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务虚者务不了实,务实者务不了虚

2020年10月22日  来源:小务虚 作者: 提供人:oujiao81......

一个人不可能即认识世界又改造世界。

要么认识世界,要么改造世界,只能2选1

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大意就是优秀的领导者【将领】,也就是指挥官,一般是不擅长武艺的,不擅长打架的,不擅长干活的。

换句话说,只要是实干家,就不擅长谋略;只要是战略家,就一定不是实干家。

用我们本章的话来说,就是“务虚者务不了实,务实者务不了虚”。
这句话是严格成立的,为什么?

我们看古代的君王,他一定会有一对左右手,也就是宰相与将军,宰相出谋划策,将军带兵打战。当得了宰相的,一定打不了战,打得了战的,一定当不了宰相。

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务虚者务不了实,务实者务不了虚

马克思说:“认知世界与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种基本活动”。

而这两种活动是对立的,对一个人来说,当你在认知世界的时候,你一定就做不了改造世界的事;当你在改造世界的时候,你一定做不了认知世界的事。

我们人总是想追求完善,追求鱼与熊掌兼得,追求一石二鸟,读者可能会说,“我一边认识世界,一边改造世界,会有什么问题?”。

当我们低头看路的时候,我们一定就无法抬头看路,上面读者说的这种状况,打个不准确的比方,那就是平视前方,此时两者都可得,同时两者都不可得。

不确定性原理

这就是量子力学的对立量的不确定性原理,这种对立量,也叫共轭量。

比如位置与速度就是一对共轭量,当我们测量位置时,测量得越准确,对其速度的干扰就越严重,结果速度就越不准确。

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务虚者务不了实,务实者务不了虚

如果我们测量的粒子的速度越准确,那么粒子的位置越不准确,反过来也成立,也就是我们不可能同时准确的知道粒子的速度与位置,这就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这是已经被实验证实了的。

如上图,我们测量粒子位置,就必须发射一个光子,当光子碰到粒子【也就是测到】时,我们即得到粒子的位置 ,而同时,该光子改变了粒子的运动,速度也就改变了。

当我们想测得越准,发射的光子的波长就得越短,光子的能量及速度就越快,光子对粒子的扰动就越大,速度就变得更不准确。

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务虚者务不了实,务实者务不了虚

这个现象,如果用我们的常识来理解,有些不可思议,比如我们测量高速路上飞驰的汽车的位置与速度,是可以准备测量到了,为什么到了微观世界,就不可以?

量子力学说这个宇宙的所有粒子都具有量子性,我们这个确定性的世界是建立在不确定性之上的。之所以我们的宏观世界可以同时测量得到汽车的位置与速度,那是因为发射出去光子对汽车的扰动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微观世界光子对粒子的干扰却是显著的。

然而本质上,发出去的光子对汽车也是有干扰的,这种干扰所造成的影响几乎等于无而已。

波尔的互补原理

波尔认为不确定性原理正是粒子波粒二象性的体现,但实验观测时,只能观测到粒子的粒子性或者波动性之一,但不可能同时观测到粒子性与波动性,这个就是波尔的互补原理。

量子力学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粒子,都具有量子性,因此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特征,符合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与波尔的互补原理。

量子力学的很多特征非常不匹配我们宏观世界的认识,比如粒子的的波粒二象性,说一个粒子同时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这是两个对立的量。

假设: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对立的状态,比如同时又积极又消极。

你不看这人的时候,他同时拥有这两个状态,当你去测量的时候,他就会随机选择一种状态给你看。只有当你测量次数足够多的时候,你才能判断这个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这就是量子力学的量子态,也就是所有的粒子默认状况下,都是不确定性的,他只是一个概率性的东西,只有当我们探测时,他才按照他的概率表现出一种状态出来。

但是只要我们不测量,他就是个叠加态。

确定性的世界是建立在不确定性的上的

我们从一些现象层面,运用归纳法来举些例子,虽然不一定科学,但既然本质成立,那么现象层面一定也不违背。

  • 比如人就拥有各种对立量于一身,情绪与理性,消极与积极,自卑与自信,懒惰与勤快等等。
  • 人的生活也是充满各种对立量的,如务实与务虚,快与慢,利己与利他,低级与高级等等。

