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知识的充分必要条件

2020年7月19日  来源:人人都该懂的哲学 作者:【英】彼得·卡夫 提供人:heidong86......

想要了解知识,就要找出知识的充分必要条件。什么是充分必要条件?以正方形的定义为例,我们来简单说明一下。什么是正方形?首先要满足的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四条边,但这远远不够,因为有四条边的图形也可能是不规则图形。不过,我们可以沿着这样的思路,一步步列出所有的必要条件:四条闭合的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知道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明天是玛蒂尔达阿姨的生日,直走会到达圣何塞的必要条件分别是什么?换言之,我们可以开始思考,知道p,即一个有真假的命题的知识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首先,如果你要知道p,p就必须是真的。因为如果p是假的,也就谈不上知道p了。比如说,假如巴黎不是法国的首都,就不可能有人知道巴黎是法国的首都。“真”是知识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p是真的,不代表就有人知道p。比如,现在北极圈以内的地区有一定数量的北极熊,就这个数量而言,有个数字一定是真的,但没人知道这个真的数字是多少,甚至北极熊也不知道;再比如,早餐的时候总统喝了香槟,有没有人知道以及有多少人知道,都不妨碍它是真的。

其次,除了事件为真之外,我们还必须相信它是真的。假如总统真的喝了香槟,但我们不相信,我们就没有这个知识;只有相信总统喝了香槟,才能说明我们知道它。因此,除了p为真之外,知道p的第二个必要条件就是人们相信p为真。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说明人们知道p。换言之,人们对真命题要有相应的心理状态,即相信它为真。也就是说,知识要求人们相信,但相信不代表它就是知识。现在,就让我们来考察一下这种心理状态。

相信是知识的必要条件,但相信是知识的充分条件吗?一般来说,我们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一个真信念也可能是歪打正着,比如说,在比赛前一天,你莫名地觉得A队会赢,结果A队真的赢了,但我们不能说你知道A队会赢。因此,知识还需要第三个必要条件,即真信念要得到辩护。你不能仅靠运气,还需要一些证据或理由来相信这个真信念。比如在刚刚那个例子里,这个证据可以是你给参与比赛的另一支队伍下了药。

综上,知识的必要条件可以用如下例子来说明,奥斯卡知道p,当且仅当:

(1)p为真;

(2)奥斯卡相信p;

(3)奥斯卡相信p是可以得到辩护的,即奥斯卡有理由相信p。

以上三个条件之中,(1)是知识的必要条件。为什么?因为只有p为真,奥斯卡才能知道p。同样,(2)和(3)也是必要条件。(1)(2)(3)三者结合在一起,就是“奥斯卡知道p”的充分条件。因此,根据以上的分析,知识就是可以得到辩护的真信念(true justified belief)。

以上是对知识的传统看法。我们通常认为,这个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关于知识的观点。苏格拉底认为,只有人们的信念拥有坚实的根基,知识才能存在。人们必须对一件事深信不疑,而不是模棱两可或被迫相信;同时,他们所相信的内容必须是真的。希望每个人都愿意相信确凿可靠的真理吧,就当是对苏格拉底的怀念。除此之外,你为信念辩护的能力,比如你的理性,你寻找的证据,将帮助你找到真理。如果你能有效地为自己的信念辩护,那么,别人就很难说服你放弃自己的信念,你也能反驳那些不同于你信念的观点。

后面,我们将会讨论另一种情况,一种外在于心灵的情况,但现在,我们继续来看这个理论。可辩护条件是内在于主体内心的,人们能够给出自己相信的理由,并为自己声称的知识辩护;或者,至少在面对反驳时,他们能够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假如我们相信一个观点,比如柏拉图写了《美诺篇》(Meno),即便他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我们仍要相信柏拉图的确做了这件事。但问题在于,我们有多大把握确信这件事是真的?不管理由有多么完美,我们都不能说这个信念一定是真的,因为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可能就已经犯下了错误。

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和教条主义,我们就必须了解反对我们的证据和观点。但这却又造成了一个自相矛盾且危险的结论:如果真的知道p,那么,我们就知道所有反对意见都是错的,可是,难道我们要反驳所有的反对意见吗?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会讨论这个问题,但现在先来看另一个问题。

人们需要理由支撑他们相信的信念,而很显然,这些理由必须是他们知道的知识;因此,他们又需要更多的理由来支撑之前的那些理由。比如说,你相信基多是厄瓜多尔的首都,理由是地图就是这么标注的。但为了证明你的理由是正确的,你还需要更多的理由证明地图是可靠的,或者你的眼睛没有问题,等等。这种想法让我们意识到,知识必须依赖于一些坚实可靠的根基,这些根基不再需要进一步的理由证明。有人认为,这样的根基就是我们最直接的体验,或者最基本的、不可动摇的信念。

假如我们拥有了“知识的根基”的知识,那么这些作为根基的知识就不符合上述知识的定义了,因为它们并非可以得到辩护的真信念。因此有人强调,与其诉诸根基,不如在复杂的信念关系网中,让信念彼此支撑。这个相互联系的网络是融贯的,彼此之间没有矛盾。然而,即便整个信念网络都完美自洽、相互支撑,也不能保证知识的真理性,它们有可能全都是谬误。因此,融贯性不能确保真理性。

上述问题会让人陷入怀疑主义,但这个问题留到接下来的章节中分析,现在我们把目光放回最初的传统知识理论上。

思维拓展

代达罗斯的雕像

根据柏拉图早期对话录《美诺篇》的记载,苏格拉底讲了一个代达罗斯(Daedalus)的故事。

苏格拉底和美诺在讨论知识。美诺向苏格拉底提问:“既然正确的意见和知识一样能产生好的结果,那为什么知识能得到比意见更高的赞誉呢?”这也许不难理解,因为比如在问路的时候,你肯定只想知道知识而不是意见。但苏格拉底却说,只有美诺本人已经知道了答案,他才能告诉美诺答案。这就是苏格拉底式的智慧。即便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有时也会来点小幽默,当然,他其实也是最谦卑的哲学家之一。

他还对美诺说,也许美诺没有注意过代达罗斯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像:

如果不把这些雕像捆绑起来,它们就会逃跑;如果捆住它们,它们就会待在原来安放它们的地方。如果你有一件未被捆绑的代达罗斯的作品,那么它不值什么钱,因为它会像一个逃跑的奴隶一样溜走;但如果你有一件被捆绑住的作品,那就非常值钱了,因为它们都是伟大的作品。

于是,为了解答美诺最初的困惑,苏格拉底这么评价真信念:

正确的意见只要能够固定在原处不动,那它就是一样好东西,可以被用来做各种好事。可惜的是,它们不会在一个地方待很久,它们会从人的心灵中逃走,所以,如果不用理性把它们捆住,它们就没有什么价值。

为你相信的信念辩护,能够让这个信念变得更加可靠,能够让它成为知识而非单纯的幸运猜想。

知识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