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老钟表(3)

2020年6月26日  来源:大自然的社交网络 作者:【德】彼得·渥雷本 提供人:xiezi96......

在世界范围内所有关于森林破坏的噩耗中,也混杂着越来越多充满希望的声音。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保护森林并且种植新的树木。而植树又引申出一个问题:如此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真的能被重建吗?巴西的热带雨林恰好给了人们这样的希望。人类的文明进程改变了原来的地貌,巴西雨林对这样的改变特别敏感。旧的地貌反映出某个地质年代,自那个地质年代起地貌几乎再也没有改变过:其中一部分地方从结束于260万年前的第三纪起,就再也没有发生过造山运动,也就是说,那里几乎不再有岩石风化作用所导致的土地侵蚀或土地再生。这样的平静一直延伸至地底深处,这里的深处足足有30米。

我所管辖的区域内,土壤厚度最多也就只有60厘米,底下只有乱石,就连表面那层土壤也含有许多石块,而在亚马孙河区域内的许多热带土壤中,所有物质都被完全分解成了最小的颗粒。这样的土壤听上去是不是很肥沃?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这经过了数十万年雨水冲刷的土壤,已经流失了大部分营养物质,因为这些营养物质被渗入的雨水带到了植物根部无法触及的深度。但如今这一区域内植物繁茂,树木葱郁——这看起来有违常理。事实之所以可以如此,因为树木将营养物质锁定在自己的系统中,它们主宰着昆虫、菌类以及病毒,这些小生物通过啃食和消化死去的生物质,将营养物质再次带回循环系统中。每一根腐朽的树干、每一片被昆虫啃食过的树叶,以及再次作为腐殖质被排出的粪便,都会重新释放出储存在其中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会立刻被树根吸收,并重新用于生成新的生物质。

如果人们砍伐光这样的树林,那么这一循环将被突然打断。如果人们使用火耕,被烧尽的树林会留下许多灰烬。而这些无异于浓缩营养物质的灰烬,会毫无遮挡地被大雨冲刷,并且被河流带走,一去不回。

由于这一原因,被破坏后的土地经常只在很短一段时间内有利用价值——直到灰烬与其昙花一现的施肥效果最终烟消云散。重新闭合的土壤中,几乎再也长不出新的树木,即便是移植上去的树木存活了下来,它们也必须努力地为了生存而抗争。真正拥有几百万物种的热带雨林,也必须建立在所有菌类、昆虫和脊椎动物回归的基础上。这些物种需要非常特殊的生存条件,以至于热带雨林的回归几乎不可能实现。还是事实并非如此?

让我们再次回到砍伐森林的起点。森林已经消失,土壤也已耗尽。如果营养物质永远被掩埋在地底深处,或是被雨水冲刷到附近的河流中,那么人们还如何对恢复森林原貌怀抱希望?毕竟自然不存在这样的机制,可以重新洗牌或者回归远古海洋让一切重来。然而现在还没有到彻底无望的境地,被扒开的土地应该还不至于变成沙漠。

对于矿物质短缺,撒哈拉沙漠可以帮上一点儿忙。那里的沙尘暴可以将大量非常细小的泥土颗粒扬到高空,并将其从非洲带往南美洲。到了南美洲,这一“包裹”又会经历持续强降雨的冲刷,而重新滋养土壤。每年有将近3000万吨泥土堆积到一起,其中作为极其重要肥料的磷元素,就占到大约2.2万吨。

马里兰州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跨学科研究中心(ESSIC)的科学家们通过卫星图像对这一现象研究了7年,目的是尽可能精确地计算出沙尘的数量。虽然这一数量浮动性很大,但是科学家做了估算:持续来自空气中的沙尘,补充了土壤中由于降雨而被冲刷掉的营养物质。

然而这一点只适用于完好无损的森林。如果这片树林被砍伐光了,矿物质的流失率就会急剧上升。唉,这就意味着自然又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境况真的就这么毫无希望了吗?不,情况并非如此,正如亚马孙河流域被砍伐的热带雨林所展现的:在原始森林消亡之后,大片空地上突然出现了外来的定居者——那就是人类。

圣保罗大学由珍妮弗·沃特林带领的一个研究团队,在巴西阿克里州发现了450处地质印痕——带有几何形状的巨大地貌图案,这些图案由沟渠和壁垒组成,整个分布面积高达1.3万平方公里。为了修筑这些巨大图案,人们必须砍伐森林,但当地的原住民明显进行得十分小心谨慎,他们并没有将更大范围内的树木砍光,而这一点已经得到科学家的证实。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森林经营方式还是不错的。等等,得到了科学家的证实?人们如何能探究到几千年前砍伐树林的范围?

植物中一些细小的硅酸颗粒,也就是所谓的“植结石”,可以有助于判断树林范围。对于不同种类的植物,这些小石头或者小晶体也存在差异,但是更重要的是:它们与有机物质不同,不会很快被腐蚀,而是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根据不同植结石出现的频率,人们可以重塑当年植被的组成。

珍妮弗·沃特林和她的研究团队探寻出,在4000年间,虽然印第安人改变了当地的森林状况,但作为典型户外植物的野草,所占比例却从未超过20%。然而森林中树木种类的构成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棕榈树,既作为人类的食物来源,又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货源,在建筑物附近被大量种植。即便在人们已经完成定居任务600年之后的今天,那些地质印痕附近所保留下来的大量棕榈树依旧引人注目。

这一研究结果很令人振奋。首先,这一种“农业-森林经济”——也就是在同一片土地上混合了农业与森林的经济类型,显然可以在很长时间内,并且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运作自如。过去原住民能做到的,现如今我们应该也可以,这里揭示了一个方法,如何在人类参与其中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保留树木。其次,在过了600年之后,这片树林生长得很好,以至于科学家在得出结论之前,甚至以为这里原本就是一片棕榈树林,从来没有被人类染指过。我们应该可以给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力量更多信任,而“不可恢复”这个词,应当从我们的环保辞典中被去除。最后,我们真的需要认真聆听自然的声音。

印第安的定居者在大范围的土地上实施了促进经济的管理方案,当他们消失以后,在这片大面积的土地上,树木又重新生长起来。小面积的农业耕地很快被树木取代,整个森林又重新变回密不透风的状态,许多碳水化合物也再一次以粗壮树干的形式被积攒了下来。森林一下子多了那么多能源,以至于研究团队认为,这片森林完全有可能因此(而不是因为之前提到的火山爆发)而安然度过了之前的小冰河期——那个全球变冷的阶段。从公元15世纪到19世纪初,全球气温下降,很多地方农作物颗粒无收并陷入饥荒。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多雨湿冷的夏季,以及漫长严酷的寒冬。是后来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回归解救了这一切吗?

我们当然没有人愿意回到饥荒年代,我们现在的问题也不再是寒冷,而是气候日益变暖。好消息是:我们不仅重新找回了原始森林,而且也使气候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相反,我们应该在尽可能大的自然范围内,放手任其自由发展。

钟表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