当我们不作决定时,我们同时拥有这两种对立量,一旦我们作出决定,我们会当下随机选择状态1或者状态2,具体选择哪一个,是一个概率问题,还得视作出决定时的情况而定,当只要我们做出决定的次数够多,就能定性的判断我们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因为在作决定前,这个概率是由我们的能量状态决定的了,只要次数足够,就最终会往这个概率接近,这也是为什么,只要接触次数多了,我们基本上,能感知每个人秉性。

我们初识一个人时,出于当下特殊情况,对方可能表达出偏理性状态,但只要我们跟这个人接触足够多次数,我们就能判断这个人最终是理性还是情绪的,他的最终状态在我们没接触时,就是一个具体的概率存在那里了,我们接触数次多了,触发了这个概率,使得我们能够得出判断。

一切都是概率存在,确定性的世界,是建立在不确定性之上的。

假设AB为一对对立量

我们可以同时拥有AB两种状态,但一旦要我们选择,我们只能选择A或者B之一,不可能同时选择A和B,只能2选一,选择A的概率与选择B的概率之和等于100%。

假如我们选择A的概率是30%,那么B就是70%,我们选择A越多,B就越少,反之也成立;

但对于单次选择来说,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会选择什么,因为就算选择A的概率是1%,我们也有1%的概率会选择A,但单次选择,还得看当下的情况,我们只能有在做出足够多的选择后,才能感觉得到概率的存在。

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秒会高兴还是会伤心,因为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谁都保证不了,但我们能够大概知道,如果不出意外,我会高兴还是伤心。

我们越低头看路,越看得清楚脚下的情况,同时也越看不清楚天上的情况;我们越抬头看天,天上的情况,看得越清楚,同时脚下的情况越模糊。当我们平视前方时,脚下的与天上的,即不是很清楚也不是很模糊。

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务虚者务不了实,务实者务不了虚

如上这幅图,当我们看见一位少女的时候,就一定看不到一位老妇。看出来是一位老妇时,则少女就不见的。同时清晰的看到这两位的图像不可能存在。或者就什么都不像。

选择务实,意味着选择放弃务虚,反之也成立。

  • 虚,就是认知世界的部分;实,就是改造世界的部分。
  • 虚,就是0到1的创新过程,从无到有的过程;实,就是应用过程,有派生万物的过程。
  • 虚,西方把定律发明出来的过程,创造操作系统的过程;实,把人家发明的定律拿过来用的过程,派生大量应用程序的过程;

我们看老子与孔子,老子虚到仿佛不存在,也正因此,他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最高点。

孔子则到处游说各君王,带弟子,当官,办实业,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文本直白乏力,没有深刻的思想。

  • 越是实干家,越当不了思想家;
  • 越是思想家,越当不了实干家。
  • 想两者都当,就两者都不是,在中国的文化叫中庸。
  • 两者都舍不得,确实就是庸者了。

每一个当下时刻,我们只能选择要么务实要么务虚,务实多了,务虚就少了。

经常参加各种活动的务实活动家,意味着他独立思考这个宇宙的时间也对应的减少。

这个世界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严格公平的,上帝给了你某些东西,又一定会带走另外一些东西,我们不可两者都得;

  • 经营公司也是如此,为了当下的利益,就一定会牺牲未来的利益;越当下,越没未来;
  • 当我们越立足未来,我们当下的财务越难看,但未来会越好。

人类目光短浅,大多数情况下,更多的只是立足当下,比如我们当前大力发展,即使我们在逻辑上推导出,按照我们目前的发展速度,人类对这个地球造成的影响,会在未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麻烦,这丝毫也不会影响我们当下的节奏。

我们今天的环境问题,健康问题,经济问题等等非常多问题,都是以前的短视行为所造成的,我们今天当然还在做着同样的事,因为对于当下的人来说,活好当下似乎才是最重要的,立足未来会牺牲当下的速度,会影响当下的收益,会影响当下的生活质量,所以立足未来,是难的。

但是,立足未来,却是未来不至于太麻烦的唯一出路。

看见世界的同时,即认识不了世界

看见世界的同时,即认识不了世界;看得越清楚,越认识不清楚;认识得越清楚,越看不清楚。

为什么?

