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为什么狍子不爱吃树(2)

2020年6月26日  来源:大自然的社交网络 作者:【德】彼得·渥雷本 提供人:xiezi96......

小型食草动物在遇到危险时,四处乱跑并不是明智的举动,因为无论它们怎么躲避,狼群都可以轻易地跟随其后并猎捕它们。通常狍子只会逃窜很短的时间,然后突然掉头,并尝试返回它们之前的躲藏地。在逃跑时它们会故意跑出混乱的足迹,来迷惑它们的追捕者——接下来应该追踪哪一串足迹呢?当狍子安全回到原来的躲藏地之后,会躲进成片的矮灌木丛中。狍子总是单独行动,一个原因是成群地出现更加危险;另一个原因是原始森林里物资匮乏,森林的地表无法为大批的狍子供给足够的食物。因此为了保证最基本的不挨饿的需求,这一种群不得不漂泊至远方,然而远距离的迁徙也意味着更大的危险,它们有可能会在途中遇到一群狼,所以它们最好还是单独行动。

这样单独行动,甚至体现在雌性狍子在觅食的时候会撇下它们的孩子。在幼狍只有三四周大的时候,母狍这样做非常正常——那段时间小狍子还跟不上它们母亲的速度。为了能够自由地奔跑,母狍撇下幼狍,并将它们(多半是双胞胎)留在深厚的草丛或灌木丛里。当有敌人靠近时,幼狍们就可以压低身子平趴在地上,避免被发现。遗憾的是,有些人类却将这个动作解读为它们被遗弃了,并将这些被误认为无助的幼狍带回家去,而在那里它们常常会饱受饥饿的煎熬,因为它们不喝瓶装牛奶。

这样一种非大家庭式的生活,对森林动物来说十分常见。猞猁也属于其中的一员,它们孤独地漫步,穿越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大猎区,只为在交配季节寻找到它们的另一半。

而鹿则表现得完全不同。作为原始草原动物,它们过着群居生活,也只有在生小鹿的时候才会分开,那段时间,每头母鹿都要过着安宁而孤单的日子。当食肉动物出现时,鹿群会一起逃跑很长一段距离,然后查看周围的地形,找到某个地方以便能躲在远处窥视它们的敌人。这一行为它们保留至今,却因此遭到了我们人类的反感——我们不愿意再同它们分享大片空地,因为那里是我们种植庄稼以及定居的地方。

***

再说回狍子,因为没有了黑暗的原始森林,目前它们的生活得到了一些改善。如今,这个被我们统称为森林的地方,发生了根本改变。请您试着鸟瞰一下山川,就像通过网上的卫星地图那样:它看起来千疮百孔,就像一块带着补丁的巨大地毯。至少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森林的地块很小:所有200平方公里以下的面积,哪怕是狼这一个种群都无法在此定居。

对狍子来说,这么多不成片的森林碎块却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这里到处都有前面所提及的它们最爱的边缘地带。曾经几棵树倒塌对动物们来说已经是件幸事,现在森林大地上到处都有充足的阳光,以至于养料像是要从草里溢出来似的。而这一情况不仅仅出现在边缘地带。森林经济的意义,不外乎就是培植与收获树木,砍伐树木是获取建筑原料的最粗暴的方式,而同时却又是食草动物所求之不得的事情。树冠的影子带来的干扰被排除了,因此草本植物又能重见天日。此外它们还得到了肥美的养料:充足的阳光把土地晒得很热,那些深埋在地底下的真菌和细菌拥有了所需的温度,不出几年就能将所有的腐殖质全部分解。由此它们会释放出极多的养分,多到那些新发芽的植物根本就来不及全部吸收。这些植物生长迅速,很快变得富含糖分和碳水化合物——那些都是狍子最爱的美味。于是狍子在这样的土地上再也不用四处漂泊,而是只需待在几平方米的空间,就能一整天不用饿肚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食草动物的数量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类食草动物也像其他物种一样,满足了吃的需求后,下一步立马考虑的就是繁衍。它们不再只生一胎,而是两胎,甚至三胎。幼狍的性别也是雌性居多,那样就又能刺激种群数量增长,这从种群角度看是个优化的过程。这样一来狍子就能够真正占据这片生存空间,直至消耗完最后一棵草。

然而真正推动野生动物数量增长的,还是一些极端的气候变化,尤其是特大暴风雨。比如1990年的那两次(薇薇安和威碧卡)或是2007年那次(克尔),成片的树林被彻底摧毁,大量树木被连根拔起,其中大部分是云杉,也有一些种植在农场里的松树和黄杉,当风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它们就开始倒塌。它们的根系当初在苗圃时就由于修剪受到一定的损伤,修剪根系的目的是给新树苗的种植带来便利,因为人们在植树时不必挖个很大的洞。

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坏处便是,这种被修剪过根系的树苗再也不能生出完整的根须系统。当暴风雨降临时它们无法抓牢地面。再者,上面提及的几个树种在冬天时,其针叶会留在树枝上,也就使风有了特别大的接触面,这点与山毛榉和橡树完全不同。这些阔叶树在秋天落叶之后,会变得更加“流线型”,可以毫发无损地抵挡住大部分暴风雨,因此种植针叶林也就相当于间接地帮助了狍子。

以前,除了暴风雨,还有皆伐会造成森林的大面积损失。皆伐是指在森林经济的范畴内有计划地将林木全部伐除。人们将一整片土地上同龄的树木同时砍伐并运走,这种砍伐方式要比渐伐廉价得多(译者注:渐伐指在较长期限内,分次砍掉伐区上成熟林木的砍伐方式)。然而如今,至少是在中欧,如果树木的占地面积超过一公顷的话,皆伐是不被允许的。

渐伐对于狍子是个不幸吗?完全不是。因为渐伐对于地表植被有着与皆伐同样的好处。定期移除一部分树,是为了给那些特别优质的品种提供更多的生长空间。这种为树木均匀生长而又持续“松土”的做法,会渐进地达到皆伐的效果。同原始森林不同的是,在一片经济林里只有不到50%的生物量是以树木的形式存在,所以经济林里会有更多光线照射到大地上。草和灌木占据了很大面积,而且躲在树木底下还能暖和一下(温度比周围高大约3摄氏度)。同皆伐的效果相比,渐伐为狍子带来的大餐虽然没有那么丰盛,但也几乎遍布了整片森林。

由于在德国大约98%的森林面积被用于经济开发,所以德国的森林也就等同于一座巨大的饲养场。此外还有猎人,他们深入关注他们潜在的猎物,并用拖车把成吨的饲料拉进森林里,结果这些猎物的数量迅猛增长。相比人类干预之前的情况,如今我们的林子里多出将近50倍的狍子。

此外您自己也能很容易验证,森林的地貌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在我们住处周围的天然森林里,基本上看不到草本植物和灌木。而在经济林中,上述植物的面积广泛,这归因于人类文明对生态系统的侵扰,但这至少对狍子来讲是一件开心的事。

狍子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