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挑战知识的必要条件

2020年7月19日  来源:人人都该懂的哲学 作者:【英】彼得·卡夫 提供人:heidong86......

传统的知识理论主要面临着两种挑战:第一,这三个条件中,任意单独的一个都是知识的必要条件吗?第二,这三个条件放在一起,就是知识的充分条件吗?由于面对这些挑战,哲学家又不想把传统知识理论完全推翻,于是通常要对其进行各种修正与补充。

看看这三个必要条件。其中,第一个“要求为真”的条件,即便人们有时会对其感到困惑,但也很少有人否定它,当然,除了完全否认真理存在的怪人之外。而第二和第三个条件,即“相信”和“可辩护”的条件,则有很多人反对。以下是对“相信”条件的一个典型反驳。

设想一个场景,现在是面试现场,紧张的候选人们正在回答面试官的提问,由于焦虑或面试官太强势,他们已经接近崩溃了。他们大脑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若在平时,他们都能轻松表达自己的想法,为自己的信念做出恰当的辩护,但在高压环境中,他们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按照传统理论,在这种情境中,他们无法为自己的信念做出辩护,可难道这就是不知道答案吗?同样,在安静的教室里,卡米拉能非常流畅地解释波义耳定律,但当面试一个高校的教职时,她却紧张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难道这就说明她不知道这一定律吗?通常我们认为,卡米拉并非缺乏知识,而是在那个环境里,她无法表达自己已有的知识。

信念、知识都无法立即进入人们的意识之中。睡觉的时候,人们无法用语言表达信念与知识,但如果因此就认为,人在睡觉的时候没有意识或知识,而睡醒后它们又奇迹般地回归,岂不是很诡异?除此之外,即便是醒着,有能力做出反应,但由于外界巨大的压力导致了焦虑、困惑或紧张的情绪,人们同样可能无法获得已有的知识或信念,也无法表达它们。

对于第三个条件,即要求人们为真信念做出辩护,以上的挑战或反驳同样适用。比如在面试现场,候选人们能给出正确的答案,但由于太紧张而没有办法正确地说明理由。这时,我们或许仍然认为他们知道理由或拥有知识,只是没有办法表达出来。

以上例子说明,在理解知识的条件时,我们通常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区分,而这个区分可以用以下两个问题表达。第一个问题是,人在什么时候拥有知识?第二个问题是,人在什么时候能宣称自己拥有知识?你可能对这种表述感到困惑,我们先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有合理的或充分的理由宣称,“我知道她昨晚喝了一瓶威士忌”,但事实是,我没有这个知识,我错了,她并没有喝酒。而在上面那个例子里,我们可以说,卡米拉有知识,即知道波义耳定律,但是卡米拉不能宣称自己有知识。

这就是说,“某人拥有知识”与“某人宣称自己拥有知识”是不同的,但人们却很容易混淆二者。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卡米拉拥有关于波义耳定律的知识;但卡米拉并没有足够的理由认为,自己拥有关于波义耳定律的知识。这就是一个著名的悖论,即摩尔悖论(Moore's Paradox),它指的是,对于同样的一件事,他人谈论时并不荒谬,但做这件事的人自己谈论时就很荒谬。比如今天是周日,而你相信今天是周一;在这个前提下,我可以说“今天是周日,但你相信今天是周一”;但你不可以说“今天是周日,但我相信今天是周一”,因为这样就太荒谬了。

要想理解“某人拥有知识”与“某人宣称自己拥有知识”这个区分的重要性和价值,我们需要看下一个反对传统知识必要条件理论的例子。有人声称,即便不考虑基本信念,即便没有理性、证据或缘由支撑,即便没有外在环境的干扰,人们仍然有可能知道p,并且坚定地相信p。下面就是这个例子的内容。

早晨起床后,卡桑德拉觉得下午要下雨。尽管她没有给出任何理由,但到了下午,你发现她是对的。最初,你觉得这不过是运气。但假设卡桑德拉总是对的,而且只要下雨,她就能预测出来。经过长时间的成功预测,人们都已经把她当作天气预报员了。即便她没有理由支持自己的信念,即便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知道的,但她就是知道何时下雨。现在,由于她之前的每次预测都很准确,所以人们都信任她的预测;但是,之前的每次预测都准确,并不能说明她今后的预测也准确。不过,不论如何,由于她一直都是正确的,我们暂且认为她具有相关的知识。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例子。

思想聚焦

谨慎对待知识

“真”的需求

“如果奥斯卡知道p,那么p必然是真的。”这句话有两种解释:

(1)如果奥斯卡知道p,那就必然得出结论:p是真的;

(2)如果奥斯卡知道p,那就得出结论:p必然是真的。

后者强调知识必然为真,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知识”并不能保证这一点。生活中有大量的或然性事件,它们只是碰巧出现,关于它们的论断也只是碰巧为真。比如说,你知道自己正在读这本哲学书,但这不是必然的,因为你可能会读另一本,只是现在碰巧在读这一本而已。

必然真理的可靠性

“仅仅相信必然真理,这就能避免错误。”

这种理解就是没有搞清错误发生在何处。毕竟,无论相信哪一种真理,我们都应该避免错误。而无论相信偶然真理还是必然真理,论证、证据都会让我们犯错。想一想在数学上犯过的错误就能明白了,数学涉及的都是必然真理,但我们仍会犯错。

“不会犯错”的谬误

“如果你真的知道,你就不会犯错。”这句话是正确的吗?

你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杰西正在喝威士忌,而这些理由包括你正在看着她,她每天都喝威士忌,她正一口接一口地喝着杯中的东西。然而,即使是这样,你仍有可能搞错,她今天可能没喝威士忌。而如果她真的没有在喝威士忌,那你就不具备“她正在喝威士忌”的知识——你只是以为你知道。知识要求你不要犯错,但并不要求你不能犯错。

卡桑德拉每次的预测都很准确,这一定有一个原因。比如,她对大气压的变化特别敏感,而每逢下雨时,气压的变化都让她有种快要下雨的感觉。卡桑德拉和其他人都不知道她能够感受到气压的变化,也不知道气压变化导致了下雨。虽然她总是说“我就是知道”,但她却不知道怎么为自己的知识辩护。也就是说,她拥有知识,并不要求她一定能为自己的知识进行辩护。于是,传统知识论的可辩护条件就有问题,因为知识拥有者可以不知道自己为何拥有这些知识。不过,这些知识仍然可以得到辩护,但不是由知识拥有者本人完成,而是由知识拥有者不知道的外在因素完成。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为真信念提供理由有两种方式:(1)你自己能为“p为真”提供理由,而这些理由能够让你巩固或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也的确是你为信念进行辩护的有效方式;(2)无论你是否能提供理由,你的信念的真假,都取决于决定它真假的外界因素。因此,好的理由当然能帮助你巩固自己的信念,使你的信念更有可能为真;但是,即便你不知道理由,合理的外界因素,即因果链条,仍然可能会证明你的信念为真。

由于看到了外界因素,即因果链条的重要性,我们就会发现,它其实非常关键。因为知识拥有者所提供的辩护理由,只不过是偶尔描述出了这种外界因素而已。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帮助我们更加简单地理解知识,因为我们不知道抽象真理,比如数学,如何成为外界变化的原因,一个个抽象数字怎么能改变世界。即便是只涉及日常经验的信念,这个方法也有问题,因为理解外在世界的因果链条与理解知识一样复杂。而哲学家通常只是觉得这里的概念需要梳理一下而已,就像梳理一下起毛的地毯。

知识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