人类的感知能力是自然界万物演化的存在度下降感应属性反比增益的过程,他是万物一系演化的代偿产物。

如最底层的基本粒子强弱作用力感应,进化发展出质子与电子的电磁感应,到分子的布朗运动,到细胞的胞膜电位粒子极化反应,到扁形动物的初级感光,到脊索动物的五官低级中枢,到灵长目动物的高级脑皮层,到人类的大脑新皮层。

这个过程就是宇宙尺度,历经137亿年,是一系演化的,对应到人类的感知能力从低级到高级为:感应-->感性-->知性-->理性。

人类所有的感知归结到底层为【电磁感应】,越原始的感应越具有决定性与奠基性,我们把理性以下的感应-->感性-->知性归结统称为我们的意识,理性就是我们的逻辑,也就是算法;

意识与理性就是一对对立量

认知世界用的就是算法层面的理性;而改造世界用的就是意识,当然,这是我们人类的叫法,本质上他们 是一系演化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意识的进化历经几百万年,他是我们人类的基础,算法是从人类文明开始算,大概也就5000年。

扩展资料意识与理性算法的关系,《人的意识是什么?理性是什么?》。

要意识时无理性;要理性时无意识;

意识与理性之间的关系,也遵循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与互补原理。

意识越多时,理性越少;理性越多时,意识越少。我们可以人体可以同时具有意识与理性,但却不可能同时选择他们两个来处理一个事情。同一时间,只能选择一个。

生命体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时刻必须从外界获取能量物质,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我们把这个过程叫新陈代谢,他在最低层表达为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授体,授体能识别宇宙中大多数粒子,与之进行能量物质交换,这个交换过程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单位时间,只能依存一个对象,不能依存两个对象

假如有两个对象A和B,他在单位时间内要么依存A要么依存B,而不能同时依存A和B,同时依存A和B叫摇摆不定,叫无所适从,是会被自然选择淘汰的,因为如果面对一个突如其来的危险,不能瞬间作出判断而在AB之间摇摆,那么转眼间这个物种就灭绝了。

这就是依存的有效性,单位时间只能依存一个对象;

这就是我们人类知觉体系的底层规定性,单位时间只能依存A或B,因此,我们人体,单位时间只能决定用一种状态处理外界,要么意识要么理性,否则依存就会摇摆模糊,叫无效依存。

当我们决定用五官之一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的瞬间,理性就不见了,请注意这里是,决定有意识的用眼睛看,知道当前看的是什么,也就是,当我们越知道当前看的是什么时,越没有理性。

当我们决定用理性时,决定用大脑思考时,越专注,我们就越不知道我们的身体刚才做了什么。

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有限性,同时也是能力所在,正因为同时只能专注一种状态,使得这个状态能100%调动出来,才能达成有效的依存。

同时,这也就是为什么务虚者务不了实,务实者务不了虚的原因。

世界的量级与渺小的人类

世界从137亿年前分化到现在,信息量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指数级别,已经完完超出每一个人的智力,人类当今形成一个共同体,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分工,就是这一难度的一个有力说明。

我们今天的科学表达为越来越细的分化,社会的分工合作体系也越来越致密与庞大,这些都是与庞大信息量想匹配的生存形势,这是时代的必须。

当今的信息量已经极为庞大,但每时每刻,每一个信息量依旧在1分2,2分4,4分8,8分16,16分256分化,一种恐怖级别的指数增量,这是认知世界的难度,而每一个信息量又必须被有效识别,否则人类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这也是为什么当下的人工智力已经表达为极为迫切的状态,量子计算机的可能似乎成为我们未来的唯一希望。

然而,现实是如此的残酷,而我们人类的每一颗大脑,却是如此的有限。

分化与分工,是我们有限人类唯一能有效抗衡目前生存形势的武器。

人类相对于大自然的有限性,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感受下:

人走路时速度1.4米/秒,跑步爱好者速度能达到3米/秒,顶尖马拉松跑者6米/秒,100公里时速的汽车是30米/秒,我们的战斗机的速度是300米/秒,第一宇宙速度是7900米/秒【也就是人类发射航天器脱离地球引力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地球公转速度30公里/秒,光速30万公里/秒。

以上的数据为大概的近似值,用以说明,自然的量级与有限人类的关系,宇宙的尺度是137亿年,而我们现代智人仅存在十几万年。而我们目前已经面临种种危机,霍金说人类仅存200年时间,赶紧准备移民其他星球。

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方面是极低的存在度,一方面是极有限的我们。

人类在宇宙面前,是何其的渺小。

终极追问的意义

所谓哲学家的事业,就是决定要追究这个宇宙的终极问题。不管是哲学还是科学,他们都是终极追问的,为什么?

