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弗朗西斯·福山的名字对于中国读者并不陌生。他因1989年发表《历史的终结?》而名扬世界(1992年福山将最初的文章扩展成书,即《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下文简称《历史的终结》)。该文断言历史在自由主义民主中达到顶峰,自由主义民主将会是“人类意识形态演化的终点”和“人类政体的最后形式”。
最近,福山的新著《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英文版2011,中文版2012)和《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英文版2014,中文版2015)相继出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上下两集的著作不仅是作者自《历史的终结》以来最有分量的力作,而且也是自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以来在政治秩序与政治发展研究领域最系统、最深刻、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无怪乎该书甫一问世,便受到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1]
福山的著作也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巨大兴趣。自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与《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出版以来,特别是自中文版问世以来,对福山著作的评论持续不断,俨然形成一股“福山热”。这一热潮更由于福山本人多次访华与学术界、舆论界、政界互动而升温。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学术界的评论主要集中在福山著作对于中国政治的现实意义上。其中讨论最多的是:福山新著的观点是否在根本上从《历史的终结》后退,不再认定自由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终点,反而更多地注意到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民主的失败以及美式民主自身所引发的政治衰败,注意到中国道路对美式民主的潜在挑战。在这个意义上,福山的新著似乎印证了主流理论关于自由主义民主衰落以及中国模式崛起的看法。
尽管从这一角度解读福山的新著并非完全没有根据,但如果仔细阅读福山的著作,笔者倾向于同意福山自己的说法,即福山的基本观点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当然,与《历史的终结》那种以自由民主作为评价政治秩序唯一标准的做法比较,福山的新著大大拓展了理解政治秩序的视角,将国家构建、法治和责任政府作为评价政治秩序的三个基本维度。在这三个基本维度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那种具有历史纵横感和广阔比较视角的国家构建理论。
在笔者看来,这种宽阔视角的国家构建理论值得国内学术界高度重视。国内学术界对国家构建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学术的角度分析福山理论框架的贡献与缺失,有助于我们理解国家构建这样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
福山关于国家构建的理论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2004年出版的《国家构建》中,作者首次将注意力转向国家构建问题。此后,作者在2006年主编的《民族构建》中进一步将民族构建和国家构建结合在一起讨论政治发展问题。2006年出版的《美国处在十字路口:民主、权力与新保守主义遗产》虽然不是直接讨论国家问题的著作,但对于理解福山从单向度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转向强调国家构建至关重要。如果说,福山在这几部著作中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美国对外政策,那么,《政治秩序的起源》和《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则展示了作者对国家问题的系统性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