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注释 Notes

2020年6月26日  来源:工匠哲学 作者:马修·克劳福德 提供人:xiezi96......

引言 注意力作为一种文化问题

1 Megan Garber. “Advertising That’s Squirted into Your Nose on Your Morning Commute,” The Atlantic Cities blog, July 27, 2012; Nate Berg. “Bus Riders and Invasive Advertising,”ibid., July 30, 2012.

2 达蒙·扬(Damon Young)详细阐释了这一点。参见Damon Young. Distraction: A Philosopher’s Guide to Being Free. Melbourne, Australia: Melbourne University Publishing, 2008。

3 The Onion, May 30, 2013.

4 我认为法国这种特点最不显著。英美常讽刺法国的管理热情,但是法国高度关注公共利益,对日常生活中如果不警惕保护就会被削减的那些细小而重要的方面非常敏感。

5 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数字网络使得信息看似自由,这使人更难因才能而得到补偿。我们兴高采烈地为网络贡献价值,想想YouTube视频里人们那些令人惊叹的才能,但是这种价值却归属于网络的拥有者。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所以把我们最佳的才能上传到网络上,正是那些自由理论家在提倡分享的同时,自己成了亿万富翁。参见Jaron Lanier. Who Owns the Futur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2013。

6 Iris Murdoch. “On God and Good,”in Existentialists and Mystics: Writings on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New York: Penguin, 1999: 347.

7 “当行车条件和时间受到约束时,开车时使用电话的危险和酒后驾车无异。”这个观点是D. L.斯特雷耶(D. L. Strayer)、F. A.德鲁斯(F. A. Drews)和D. J.克劳奇(D. J. Crouch)提出的。参见D. L. Strayer, F. A. Drews, and D. J. Crouch.“A Comparison of the Cell Phone Driver and the Drunk Driver,” Human Factors 48, no. 2, Summer 2006: 381–391。

8 Ira E. Hyman, Jr., S. Matthew Boss, Breanne M. Wise, Kira E. McKenzie, and Jenna M. Caggiano. “Did You See the Unicycling Clown? Inattentional Blindness While Walking and Talking on a Cell Phone,”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4, no. 5, July 2010: 597–607.

9 Frank A. Drews, Monisha Pasupathi, and David L. Strayer. “Passenger and Cell Phone Conversations in Simulated Driv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 14, no. 4, 2008.

10 Walter Mischel and E. B. Ebbesen. “Attention in Delay of Gratific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6, October 1970.

11 David Kessler. The End of Overeating. New York: Rodale Press, 2009.大卫·凯斯勒(David Kessler)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U. 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前局长。

12 Arthur M. Glenberg. “What Memory Is For,”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0, 1997: 10.

13 Merlin W. Donald. “Human Cognitive Evolution: What We Were, What We Are Becoming,” Social Research 60, 1993: 143–170.

14 Matthew B. Crawford. “The Limits of Neuro-Talk,”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in Neuroethics, ed. James Giordano and Bert Gordij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这篇文章最初于2008年发表在《新亚特兰蒂斯》(The New Atlantis)冬季刊上。

第一部分 与事物相遇

01 夹具、助推和注意力生态

1 David Kirsh. “The Intelligent Use of Spa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73, no. 1– 2, 1995: 35–36.

2Andy Clark.Being There: Putting Brain, Body, and World Together Again. Cambridge, MA: Bradford Books, 1997: 180.

3 Nelson Cowan. “The Magical Mystery Four: How Is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Limited, and Why?”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 no. 1, February 2010: 51–57.

