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下属在乌托邦计划下的苦难

2020年6月16日  来源:群体性愚昧:为什么精英在一起也会干蠢事 作者:【德】冈特.迪克 提供人:shiya45......

下属在乌托邦计划下的苦难

“妈妈,我要当足球明星。”我们在这种天真的梦想中已经陶醉得过多了。一个孩子可能有什么幼稚的愿望,但实现愿望的难度他是不懂的,他还处在自然的低能阶段,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我们听了报以微笑,并因为他有那么大的自信而感到高兴。

我们来看看另一种情况。母亲或父亲,或者他们两人都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了不起的人物。他们认为,这个孩子或许可以成为一个足球明星,仅此而已。这是一个想法,没有别的了,一个好极了的主意!他们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要不要先让孩子到当地的足球协会去像模像样地试试?“如果成功,那我们再继续看。”

他们没有考虑这个孩子有没有足够的天赋,附近有没有一个大的足球协会能在选拔年轻人时接受这个孩子,也没有想想他们能不能把孩子每个星期送去训练三次,孩子有没有能力不耽误学校的一切。他们本可以首先把孩子带到德甲俱乐部,向他们介绍这个孩子。他们可以打听一下,一个孩子要踢到什么水平才够得上进入一个大的俱乐部。用一句话说:父母可以花点时间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解,好好搞明白,然后他们才可以判断有没有成功的可能。可他们几乎什么都不做,他们几乎只关心下一步,而不关心全局。

这父母二人自己就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欠缺者”,孩子在本村足球协会里的每次训练和比赛他们都要亲临现场。教练若没有派他们孩子上场踢球,他们就要抗议,按他们的说法就是每个孩子都应该轮到一次才公平。他们指导教练,要多训练能力,还在俱乐部领导那里批评,要出关键人才就不能训练一些娱乐足球。在比赛过程中,他们对着自己的孩子吼叫,训练时在边线旁边参与指挥,若孩子没有踢中,他们就一起骂。教练不让他们插话,他们就跟教练吵架。想让自己孩子成为冠军的这对父母,遭到了其他孩子的抗议,孩子们讨厌他们那位虚荣的儿子。场面开始乱了,几位家长和他们的孩子都感到比赛中的气氛受到了干扰,有的失去了兴趣,停了下来,球队的状态变差了,那个未来的球星也同样。这对父母不切实际的乌托邦计划给这个孩子造成越来越重的压力,孩子感到自己是受害者。怎么办呢?要不要放弃,还是继续干?故意踢得糟一点儿,让父母放弃?

·他可以试试让父母放弃这个梦想,当然会导致大的冲突,这样也许难以收场。(“你努力了几年到现在这么说了,我们可是为你做了那么大的牺牲,我们的空余时间都为你花在运动场上了,不知道感恩,还偷懒,没良心!这样的孩子可不是我们想要的!”)

·他可以不抱希望地继续向着目标前进,同时为每一点小小的进步而欢呼雀跃,以便继续满足父母的希望。此时的孩子基本上放弃了许多属于他自己的东西,踢球只是在“逢场作戏”。(“妈妈,今天有人粗鲁地对我犯规了,对方的后卫撞倒了我,因为我正好停在那个位置上,我们得了个点球机会,踢了个1:0,否则今天绝对赢不了。”)

·他可以沮丧并顺从地做他父母要求的事,同时希望父母很快明白他将一事无成,他甚至偷偷地希望自己失败,以能够最终得以解脱。他暗暗地生父母的气,适度地做些消极抵抗。

这种情况下,有的孩子就成了家长们的牺牲品,那些自我评价过高而实际能力低下的家长把自己的乌托邦计划认定为可以完成的目标。许多孩子苦于听从家长的希望,要他们去赢得奥数比赛,成为钢琴家,当上明星演员,他们被认定能完成家长们自己“由于条件太差”而没有完成的目标。

我们再来看看一家企业里的这种事情。这里的领导严肃地对其部门里的员工(就像当初想当挖掘机司机或当警察局长的孩子)提出要求,要完成两位数的增长率。他露出的架势就如同一个搞笑节目主持人。他的属下就问:要我们部门完成这么大的增长,你怎么想出来的?这位领导倒也诚实,他说:“我的领导这么要求我的,我必须向他保证的,这样才能拿我的奖金。现在我把这个信息告诉你们,我们无论如何必须完成。具体怎么去做,这个我不知道,不过这是你们的任务,你们是专家,我不是。我只关心任务的完成。”

他说完这些后,马上从在场所有人的脸色里看出是拒绝的,他们的目光里似乎在说:“不行,我可干不了。这样的计划能实现,简直是白日做梦。”他接着说:“我认为,你们大家能完成,这不是期望,这就是工作安排。”

员工们接着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问:“要我们怎么干?”领导每次都拿同样的话回答:“让你们自己动脑筋,聘用你们就是来干活的,至今也一直付着高薪。你们拿了薪金就要完成任务。有志者事竟成。”

领导就这样强迫自己部门的员工或整个企业接受一个愚蠢至极的计划,要达到两位数增长的计划。这个不切实际的乌托邦计划来自最高层,那么底下的人怎么办呢?上面的领导也在叹息,他们要面对股东和投资者们的要求,必须做出更多的成绩,却没有一个面向全局的具体愿景,或者没有一个清晰的、各方都能承受的计划。

