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特殊主义:质疑道德理论

2020年7月19日  来源:人人都该懂的哲学 作者:【英】彼得·卡夫 提供人:heidong86......
道德要关心一堆“乱七八糟”的事,例如拯救生命、福利、正义、仁慈、勇气、自由、忠诚、宽容、懊悔,等等。所以,以上三种道德理论虽然都深刻地揭示了道德的特点,但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即便只考虑一种道德价值,我们也能看到冲突:忠诚于玛利亚,或许就要不忠于玛蒂娜。当涉及的道德价值越多时,冲突就越容易出现,比如你要帮助丹,就要违背对本许下的诺言。

或许道德不允许你献祭自己的儿子,但你的宗教义务却要求你必须这样做。或许道德要求你不能抛弃自己的父母,但你艺术家的天性却让你想要四处流浪,而天才诗人与极地探险家的生活也有其自身价值,并不能受到道德义务的束缚。由于这些冲突的存在,我们无法完全听命于道德要求,还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另一个术语“伦理”(ethics),来与道德(morality)进行区分:伦理超越了道德责任,描述了更加宽泛的习俗,强调了许多道德无法包含的价值,也质疑了道德不可违背的权威性。

暂时抛开涵盖宏大内容的伦理不谈,通常情况下,一个道德理论会说明人应该做哪些行为,或者至少说明人不应该做哪些行为。道德理论必须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信仰、态度和实践保持一致,能够解释人们通常认为的正确行为。除此之外,道德理论还能提出一些原则,从而帮助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功利主义趋利避害的思想或许能够帮助人们拓宽道德的领域,进而关心非人类的其他动物。但是,盲目相信理论的权威性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来看看为什么这么说。

假设一个道德理论,比如康德的义务论,持有一个原则:杀死无辜之人是错的。而通过观察可知,允许他人死亡和杀人在结果上完全一样。根据这两点,我们或许能得出一个结论,即“没有帮助在饥荒中饿死的人”和“杀死他们”在道德上是等价的。然而,我们的道德直觉显然非常反对这样的结论,当然,这也许是情感上的推卸责任。没有救济处于饥荒中的人,并不能说明我们就是实行大屠杀的恶魔。于是,这一理论需要修正,而通过区分“放任死亡”和“主动杀人”,我们就能构建出更加合理的道德理论。也就是说,想要有一个合理的道德理论,首先要通过一个案例思考道德理论的原则是否合理,再根据这些原则是否适用于其他案例与日常直觉,对原有理论进行修正。

所以,前文提到的三种道德方法都需要修正,因为在解释具体案例时,它们都有悖于我们清晰的、确定无疑的日常道德直觉。很显然,功利主义的原始版本缺乏对权利和少数群体的关注,康德的义务论过于死板地恪守原则,而美德理论的观点又过于模棱两可。于是,最好的策略或许是做一个折中的选择,即质疑理论本身的价值。

一方面,这是因为只有根据不同语境而不断变换思维方式和态度,才能思考严肃的道德问题。例如,在和雇主就工资问题讨价还价时撒谎,显然不同于对政府撒谎。另一方面,是因为理论虽然并非源于先天的抽象概念,但也一定要以人们对具体事件的直觉感受为基础。的确,当听到康德所说的“永不撒谎”的原则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符合我们的直觉,但如果看到一个疯子正拿着斧头试图劈死我们的邻居,大部分人,当然除了康德,都会认为欺骗疯子是正确的,会认为应该把他骗到警察局里。

以上这些思考或许能够引出道德的特殊主义(particularism),它要求人们远离普遍的原则,无论是在理论中还是实践中。

特殊主义强调,在处理道德事务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以“所有事情都是……”或“所有事情都应该是……”的方式论述。但是,特殊主义并不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的道德是相对的,也不意味着道德只是人们的主观感受。比如说,有人仅仅为了寻开心而折磨他人,这就是一个道德错误的行为,没得商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会争论道德术语的含义以及道德属性的本质,这些都属于元伦理学(meta-ethics)的研究领域。以上的所有讨论似乎都在说明道德具有客观性,但元伦理学则对其提出了质疑。所以,下面我们就简单地了解一下元伦理学的内容,看看道德是否只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就像脱口而出的一声“呸”或“好哇”一样吧。

特殊主义 / 道德理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