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主动进取,实现“大一统”

2020年6月17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主动进取,实现“大一统”。

与康熙、雍正二帝被动应对准噶尔部首领叛乱不同,乾隆帝则采取了主动进取的策略。

乾隆十年(1745年),噶尔丹策凌病逝,准噶尔部因继承权而发生激烈争斗。在争斗中,达瓦齐胜出,成为准部首领,但杜尔伯特、和硕特部的许多贵族则归附了清廷。

乾隆帝敏锐地把握住准部动荡、达瓦齐统治不得人心的有利时机,于二十年(1755年)二月,果断地派两路大军出兵伊犁,征讨达瓦齐。六月,自立为汗的达瓦齐被清军俘获,平准之役大获成功。

但不久,原本归顺清廷、被封为亲王的和硕特部的阿睦尔撒纳,因请求当四部总汗的愿望未获应允,大为恼火,于八月举兵叛清。

乾隆帝再次出兵征讨。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清军在库陇癸之战中大捷。六月,阿睦尔撒纳逃往俄国,不久患天花而死。

至此,自康熙年间以来,为患西北、屡向清廷挑战长达近七十年的准噶尔部,最终被平定,纳入国家版图。

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刚刚被平定,曾支持阿睦尔撒纳叛乱的小和卓木霍集占,又煽动威胁其兄大和卓木布拉尼敦,在天山南路叛清。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二月至二十四年(1759年)秋,清廷派大军进剿,将大小和卓木擒杀,从而平定了天山南路。

平定天山南北两路后,为稳固西北边疆、加强对新疆的治理,清廷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作为管辖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官员。伊犁将军之下,分设都统和参赞、办事、领队大臣,管理各地军政事务。并根据因地制宜、因俗施治原则,在天山北部汉回族居住区实行郡县制;蒙古族和哈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实行扎萨克制;伊犁地区和天山南部各地维吾尔族维持伯克制,但将伯克的任免权收归朝廷,而且严格实行政教分离。

经过长期努力,北部和西北地区终于与内地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然而,这个过程实在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所以,魏源在《圣武记》中曾这样总结:“西北周数万里之版章,圣祖菑之,世宗畲之,高宗获之。”

清人绘《弘历洗象图》,描绘乾隆皇帝行乐的场面。

除了经营北部和西北地区外,乾隆朝还对西南等地区多次用兵,平定动乱,反击外国势力入侵。如乾隆十二年至十四年(1747—1749年)、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71—1776年),先后两次出兵平定大小金川土司动乱;三十一年(1766年),出兵反击缅甸对中国边境的入侵;五十三年(1788年)、五十六年(1791年),两次出兵反击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等。

尽管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花掉了年均国库财政总收入的百分之六七十,但对促进边疆的巩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等,还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

乾隆帝曾说:“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弃其故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

向往和平与稳定,厌恶动乱与战火,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但事情往往并不如人愿。面对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或威胁,如果不能果断地采取措施加以应对、解决,国家就不能获得安宁和发展。边疆稳固、社会安定、国家统一、多民族和谐共处,都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

尽管乾隆帝的话难免有为自己连年用武开脱之嫌,却也有一定的道理。

正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一个多世纪的不断开拓和经营下,清王朝的疆域达到了鼎盛状态。

当时的版图,西起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帕米尔高原,接中亚细亚;东到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库页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北抵戈尔诺阿尔泰、萨彦岭、外兴安岭至鄂霍次克海;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包括拉达克。陆地总面积达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而此时的人口,也已达到三亿多。

“图大鸿谋远,宅中燕翼垂。即今大一统,前烈万年知。”乾隆帝的这一感叹,虽然不无虚誉,但在客观上确也体现了清朝前期所达到的新高度。

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岿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清时期全图(1820年)

康熙 / 怀柔手段 / 五世达赖喇嘛 / 乾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