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龙场悟道

2020年6月17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龙场悟道。

正德元年(1506年),明武宗宠信宦官刘瑾,引起了文官们的不满。南京的科道官员戴铣等人上疏弹劾刘瑾,被逮系诏狱。时任刑部主事的王阳明上疏,请求皇帝赦免戴铣等人。这引起了刘瑾的不满。攻刘瑾一事,《明史》的记载非常简单:“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事情始于刘瑾的专权。正德初年,尚在正德皇帝做太子时就小心侍奉的太监刘瑾等人,得到了正德皇帝的宠信,号称“八党”,引起内阁大学士刘健等人的不满。但斗争的最后,是刘健等人请求退休养老,而宦官刘瑾等大获全胜。这引起了言官们的不满。南京科道官戴铣等人上疏切谏,请求驱逐太监苗逵等,挽留刘健等文臣。正德皇帝见疏大怒,命令将戴铣等人逮系诏狱,施以廷杖,而后除名。王阳明想要救戴铣等人,结果救人没成,自己也被投入了监狱之中,还挨了四十廷杖,被打个半死。事后,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遭受了仕途的第一次重大打击。

贵州在永乐十一年(1413年)始设置布政司,当时经济文化尚未充分开发。正德三年(1508年),王阳明来到龙场驿。龙场驿在今贵州省贵阳西北的修文县境内。王阳明的《年谱》中记载说:“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加上语言不通,生活极为不便。

清刊本中的苗民生活图景

在这种蛮烟瘴雨的荒山绝域,王阳明在思想上进入了“龙场悟道”的阶段,悟得人的本性中就有“圣人之道”而不必另从外物上“求理”。的确,离却了繁华,离却了政治,身处蛮荒之地,王阳明要求得内心的平静,唯一的途径便是向内求索了,超脱于荣辱得失与生死之外,让自己的心灵获得最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克服和消解客观的困境。这是一种在特殊环境中实现自我的途径。

次年,王阳明受贵州提学副使席书的邀请,离开龙场,来到贵阳,主讲于文明书院。在贵阳,王阳明始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他的学生们对此不能理解,讨论说:“现在人们都知道要孝敬父母,但并不能做到孝。”王阳明回答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他以《大学》“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为例说,人们喜欢美貌女子,厌恶不好的气味。见到美貌女子就是知,喜欢美貌女子便是行,见到时自然便喜欢,而不是见了后再立个心去喜欢,这便是知行合一。以孝道比喻,人们称赞某人懂得孝道,一般是因为那人行事孝顺,并不是因为他会说一些孝悌的话。因此,知和行是不可分的,“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正德五年(1510年)初,王守仁复官,出任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八月,刘瑾被诛,王阳明也随即被召入京城,做了吏部验封清吏司的主事。此后,王阳明按着官场规则有条不紊地升迁。他逐渐显示出了他的军事才能。正德十一年(1516年),四十五岁的王阳明在兵部尚书王琼的荐举下,出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漳等地,负责赣南、闽西一带的军务。这样的任命,原意是要王守仁去镇压赣南闽北山区的农民起义,而且王阳明也很好地完成了镇压横水、桶冈一带农民起义的任务,不过这次任命最终成就了王阳明在江西的一次更伟大的军事功绩。

王阳明 / 龙场悟道 / 致良知 / 李贽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