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尚秦汉之规摹”——志向远大的隋炀帝

2020年6月15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尚秦汉之规摹”——志向远大的隋炀帝。

杨坚给太子杨广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家业。

在隋文帝统治的二十三年中,除了平陈之役及开皇末年对高丽和突厥的两次小规模战争之外,社会是相当安定的。杨坚一直推行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的政策,农民除交租调、服徭役外,基本上没有其他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获得长足发展,人口也迅速增加了。

杨广即位的次年改元大业。登上帝位的他,能否像他父亲杨坚那样大有作为呢?面对着这个古老的中华帝国,杨广开始了他那波澜壮阔而又毁誉不一的帝王生涯。

《隋文帝祈雨图》

千名美女划着龙舟,缓慢前行,她们各自手执雕板镂金的船桨。这就是托名唐代颜师古所撰的《大业拾遗记》中所载隋炀帝的一次江南出游。明代小说《隋炀帝艳史》中的描写则更为细致,除了一千名美女之外,又添上了一千只羊。在香艳化的过程中,隋炀帝下江南的故事也被妖魔化了。

实际上,杨广是一位胸怀远大志向的皇帝,他以“大业”两个字作为自己的年号,便可窥见他的雄心。《隋书?炀帝纪》说他“尚秦汉之规摹”,处处以秦皇、汉武的功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成为历史上的又一位千古一帝,他必须要有所作为。

当杨广还是晋王的时候,身边就聚集了许多青年才俊,杨广首先继承和完善了父亲杨坚创立的人才选拔制度。早在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下诏每州岁贡三人,当时主要是明经与秀才两科,时称“贡举”,正式确立了后世所谓的科举制。大业之初,杨广又创立了进士科,它实际上是一种文学科目。此后,形成了秀才、明经和进士三科并列的常贡。进士科取人颇多,隋朝的进士房玄龄、侯君集和孙伏伽等人后来甚至成为唐初的名臣。

杨广曾经在南方生活很长时间,他深刻认识到江南陈朝故地与北方在文化上还没有真正融合,山东地区也不安定,国家的统一局面并不巩固。此外,作为都城的长安人口众多,关中物资供应不足。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杨广需要重新选择一座居于华夏中心、地势险要,而且具有良好交通和经贸条件的城市作为都城,以便加强对东方和江南的统治,维护国家的统一。

隋朝统一以后,东部河北、山东的地方势力是有很强大的反弹。南方也一样,开皇九年(589年)杨广平陈之后,第二年,陈朝旧境全叛。巩固统一是杨广面临的一个很现实、很严峻的任务。如果国家的核心建在关中、在长安,指挥起来不是很方便,而洛阳是天下之中,相对来说,对于控制河北、山东、江南,是比较有利的。

最终,杨广和他的大臣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洛阳。东都洛阳三面环山,地势险要,有丰沛的饮用水源,而且邻近山东、河北与江南等产粮区。最重要的,洛阳居于国土中心,是隋朝的交通和经贸中心。

王朝的都城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和气质,谁能够担负起设计建造洛阳城的重任呢?这个重任最终落到了宰相杨素、杨达及主管工程的将作大匠宇文恺的肩上。接到皇帝营建东都的诏令,几位大臣立即行动起来。

杨素等人没有让杨广失望,仅仅用了十四个月,一座巍峨的都城拔地而起。东都洛阳城周长约二十七公里,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在如此短的工期内建成这样规模的城市,也是很难实现的。人们不禁好奇:这样的奇迹在当时的施工条件下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在东都洛阳刚刚建成的时候,河北地区的三千多户工匠就被官府迁入洛阳定居下来。同时杨广又将几万户富商迁入洛阳,为洛阳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从那以后,洛阳又重新成为古代中国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北物资交流的枢纽。东都洛阳城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其他国家的城市建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营建东都的工程开工没多久,杨广又有了新的决定——开挖大运河。在动用数百万人修建东都的同时,还要动用大量人力开挖大运河,杨广的目的是什么呢?

江南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北方的人口和北方土地可以产出的财富,却不足以供养一个庞大的人口和朝廷,这使得加强整个南北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而水路运输的便利、低成本又使开挖大运河成为最佳选择。

大业元年(605年)三月,杨广征发百余万人开通济渠,以沟通黄河与淮河。同时又发淮南十余万百姓开挖邗沟,以沟通长江与淮河。大业四年(608年),又令百余万男女百姓开永济渠。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又下令开江南河,沟通长江与钱塘江之间的水上交通。仅仅六年时间,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组成的大运河就全部完工。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全长约两千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近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直到今天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大运河连接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文明,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至今仍在造福炎黄子孙。大运河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

与南朝那些“面傅脂粉”、坐于深宫的皇帝不同,精力旺盛的隋炀帝喜欢四处巡狩。即使是对炀帝持激烈批判态度的初唐史官也不得不承认,杨广“志包宇宙”,“威震殊俗,过于秦汉远矣”。而在《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一诗中,炀帝这样表达了他的心声:“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可见,对隋炀帝的巡狩活动,不可一概以游山玩水视之。

在西部的古丝绸之路,即使拥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在此行进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杨广曾经不辞辛劳地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西巡张掖。

自五胡十六国以来,由于战火绵延、各地政权更迭频繁,汉代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烟尘断绝,曾经的繁荣早已衰败。

大业五年(609年),杨广西巡河右,这次出巡主要是为了解决吐谷浑对河西走廊的军事威胁,维护边境安全,因为就在一年之前,吐谷浑的军队屡屡侵扰张掖等边关重镇。杨广总领六军亲征吐谷浑,取得全胜,丝绸之路重新打通。隋朝在吐谷浑故地置州、县、镇、戍,实行郡县制管理,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祁连山海拔近四千米,杨广曾经率军队从这里穿过,他是中国历代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到过西域的帝王。据史料记载,隋炀帝曾在燕支山大设宴席,款待高昌王麴文泰及西域二十七国来朝见的大臣和使者,来自武威、张掖等地的许多士女百姓也盛装出席。各国商人云集张掖进行贸易,“丝绸之路”重新繁荣。

隋炀帝在位十四年,曾经两下扬州,北巡突厥,西巡河右,经略越南,招抚流求。他真正住在长安不足两年,住在东都洛阳不足四年,其他时间都在各地巡游。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为了建立一个幅员广阔的帝国,成就他的大国之梦,建立一番足以比肩秦皇、汉武的“大业”,炀帝始终在不停奔走,但这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隋王朝的速亡埋下了祸根。

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王城遗址


高句丽墓壁画《狩猎图》

隋炀帝 / 隋朝 / 杨坚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