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注意力陷阱(7)

2020年7月4日  来源:认知迭代 作者:(英)卡罗琳·威廉姆斯 提供人:heidong86......

“跟着感觉走”一直都不是我的自然状态,为此,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心理学家、《战胜拖延症》(Solving the Procrastination Puzzle)一书的作者蒂姆·皮切尔(Tim Pychyl)提出了许多建议。他认为,无法集中注意力是人类心智的基本缺陷,所有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可能存在类似问题,但具有某些个性特征的人更有可能存在这种缺陷。具体来说,有三种个性特征会影响注意力:冲动、焦虑和粗心大意。在我目前所进行的测试中,我对这些特质的命中率极高,并且已经体现出了其中的两种特质。

首先,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可以用来衡量你有多容易(通常是毫无意义地)焦虑。当麦克打算告诉我在这个量表上我的得分时,他看起来有些不太舒服。“那个……这不是临床诊断,但你确实在特质焦虑方面的得分相对较高。”我的百分位数是86——也就是说,在100人中,有86人的焦虑程度比我低。

麦克在告诉我结果时表现出来的犹豫让我觉得,我可能得了某种焦虑症。鉴于家族有神经系统患病史,对此我并不感到意外。但我仍然想为自己辩解:如果你没有开始焦虑,那说明你并没有意识到情况有多严重。“没错,”乔说,“如果你一点都不焦虑,那么你目前的工作将来就很有可能被机器人取代!”

也许是的。但不管你认为这到底是焦虑还是务实,它都不能帮助你的大脑集中注意力——在进化论的观点下,这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如果你被困在山洞中,狮子从四面八方逼近,那么现在你可能并不会坐下来专注于打造完美的长矛。当危险来临时,大脑会通过一种机制来扩大你的注意力范围。同样,你如果因为无法保持专注而感到焦虑,那只会将大量的压力激素释放到大脑,这些激素对你可没有任何帮助。乔说:“当你没有过于焦虑,也没有过于投入,处于绝佳的中间状态时,便会促进前额皮层(the prefrontal cortex,简称PFC)中α-2A受体的调节。但如果你压力过大,它们就会停止运作。”

因此,要想更好地保持专注,关键在于放松,不要心急。乔肯定地说:“如果你总是处于紧绷状态,就会一点点地磨掉自己的意志,时时刻刻都在跟自己抗争,表现也会越来越差。”

除此之外,过分担忧也会占用脑力,这部分脑力本可以用来阻止大脑走神和胡思乱想的冲动倾向。说到冲动,我在冲动的标准化测试中也得了很高的分数。

不过,粗心大意这个特质怎么看都跟我不搭边——一直以来我都是个用功学习的书呆子。所以,很自然,我在认真程度测试中得了高分。但有没有可能这也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我的冲动特质总是在试图让我分心,而认真特质同时在竭尽全力地让我专注于眼前的任务?这两个特质之间是否存在较量?鉴于我容易焦虑的特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最终只会导致担忧和压力倍增,同时关闭那些帮助我集中注意力的受体。

真是一团糟。但我至少跟乔和麦克相处了一周,也算是找出了问题的原因。乔拿出了一张图表,上面记录了我在训练期间每一次的错误率变化。“最开始的错误率是90%,然后我们对测试进行调整,从而让你的错误率低于50%,在图上可以看到有明显下降。接着是另一次大幅下降,到了最后几天,你的表现已经非常出色了。我感到十分惊讶,而实验室里的其他人也不停地感叹:‘什么?这怎么可能!’”他说道。

他告诉我,事实上,即使是与他们之前训练过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者和中风患者相比,我所取得的进步也是非常显著的。“你最开始的错误率高达90%,到最后已经游刃有余,仿佛在说:‘我已经完全掌握了窍门。’”就像每天坚持多做几组仰卧起坐可以增强腹部肌肉一样,我所做的训练似乎也加强了我的大脑回路,让它处于一种“放松且就绪”的“心流”状态,从而更高效地运转。而且,因为大脑总会选择最佳路径,避免走弯路,所以今后当我需要专心工作时,“心流”很快就会成为我的默认状态。

接着,乔告诉了我一个坏消息。我这几天新体验到的冷静状态几乎不可能持续,除非我采取措施让它得到保持。显然,成年人的大脑训练就有这样的缺点。就像锻炼身体一样,你必须一直坚持,否则身体就会变得和从前一样松弛。由于我的个性特质和大脑构造都容易造成分心走神,我很可能会回到最开始的“蝴蝶脑”水平。“你目前的训练效果可能只会持续两三个星期。”乔满怀歉意地说。

现在我该怎么办?乔保证,等我回家后他会给我发来更多的训练,但我不能一直指望他,更不可能总是大老远地飞过大西洋来进行大脑刺激,手机上也没有相关的应用程序可以让我在家继续训练。乔和麦克非常高兴地说,他们依然不清楚这些训练究竟对大脑产生了什么影响,甚至不确定训练效果能否延伸至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对那些本就可以正常生活的健康人士来说。事实上,他们从未在大脑没有严重问题的人身上进行过试验,和我一样,他们很好奇我回到家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那么,当回到陪小孩玩耍、工作和家务之中后,我还能像现在这样保持冷静吗?答案是肯定的。已经过了好几周,我跟在波士顿时一样放松和专注。生活十分美好——也十分简单。那些曾经让我无比焦虑、难以专注的事情——比如在多项工作缠身的同时还要抽空陪孩子玩乐高——如今也变得非常愉快。

虽然那种感觉并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但至少我记得自己在波士顿进行训练时进入“状态”的感觉。即使现在已经无法达到那样的状态,我也知道自己进入状态时是什么样子,并为此做出尝试和努力。幸运的是,有一些别的方法可以取得这样的效果,还有一些像样的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注意力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