有正常理智的人或许会这么认为:一个企业要有具体的目标,想要把哪些产品卖给哪些客户,或者向谁提供哪些服务,这样来赢得客户的满意,企业也得到发展。放到第二位的才是尽可能多地盈利。许多公司在经营上却采用另一种逻辑: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最多能让公司实现多少的利润增长,然后来“一剂猛药”,向投资者允诺增长多少的年利润。管理者随即就把这一增长计划宣布为“目标”,并称之为“挑战”,是为了实现目标的“战略”。管理者通常制定一个乌托邦式的目标,不问问这个目标究竟能不能实现。根据我对一些企业的了解,他们往往打算“以市场双倍的速度增长”,或者至少“比竞争对手增长更快”。谁都自认为是最优秀的,根本不看看自己的能力。一旦把“我们是最优秀的”这句口号向媒体公布,那么企业迟早要被自己的口号拖垮,最后不得不修改自己过高的期盼,重新回到现实中。

为什么要去做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以及怎么去做,这样的问题通常没人想过,就如那个“倒霉蛋”一样,直接把“难题”推给了自己的下属,并称之为“挑战”。员工们很气愤,但根本无济于事,因为这个乌托邦计划已经向媒体宣布了。管理层的话早就准备好了:“我们知道,你们每次都想退缩,但我们不放松。完成目标要看你们,你们要保住自己的饭碗。”

员工们这时候就像前面说到的那个孩子一样,父母对自己说了:“你要当个了不起的人,我们的希望都在你身上。我们答应你很多,在你身上花了很多钱。”在野蛮的压力下、在乌托邦式的要求下,员工们的反应就如同那个父母患了乌托邦综合征的孩子那样。

·几位员工坚决反对过高的任务指标,气愤地找到上面一级领导,实事求是地摆明了他们的理由,但这里遇到了很大的意见分歧,怎么说也毫无效果,因为这个领导自己也得到了更上一级下达的过高目标,同样处于困境中。不过这个领导自己也属于领导层,无法再往上抗议,他想着就是往下压,尝试着安抚下属,若不奏效就惩罚。结果是:员工们对这个不切实际的乌托邦计划憋着怨气,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几个员工(往往都是那些平时很卖力的员工)呼吁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就像拉拉队员,向管理层呼喊,他们要撸起袖子干起来。他们实际却并没有发挥真实的作用,只是心里盘算着,这样的目标看来完成不了,但他们希望让那些不太卖力的同事去承担后果。在必要时,领导把更好的待遇给那些肯出力的员工,因为他完全依靠他们。

·许多员工咬着牙按部就班地继续干:他们对工作已经尽了力,“没法干更多了,也不能要求更多了”。他们想,自己部门最后完不成任务被惩罚的也应该是他们领导,这样下次安排计划时就要小心点了。领导当然被罚,不过派来的将是带来更高要求的新领导。

许多团队并不认同任务指标,上面的领导没有任何道理就提出让人做不到的要求:“你将成为明星。”就这么简单。不过也有别的团队成员,他们想要得到升迁,把完成任务与自己的职业前途联系到一起。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尽一切可能完成任务。他们把乌托邦的目标看作自己的目标。“妈妈、爸爸、领导,我要当明星。”一个团队就分裂出一部分人,他们不认可那个疯狂的计划,将计划看作有害的,他们认为末日要来了。另一部分人把这个乌托邦计划看作对自己的挑战,第三部分人跟着他们像徭役一般唉声叹气。

即使那些接受挑战者也始终处在危险中,尽管他们用尽全力,但也可能完不成目标,因为那些目标从一开始就提得过高。他们遇到的困苦有以下几种。

·“我已经超过极限了,很遗憾,我再继续试试。”

·“要花的时间比原来估计的长多了,我还得加班。”

·“别人妨碍了我完成任务,要么就是不一起用力。”

那些团队的领导就是这么想和感受的。他要求所有人拿出热情来,必要时还得加班。“每个人都必须加倍努力,否则我们就完不成任务。”更上一级的领导说了,事关我们一个部门的存亡。那几个卖力干活的只看到自己在拼命努力,因此很生气,随即对那些工作效率低的、悲观失望的、对管理层不满的人有所抵触。领导们遇到这些不听话的下属感觉受到了命运的打击。自己的部门每年都不得不增加任务,就如同天经地义一样,且只能无奈地接受,直到现在,对抗都是徒劳的。“他们这么决定了的。”

若一个团队有了共同的目标,或在个人自己选定的“疯狂计划”的召唤下聚集到了一起,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群体智慧。在别人的、于己无关的乌托邦计划下,或者自己没有参与一起制订的乌托邦计划下,“愿意合作”就变成了“不得不一起毫无意义的合作”。一个团队几乎难免要分裂成反对派、捣乱派、被动适应派、积极上进的热情派,还应该有普通的乐天派。有人在压力下依然正常,但太重的任务指标一般会导致人群的分化和破坏凝聚力的行为。

本该是一个智慧团队,大家充满快乐而走到一起来共同承担任务,而这里却是一个不堪重负的疲惫群体老老实实地坐到一起,不到几分钟就相互开始冷嘲热讽和唉声叹气。这样一个团队能拿出美好的,甚至是精美简约的成果来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合作到了某个地步将由于“混乱复杂”而终结,下面我们深入一点儿来分析。

如果有人不堪重负,首先用加班来应对,这样就恰恰被引向了死路。这里请不要误解,如果偶尔任务特别多,或者遇到了难题,那么加班对一个人来说是应该的,也是正常的。但是若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试图达到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结果也确实没有解决原来的问题,那么他就成了牺牲品。我们想一想,当一个人根本没有足球的天赋,那么更多的训练有用吗?

无能 / 狂妄 / 荒谬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