就是因为这个世界的复杂度远远超过我们人类大脑的限度,世界在现象层面更是千变万化,无穷无尽。

我们永远无法穷尽这个世界在现象层面的信息量,但我们却可以追究现象层面背后那个起支配作用的本质,当今的哲科思维,就是坚信这个表象的世界背后一定有一个起支配作用的不变的本质存在,是这个本质支配着我们的世界,所以表象可以千变万化,但背后那个本质确实相对稳定的。

人类能有效认识这个复杂世界的唯一方式就是追究背后那个起决定性作用的本质。

我们所谓的认知世界,就是认知对这个世界起支配作用的定律,今天我们知道都是逻辑模型,而改造世界,就是运用这些定律去作用于世界的现象层面的活动。

因此,认知世界是一定得拨开现象层面,把目光放在那个深藏在背后的本质,当我们一进入这种认知状态就一定得调动那个纯粹的理性逻辑,然后沿着线索,一路深挖。

要追究这个宇宙,那么他的尺度,就得跟这个137亿年尺度匹配,任何感官层面的意识,都是阻碍这一过程的,只要一用意识,我们一定又被拉回现象层面,比如我们看世界,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世界,而光的本质是仅400-700纳米的光波的波长,如果一个物质不发光或者不反射光线,这个物质对我们眼睛来说就是不存在的,而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这个光波的波长仅占宇宙光波波长的十万分之一不到。

我们通过五官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假象世界,一旦我们决意要改造世界的同时,我们即只能漂浮在世界的假象层面,而假象层面是瞬息万变的,是流变的。

  • 改造世界的有意义仅仅在于,他能满足我们当下的生存。
  • 改造世界的无意义在于,他是短视的,他的流变的。
  • 当下的有意义意味着弃未来的利益于不顾,改造世界固然重要 ,但着眼未来更重要。

人类当今的所有一切,我们的现代化,我们的科技,都是建立在对世界的认知模型这个基础上的,没有这个认知前提,一切无从发生,这个就好比地基,没有坚固的地基,楼随时坍塌。

对一个人来说,无法两者兼得,人脑相对宇宙尺度是何其的渺小,但个人依旧可以做选择,这是每个人当下的权利,但我们必须明白,

  • 当我们选择两者时,意味着中庸,即两者都不可得;
  • 当我们选择务实的改造世界活动时,意味着我们放弃人类最强大的武器,大脑。
  • 当我们选择务虚的纯逻辑认识世界的活动时,意味着我们不能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人类的主体都是务实的,因为我们务实是人体的主体,历经几百万年进化,而我们的务虚能力仅仅有5000年。

纯逻辑认知世界的难度

人类当今的信息量庞大,而且还在指数级增长,即使我们今天一个人,把自己的智力专注在一个极细分的领域,终其一生都不能毕。

更何况,我们的逻辑是缺乏先天进化的,他需要后天一辈子的专注训练,才可能在一个领域有所突破。

这使得认知世界对每一个当下的人来说,变得极为困难。

  • 一方面,选择务虚,意味着要承受重重压力,意味着放弃当下“正常的生活”,意味着跟主流格格不入,甚至意味着可能饿肚子的危险。
  • 另一方面,我们不用选择,就会是务实的,因为大家都这么做,现实的束缚力强大的。
  • 因此,就倾向而言,我们倾向于不选择,因为这个状态最舒适,这意味着放弃务虚这个强大的武器,这使得想要务虚,首先必须具备强大的意愿,如渴望探究神秘宇宙的强大动力。
  • 务虚认知世界的另一个难度,在于他不仅需要专注在一个细分领域,而且还需要后天几十年的持续训练。

务虚的难的,但却是必须的,越往后,越必须,是未来仅存的希望。

综上所述:

  1. 务实是我们更倾向的默认状态,是我们的主体。
  2. 选择务实,意味着放弃务虚;务实越多,务虚越少;反之也成立。
  3. 基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及互补原理,我们无法同时选择务实或者务虚。只能2选1。
  4. 基于地基的务虚是未来生存之规定,他是我们没得选择的选择。
  5. 基础务虚是难的,但却是唯一有效的出路。

务虚者 / 务实者 / 认识世界 / 改造世界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