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计算机帮助人们投机取巧

2020年6月16日  来源:群体性愚昧:为什么精英在一起也会干蠢事 作者:【德】冈特.迪克 提供人:shiya45......

计算机帮助人们投机取巧

全球性的群体性愚昧如今已渗入工作中,普遍都在投机取巧。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存在?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

·企业的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

·企业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价值。

第一种观点是真正的“官方”版本,字典里差不多这么说的(“企业经营旨在满足需求”)。第二种观点源自“股东价值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家企业最大可能地满足了客户需求,并经营良好,那么企业的价值就能在总体上得到提高。如果客户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企业没有好好经营,那么企业价值就会下降。所以两者观点大致相同。价值高的企业同时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

这里存在一个巨大的逻辑错误:人们在市场上通过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也可以挣到许多钱,通过系统性的投机取巧、占客户的便宜也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换句话说来,有人可以努力工作,有人可以去偷窃。当你与股东价值论的倡导者讨论时,他们也会说,人们当然要致力于企业的长期效益,所以必须为客户服务。

阿克洛夫的旧机动车交易案例表明,市场上顾客对投机取巧的供货商不信任,导致车辆价格和质量的双双下降。最后的结果就是,优质的、长期的、客户欢迎的、诚实的、稳固的供应商在市场上消失了,因为它们无法与无赖的商家进行短期竞争,它们或者从市场中淘汰出局,或者也成了投机商。

这里还要补充几句:如果有相当比例数量的企业开始想要通过投机取巧的手段提升企业的价值,那么其他所有企业也一定效仿,企业发现后也慢慢开始投机取巧,他们想方设法占尽客户的便宜;客户自然能发现,变得同样投机取巧,双方从昔日的信任关系变成了相互算计的攻防关系。

在一个充满投机的经济秩序中,企业的目的不再是优先满足客户的需求。他们利用对方的欲望与无知满足自己。满足需求的表面活动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我们再回到本章开头提到的银行支行的那个案例里,该支行得到上面董事会的指示,要求提高收益,通过计算机对客户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检查客户的金融投资方向是否符合让银行多挣钱。

然后先是温和地,接着强烈地把有的客户请来,必须说服他们按照银行盈利的想法重新配置他们的钱。“您买证券或者买我们银行的基金!”

你不信这个?你还相信银行吗?为什么?也许你认为我的意见过于理论化,不相信这一切。我给你一个观点试试,一个就已经够重要了。我们来看看以下这种情况。

银行要卖给你投资基金。他们提供给你的是卖出价,如果你想把投资基金再卖出去,那么可以用所谓的“赎回价”返回给基金公司。根据不同的基金,卖出价大约比赎回价高3%~5.5%,你损失的代价就是3%~5.5%;养老基金大约在3%,股票基金在5%上下。

但是你知不知道,许多大的投资基金提供商(信用社、储蓄银行、德意志银行、商业银行、安联保险集团)是在德国证券交易所正常交易的?这点有人告诉过你吗?你知不知道,投资基金在证券交易所的卖出价通常与买入价一样高,即低于银行要卖给你的价格的3%~5.5%。

你再看一下自己目前拥有的投资基金,你到网络上打开你的银行页面(或其他相关网址),那儿找到基金公司的发行价、赎回价和该基金在汉堡、斯图加特、法兰克福等地股市的当日价。那儿通过网络到证券交易市场购买大约仅仅花0.3%的交易手续费,而不是银行要卖给你的加价5%的价格,这样你在证券交易所购买就少支付4.7%。因此银行卖给你投资基金,你什么也没有赚到就已经多损失了4.7%的资产。这里银行当然高兴,所以银行在橱窗里挂出广告板:“超级实惠产品!本行的基金产品6个月利率3%。”由于目前的活期利率几乎为零,银行送给你1.5%(年利率3%的半年利息),但是拿走了你的另外4.7%。

有人劝你投资,那么你一定要核实和考虑清楚,是不是真的为了让你多挣钱?或者还是几乎每次投资基金的推销都是在利用你的无知在欺骗?目前的政府债券一年只有大约1%的利息,而把养老基金卖给你时却要加价3%,这么做是不是符合道德?

银行这个案例里的新秀员工可能会想到诚实地向你推荐购买证券市场里的基金。他如果这么做,银行领导马上就会找他,告诉他:“像你这种咨询服务,我们就得饿死!”也许事实真是这样,如今的银行若不对那些不太精明的人玩点儿花样,可能真会破产。我把前面写的这段买卖基金的案例拿给银行里的人看,他们笑了笑,很专业地对我说:“上帝保佑我们不遇上像您这些精明的网络搜索高手。”此话的意思就是:银行靠的是信息不对称(客户的无知),通过投机取巧挣到钱的。

新秀听了很生气,他被迫只能采纳电脑上推出的“最佳方案”。行长对那位老员工提出了严厉要求:“请你不要光想着自己!”老员工不得不约来了那些老客户,向他们推荐“电脑优化选出的”投资建议。那位新来的临时工首先被审核部发现有影响盈利的、不合理的错误推介。很快,所有员工都必须一律按照电脑程序选出的方案向客户推荐。我们这家支行里的三位员工成了计算机程序的附属物,成了计算机的奴隶或投机取巧的机器人。

·新秀员工很失望,因为他现在是在故意欺骗,精神趋于崩溃。“这是什么意思?”“赚钱!”“那么我们的原则呢?”“原则就是赚钱。”

·那位老员工现在不得不拼命工作,向其他人一样完成任务限额。他暗暗骂人:“以前可一切好得多。”

·我们这位新来的临时工为了找出各种办法,对电脑程序琢磨了很久后发现,哪些客户最容易被说服。他将用技巧和加班向别人展现自己的能力,给全银行里看。

压力 / 小聪明 / 投机者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