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电就在这里”

2020年6月26日  来源:工匠哲学 作者:马修·克劳福德 提供人:xiezi96......

史怀哲引导的改革,一开始反对以电控气动取代机械键盘。电控气动使操作更简单,能加大风压,以此提高音量,而使用键盘,压力不会增大。电控气动遥控装置不再依赖于键盘到音管之间的直接机械联动,可以对应不同的声音增加音栓。“交响乐队”管风琴由此诞生,它力求模仿交响乐队中每一件乐器的声音。技术进步带来了新事物的诞生。管风琴的局限性,也是它的特性,开始有了无限的可能性,管风琴成了合成器。

但是,物理学家可能会说,电控气动式管风琴有其固有的时间常数,这里指阀门开关所需的时间。管风琴演奏者对它的小节划分更难把握,键盘几乎失去了“触摸”的意义。史怀哲要求恢复使用机械式管风琴,但是管风琴制作者劳伦斯·菲尔普斯(Lawrence Phelps)告诉我们说,史怀哲所说的机械式和理想的分节容易被忽略,因为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因为大家都知道用电已经成为习惯。

音乐世界似乎也和其他领域一样,难以逃避技术的影响。人们将技术视为自带魔力的必备之物,而非实现人类意图的工具。“电就在这里。”这句话说明电力的普及是顺理成章的,否认这一点就揭露自己同现实失去了联系。这种反应通常来自自认为最有远见的人。但是一项工程艺术的进步要求与不加偏见的过去之间建立更自由的关系,同时要对所处的当今时代采取批判性的立场。回顾过去,正是那些热衷于用电的人才会陷入奇怪的理想主义中,故意忽视功能,而功能才是技术的核心。

史怀哲对于电控气动式管风琴的批评可能被视为反现代主义情绪的缩影,世纪之交的大西洋两岸都充斥着这种情绪。这种情绪在直觉上感到一些事物会在现代文化中消失。但很多人感到难以论证支撑这些直觉,所以只是浪漫主义不满的表现。但是史怀哲对那个时代的批判是详尽的,是主动的。史怀哲强调理性,指出了一些非理性的东西,即仅仅因为新可能性是可能存在的就盲目跟风。史怀哲获胜了,之后乐坛的一批反对者都开始持批评态度。他所批评的管风琴的缺陷成为显而易见的缺陷,因为最终人们开始明白这不悦耳。

让我们稍等片刻,关注一下我在第4章中所提到的目前汽车设计的趋势,与史怀哲所批评的管风琴如出一辙。两者都呼吁采用直接机械联动装置,带来更大的“触觉”;两者都要求仪器在传送感觉运动信息时更加敏感灵活。这两种批评令我们开始审视某种文化心态:迷恋自动和分离。如我们所见,文化中存在一种深层倾向,将人类自由和尊严的进步与更大的物质抽象性相连。

认为文化中的“特殊”时期比其他任何时期都好,比如巴洛克时代之于管风琴,或20世纪90年代前几十年之于汽车,我们时常对这种想法嗤之以鼻。我们必须承认20世纪早期的交响乐队中的管风琴丰富了当时做礼拜者的美学宗教体验,这种体验与他们的巴洛克前人不相上下。至于衰落,有点像怀旧畅销作家能够快速在任何回看过去的人身上发现这一点。

但我们轻视怀旧,似乎并非建立在好坏与否的实质标准之上。不是因为从这一标准来看偏好过去是因为没有实现目标,对过去的轻视,表达的是对现在的崇拜。这种“前瞻思维”是对保守主义的歉疚,它顺从和赞美任何方兴未艾的事物。

制琴 / 工匠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