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一等老板聘用一等员工,二等老板聘用三等员工

2020年6月16日  来源:群体性愚昧:为什么精英在一起也会干蠢事 作者:【德】冈特.迪克 提供人:shiya45......

一等老板聘用一等员工,二等老板聘用三等员工

这个标题是一句到处被引用的名句,原始作者我已经无从查证,第一次是在我的博士指导老师鲁道夫·阿尔斯韦德(Rudolf Ahlswede)那儿听到的(后来经常听到),这句话启发了他对当时研究领域现状的看法,他是这个研究领域里的“国际大师”,绝对的一等人才。

他对这句名言的解释大约是这么说的:二等人才根本就不懂什么是一等的东西,他们不懂什么是智慧的、魅力的、非凡的、创造性的或卓越的,他们需要一切按规则和标准办事,他们什么都不明白!一切都不懂!所以他们败坏科学,因为他们不懂。另外,他们害怕有人比自己优秀。如果他们要聘用别人当教授,那么最好仅聘用三等的,这样在级别上才不会超过他们。二等人才是愚蠢的,同时又是狡猾的。太蠢,是因为他们连一等人才都不能接受;太狡猾,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聘用一等人才。所以在美国出现了“一等老板聘用一等员工,二等老板聘用三等员工”的名句。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在研究领域有大量的三等人才,他们得不出什么成果。有趣的是,三等老板有时候也想聘用一等人才,因为他们在聘人时会幼稚地寻求优秀人才。三等老板当然不能辨别一等人才,所以很容易把一等人才与二等人才混淆,但不会与三等人才相混淆,因为一等人才与三等的相比区别太大了。但是一等人才不愿意受聘在三等老板手下,否则他们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体面地工作。我要说的是:那些土皇帝一旦有了足够的影响力,那一切都要被他们毁掉。可惜的是,他们会不可避免地得到影响力,因为他们在研究上毫无成绩,因此愿意在委员会里弄个位子坐坐,因为一等人才会把这种位置看作影响精力而拒绝的。悲哀的是,一等人才中间什么时候来了个二等货!他很快当了系主任,因为一等人才对此不感兴趣!然后祸事就开始了。假如系主任位置上不是一等人才,而是来了个土皇帝,那就悲哀了,后面成批跟着进来的就都是三等人才了。

苏格拉底在柏拉图家里经常讨论这个问题:一等人才是不是可以教出来?道德、勇气和魅力都可以教出来吗?德行可以教吗?柏拉图认为德行是人的一种特征。他说,如果某事物特别卓越或优秀,那么就有了德行。一切都完美,很难具体描述什么是优秀的,什么是伟大的艺术,什么是俗气的,什么又是普普通通的作品。什么是真正的美,能教吗?正义呢?智慧呢?风格呢?风味呢?一等人才能不能教会二等人才什么是一等的东西?我称之为“智慧地简化了的东西”也是一个卓越的范畴,是难以描述出来的东西。

大卫·邓宁和贾斯廷·克鲁格认为“能力欠缺的人”(当然也包括愚蠢的人)有以下倾向:

·高估自己的能力。

·不能认知他人的更高能力。

·无法认知自身能力不足的程度。

在一等人才和二等人才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我下面简单归纳几点:一等人才追求的目标是创造聪明而简化的完美东西。然后他们寻找达到目标的方法,花时间去实现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反复练习和努力。二等的“聪明书生”先环顾左右,从自己的观点看看,再与他人比较一下,“一切都正常吗?”自己尽到义务了没有?别人做了什么?他们是不是赶在前面了,还是做得比自己更好了?谁是班上的尖子?自己是不是做得比平均数更好一点了?二等的“江湖精英”考虑的是眼前:眼前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现在马上能得到什么?一等人才看问题的全局视角和二等人才看问题的相对视角表现出巨大的差别。下面我要提出第一个重要观点。

如果某个群体中二等人才的数量达到了多数,那么他们的思维方式就成了主流,他们不再关注共同的目标,而是只用心好好工作。当一等人才无法再抵制二等人才时,群体性愚昧就出现了。当一个公司达到很大规模时,往往会出现此类情况。规模扩大后,只有少数大公司仍保持其地位,大部分公司愚蠢地依然佯装其一流的地位,它们已经不再是一流企业,但还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装得像一流企业一样:“我们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理解客户,我们珍惜自己的产品!”这样的口号还可以持续一段时间……

日常事务 / 追求卓越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