家和有创造性的人对于不完美有一种敏锐的直觉,而这种直觉是他们取得成就的一大资源。他们把所有想法、系统、过程、观念和工具都看成是发明,并由此开启了前进之门。2
在一些案例中,负有创造性的人不辞艰辛地发觉不完美之处。比如克莱斯勒公司的一名机械天才,是曾经拿着微薄薪水的铁路机械工,攒了5000美元买了一辆皮尔斯箭头汽车,而在当时5000美元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他买车的目的并不是开着新车到处炫耀,而是一个一个螺栓地把车拆解,用这样的方法来探索他所能改进的部分和重新组装设计。3
从制造物品的任何一个角度观察周围:教室的黑板和桌椅,你的床、衣服、车子,图书馆的分类系统,你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的规则和政府的民主制度……所有这些现成的形式都是通过早期的发明不断进化而来。进化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对克服缺陷的尝试。想想下面这两项发明的巨大发展。
比现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将来的发展。任何事情都是不完美的,实在没有必要去埋怨现实的黑暗,你自己可以成为照亮人生道路的指明灯。
记下自己和他人的不满
生活每天都会带来失望和沮丧,我们根本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利用这点。当然,人们通常对这些经历的反应是愤怒、怨恨和焦虑。虽然这些反应差强人意,但很多人深陷其中,任不满摧毁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从今天开始,请记下你感受到的那些不满:教授在你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突击测验时让你滋生的愤恨,妹妹为了显示自己的重要地位而让你时刻待命时你内心的怨气,车子不合时宜地无法发动给你带来的愤怒,以及在超市排队时感到的不耐烦。不仅如此,当你在和朋友交谈的时候,请专注地倾听他们不满的表达,就连那些一带而过的微小细节也不要放过。
需要注意的是,别让自己陷入自身或是他人负面情绪的泥潭中,从积极的方面进行思考可以发现,实际上每一次不满是需求不被满足的信号。换言之,这种情境带来的不仅仅是伤害,它实际上是对你独创性的挑战,让你思索如何能让这种情境得到改善。
有一个将不满变成创造性想法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由于对当时的国民生产总值仅关注物品而不关注人的现象表示不满,拉尔夫·纳德提出了一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计算国民经济的新型方案。他指出要记录下多少人能够吃饱而非有多少食物的产出,记录下多少人有居所而非建造了多少房子。4
寻根溯源
创新和成就归功于那些不停琢磨事情的人。他们的寻思能拓展到事物的根源:他人是如何摸索出来这个方法以及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有一个例子:很早以前,人们都知道炭疽滋生在土壤中,但是科学家对于它的形成过程还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路易·巴斯德在参观一个农场时对此产生了好奇,他惊奇地发现有一小块土地土壤的颜色和它周围土壤的颜色不一样。当他问农民的时候,被告知他们早些年在这里焚烧了一些生病的绵羊。巴斯德依旧觉得很奇怪,是什么原因导致土壤颜色的不一致呢?于是他检测了这些土壤,并注意到蚯蚓粪,从而分析出蚯蚓深入到地下,并携带了炭疽孢子。之后,他的实验室研究证实了他的猜测。5
同样,一个研究助理在他不相关的领域中若没有好奇心,那么糖尿病恐怕仍然是个谜。当他看到成群的苍蝇聚集在用于实验的一只狗的尿液周围,他开始好奇是什么原因吸引了这些苍蝇。他追根溯源,最终了解并控制了糖尿病。6
找寻根源的关键在于对任何新奇的场景保有一颗机警之心,即便你不能做出很满意的解释。一个锻炼你机警性最好的时间就是阅读报纸或是看电视的时候。比如,当你在报纸上读到情人节那天一名男子为了一美分和妻子争吵并将其杀害的时候,你的好奇心油然而生(但从法律上说,他们正解决财产分配问题。妻子拒绝将一枚很有价值的印有印第安人头像的一分钱硬币给其丈夫,导致丈夫开枪杀死妻子)。7 “是什么让这名男子做出这么疯狂的事情?”你可能会开始思考,并开始明白人类行为中的挑战性问题(想要知道具体的原因,请返回第2章)。
对暗示保持敏感
孩子们总喜欢将一颗鹅卵石扔进平静的湖面,观赏着丝丝涟漪渐行渐远直到触碰海岸。就算最微小的卵石也会通过涟漪产生巨大影响,想法亦是如此。每一次发现、每一个发明、每一个新的观点或是解释所产生的影响总是超出你的想象。优秀的思想者对于事物暗含的深意很敏感,因此他们总能先于他人发现这种影响。以下几个事例阐述了这种敏感性。
1981年8月,金赛研究所公布了一则与同性恋有关,并颠覆传统观念的研究。研究发现同性恋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性取向很可能是由生物学因素的差异所导致。8 这则报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没有一个思想者能够断言这就是事实。但是对暗示敏感的人很快就意识到,如果这则报告是真实的,即同性恋是生物学因素导致的,而不是人类自由选择的结果,那么同性恋就不该被划为不道德行为。
多年前,研究者发现对于1/3的人来说,害羞是由遗传导致的而非环境因素。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克服羞怯确实是一大难题。9 对暗示敏感的人就会思考害羞是如何影响个体绩效的,并随之联想到学校和职业相关的问题,包括将课堂参与度作为评判孩子的指标之一是否公平,以及是否应该在更早年的时候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
同时,另一个研究表明有某基因特质会导致犯罪。通过测量脑波、心率和皮肤电解质水平能够提前10年预测犯罪行为。这项研究同样清晰地表明克服这种基因倾向从而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可行性。10 但从法律角度上存在较为严重的暗示:这种对犯罪倾向性的测试(比如在学校)是否已经构成对测试主体权益的伤害。
最后一个例子,几十年前,佐治亚州最高法院判决一个犯谋杀罪的罪犯在监狱里有绝食自杀的权利。11 这涉及对自杀问题的判定。从传统上来看,自杀被认为是一种犯罪(从技术上来看,若有人自杀但未成功,在法律上被视为自杀未遂罪)。佐治亚州法院的判决暗示着他们认为一个人有拿走自己生命的权利,而这一观念却和当时的传统思想相违背。从那以后,凯沃尔基安在帮助人们自杀上变得声名远扬(帮助他人成功起诉)。
在辩论中发现机遇
在辩论问题时,很多人除了一味畅谈自己观点的英明和咒骂反对意见之外无所作为。他们失去了辩论中真正的机遇,而这种机遇会让你变得更爱冒险,让你在探索新奇观点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值得辩论的问题呢?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关人士所反对的内容——要注意不是任何人,而是掌握信息的相关人士。这些人肯定有不同意的原因:原因有可能是这个事件有多种理解方式,抑或囊括了两种或以上的冲突性价值观,并且每种说法都具有说服力。
因此,在辩论的过程中任何一方持有的观点可能都不是全部事实而只是事实的一部分。那么双方中一方的正确率就是50%吗?可能是51:49、60:40,或是99:1吗?最新的证据说明了什么?自己的观点可能会犯错吗?这些问题中往往隐藏着机遇和挑战。
毕竟错误随处可见,即便在那些被认为是永恒的问题中同样会犯错。比如,直到最近,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地球的寿命有2000万年,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这也让我们觉得离真相仅隔咫尺之遥。结果一组宇航员提供了新的数据表明地球的寿命有100亿年。12 争论随即爆发,冒险之旅也随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