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历史性转变

2020年6月10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历史性转变。

按照文献记载,禹之子为启,传说启生于嵩山脚下的启母石,不过,关于启继承禹的传说不尽一致。有的说禹当时曾经举荐皋陶为继承人,皋陶为东方夷人。皋陶先卒,又举其子益为继承人,可是禹死后,人民“不归益而归启”,这是说禹传启时曾经沿袭以往的禅让制。有的说禹的继承人是益,后来“启与友党攻益而夺天下”。有的说禹死后,其子启继位,“益干启位,启杀之”。《史记·夏本纪》还说:由于“启即天子位”,而“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这说明,夏初的传子制度并未牢固确立,但是,不管怎么说,从禹到启实现了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历史性转变,这是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变革。

夏朝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据文献载,夏朝建立不久,就遭遇了太康失国、后羿代夏的事变,到少康时才得以复国,史称“少康中兴”。

据说启死后,继位的是太康、仲康等兄弟五人。《史记·夏本纪》称:“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失国的原因,据说是他盘于游田,不恤民事,这时,东夷善射的有穷氏的酋长羿,乘机取而代之。《左传·襄公四年》说:“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后羿当了夏族的首领,把太康驱逐出境,不得返国。可是,为时不久,羿也因荒于田猎,被其大臣寒浞所杀,寒浞还占有了羿的妻妾和家业。

后羿射日图

后来夏的仲康及其儿子相,逃奔同姓部落斟寻与斟灌(今河南巩县西南一带),寒浞来攻,灭相。幸喜相妻后缗方娠,逃奔到母家有仍氏(有人说在河北任县),生子少康。少康年长,做了有仍的牧正,后又被寒浞之子浇所逼,逃奔到有虞氏(今河南虞县),为有虞庖正。虞君妻之二女,叫他在纶邑经营。后来,寒浞又因“纵欲”“康乐”“不德渔民”,失掉了人民的支持,少康则因“能布其德”,得以收集夏部族的余众。他的老臣靡遂靠了有鬲氏和夏部族的遗民,起兵攻灭了寒浞。后来,少康又灭浇于过,少康的儿子杅灭豷于戈,恢复了夏政,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复国以后,国势渐趋稳定,此后,虽然诸夷时有乖叛,但是总的趋势是“世服王化,遂宾于王门,献其乐舞”。少康中兴以后,在夷夏斗争中,中原的夏王朝占绝对优势,夏王常常“东狩”或“东征”,夷人常要“来御”或“来宾”。由于夏王朝在中原地区,在全国的地位凸显出来,从而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少康以后传六世到孔甲,据说他“好方鬼神,事淫乱”,故“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夏王朝开始走下坡路。此后,只有在帝发时代出现过短暂的辉煌,一度“诸夷宾于王门,……诸夷人舞”,恢复了往日气象。不过,为时不久,到了其子桀时,据说当时的夏部族内部“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外部“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商汤趁此机会,剪灭夏族的许多部落,夏桀被放逐于南巢而死,夏朝灭亡。关于夏王朝灭亡的原因,也有“伊洛竭而夏亡”的说法。

夏代这些颇为细致的记载和传说,说明夏王朝存在的真实性毋庸置疑,不过,夏王朝的都城究竟在哪里?它的领土范围有多大?哪些遗物是夏王朝遗留下来的?由于缺乏像甲骨文那样的夏代文字,仅靠文献的考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终还要靠考古学来说话,拿出地下发掘的事实来。这就是徐旭生先生来到豫西进行考古调查“夏墟”的动因。

夏朝 / 禹王 / 后羿射日 / 二里头文化 / 新砦文化 / 王城岗文化 / 龙山文化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