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辩护规范中的“谁”和“什么”

2020年6月26日  来源:工匠哲学 作者:马修·克劳福德 提供人:xiezi96......

“谁”来证明行为的合理性,证明人应同样习惯于伦理生活的某些特定规则呢?黑格尔认为,是文化夹具,它随时间而不断发展,并为行为提供意义框架。在这一世界中,行为具有启示力量。行为不言自明,无须雄辩,因为它们将传递给那些栖居于同一文化中的人,或者文化本身可能就是他们创造的。正是在这种相同的文化中,行为具有了某种固定的意义。只有在具备一整套文化的背景下,献祭一只羔羊才会被理解,而不会被理解为是行为艺术。

但是,这意味着,在文化变迁和不确定的时期,并没有清晰的“我们的规则”,从社会角度理解个人时将遇到困难。人又被扔回自我之中,除了自己的意志和孤立的判断外,几乎没有任何参照。

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和修理物品的物质实践具有特殊意义。它们的意义并不是依存于脆弱的文化环境和变化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一起处理具体的事情,我们可能互相理解彼此的行为,这是真正能动性的要求。马特·菲尼说:“供养我、烦扰我的自然,也是供养和烦扰每一个人的自然。”4

注意,只有在“每一个人”未加详细指明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被限制在“有起必有落”的陈词滥调之中。只有在更具体的情况下,自然才为互相理解提供意义基础,在技能实践的共同群体中就是如此。人的能力在于理解世界的真实特征,这些特征会借由某些人类需求、欲望和相应的技术反映出来。一个专业水管工向学徒演示,他必须以某种特定方式给排水管开口才能使沼气不会经由卫生间渗漏,发出恶臭,此时,这些特征可能简单易懂。或者在一些需要敏锐洞察力的情况,如摩托车高手解答,为什么从车手的角度而言减小摩托车前悬挂的阻尼反而会更好。这些理解中含有进步意义,世界的某些方面在我们眼中愈加清晰,你自己的判断也变得愈加真实。更准确地说,你变得更具辨识力,开始思考从未判断过的事物。你的头脑以这种方式发现外界,连接独立于自我的世界,通常还需借助领先于你的他人的帮助。这一过程是在辅助之下完成的,如悬挂系统调校,如果你与他人共同应对某一实体系统,通过感觉运动的参与才能理解相关特征,你希望系统达成何种特质,这就成了共同注意力的目标,此后也成了沟通的目标。

这种教育方式的驱动力在于,一开始参与实践时就会出于本能地力求卓越,因而必然带来对粗俗的蔑视,比如,发出恶臭的厕所或转弯时颠簸的自行车。在培养技能的过程中,感觉与判断相连,我们的感知变得可以评估:实践的目的阐明了我们的行为,未能实现时心中就会产生阴影。若目的只是功能性的,则任何人都能理解。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目的是“公共”的,是获得报酬的依据。但是达到了功能的标准并不会使从业者就此无忧。因为他力求卓越,所以从业者仍有发挥自由和个性的空间。即使他遵守公众的行为规范,也只是实践的功能规范。

例如,一个木匠,需适应水平线、直角尺、铅锤,这些是普遍有效的标准。但是仍然需要由他决定在满足这些最低标准的同时,怎样使扶手呈现完美的弧线。技艺工匠能洞察每一个细微之处的差别,而旁观者却未必。只有同样技艺精湛的匠人才有资格说“做得非常好”。做出一件好的作品,商人认可它的价值。由此,工匠的个性在共享的世界中得以表达,将他与其他人相连,尤其是与该行业的其他从业者相连,他们有能力认可这件作品的出色之处。

上文修理工的例子中,拿着账单面对顾客的时候,你必须站出来,向另一个人论证你行为的合理性,这么做赋予了你的工作非孤立的行动状态。也就是,你能够向他人主张这一行动的价值,并为此承担责任。如果你成功得到报酬,你主张的价值就得到了认可,不仅仅是顾客的认可,还有交易背后所有人的认可,即获得相似服务构成的整个市场的认可。

然而,在某些市场中存在典型的畸形状态,有的活动收获高额评价,有的则被低估。市场指定的价值所代表的人类卓越性并不可靠。即便在最理想的形式下,在自由市场中,只能提供抽象化的估值,因为它是以可替代性为基础的。货物与服务具有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平等对待的。每一件货物、每一种服务都可以以某一价格进行标示,这个价格代表一个可以在同一维度的共同领域中共享的标记。市场正在消除差异,而我们作为道德主体的估值行为却对差异高度敏感。

因此,修理工与顾客之间的交换只能止步于满足修理工的需要,认可他特有的技能,因为顾客个人不足以认证他更加精细的工作。修理工所需要的,也是我们都需要的,就是认可。但是,我们只能从同行那里获得认可,从对相关事物具有敏锐眼光和鉴别力的人那里获得认可。

我们想要作为个体得到认可,似乎只有真正与他人相连,与他人一起被锁定在具有约束力的规范网络中,即文化夹具中,才可能实现。这种文化夹具具备足够的丰富性,能够包容个人的理解。这里所说的就是技能实践,它在我们努力希望作为个体得到认可的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我们生活在公众所信仰的个人主义信条下,从系统上拆解了意义的共享框架,我们因而感到困惑,受到误导。我们需要这种框架是因为,只有在这种框架之中,我们才能区分自己,不仅不同,而且优秀。失去了这种纵向维度,我们就陷入了千篇一律的唯我论,而不能实现真正的个性。

日常生活的去技能化,是经济作用下的结果,其影响远超出经济之外。这是一系列的整体,继续影响我们即将成为何种自我,以及未知的人类可能性。

个性 / 工匠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