4 这有着深远的人类学含义,安迪·克拉克和迈克尔·惠勒(Michael Wheeler)谈到了这一点,参见Andy Clark and Michael Wheeler.“Culture, Embodiment and Genes: Unraveling the Triple Helix,”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63, no. 1509, 2008: 3563–3575。

在进化的过程中,我们继承了某些基因上的才能和局限性,但是这些不足以证明个人资源造成了我们面临的适应问题。我们继承的语言、社会和物质设备等文化要素,为童年发展和所有其后的学习建立了环境。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大脑经历了意义重大的细节和结构变化:依赖于经历的变化而变化。针对我们如何成为现代的自我这一问题,有三个重要的时间阶段:达尔文所说的进化史、文明史和个人生活经历。说出来或许显而易见,但是可能为进化心理学的解释能力带来致命的局限性,即试图将人类行为解释为我们在更新世大草原的适应压力下的产物。

5 Richard H. Thaler and Cass R. Sunstein. 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

6 谁知道呢,可能就是这样。新教徒是一些难懂的人。一个人可能更喜欢与攒钱的人共度夜晚,因为攒了足够的钱可以支付餐费。但他内心深处没有节俭的美德,长此以往他会变得越来越吝啬。

7 Joseph Heath and Joel Anderson. “Procrastination and the Extended Will,”in Chrisoula Andreou and Mark White (eds.), The Thief of Time: Philosophical Essays on Procrastin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02 具身认知

1 P. Bach-y-Rita and S. W. Kercel. “Sensory Substitution and the Human-Machine Interfa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7, no. 12, 2003.

2 我对树的看法,借鉴了索伦·欧维卡德的观点。参见S?ren Overgaard. Husserl and Heidegger on Being in the World. New York: Springer,2004。

3 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写道:“我的知觉研究领域充满了色彩、声音和瞬间的触觉,我不能准确地将其与我之前感知到的世界相连。尽管如此,我立刻将其‘放置’在世界中,从未与我的白日梦混淆过。如果我感知的现实仅仅基于‘表征’固有的一致性,它将永远迟疑不定,包裹在我全心揣摩的可能性之中。我应该不停地拆解具有误导性的整体,在现实中恢复我最开始拒绝的游离状态。但这不会发生。”参见Maurice Merleau-Ponty.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trans. Colin Smith. New York: Routledge, 2002: xi。

4 Alva No?. Action in Perception. Boston: MIT Press, 2004, 1. 我们了解世界的方式取决于每一种感觉方式的要素,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对应上述每一项探索世界的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感觉运动相倚性”模式。参见Alva No? and J. Kevin O’Regan.“A Sensorimotor Account of Vision and Visual Consciousnes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4, no. 5, October 2001: 939–973。因此,天生失明的人如果后来能够看见,当发现一枚圆形硬币从侧边看过去变成椭圆形时,他们会十分惊讶。他对近大远小的现象也感到很陌生。想象一下,对这样一个人来说,这种体验有多么令人匪夷所思。亲手探索某一事物时,我们离目标物外形躯干的远近并不会影响我们感知到的大小。比如说,在探索过程的始终,硬币的圆形形状都不会改变,对近视的人来说也是如此。这是因为人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学习到,阳光反射角度不同时圆盘形状会怎样呈现出来,而且这一知识已经成了第二天性。

在眼睛和大脑之间突然建立连接,只是开始一个漫长的学习如何去看的过程。的确,天生失明、长大以后才拥有视力的人,一开始复明时会说他们只能看到一些光点而已。学习去看意味着通过我们遇到的物体反射的光照图,掌握感觉运动相倚性的模式。这是一种必要的,如法则一般的方式。这就是“相倚性”,因为只有像人类这样拥有两只前视眼睛的生物才会如此。鸭子的两只眼睛各朝一边,以不同的模式通过视觉刺激应对我们共同看到的物理现实。婴儿通过人类的移动能力掌握这些模式,就像只有移动手指才能有触觉感知。人只有通过探索行为,才能如詹姆斯·吉布森所言,从场景中“提取不变量”。

5 James J. Gibsn.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79.吉布森的书中有一点很吸引人,那就是他提出了许多关于认知的建议,能够帮助读者得出更广义的结论,而吉布森本人则没有继续延伸。他提出“潜在的不变结构”,例如,人会忍不住在视觉感知和“洞察力”之间加以联系。如果理解世界必须自己运动,那么这符合我们的共同直觉,没有个人经历智慧难以形成。也就是说,自我随时间运动或改变,因而“获取观点”。

6 由此得出,标准实验技术在研究视觉感知时,实验对象头部垫靠靠枕,从一小孔中进行观察,然后在暗室中突然向其展示一张二维图片。这种方法只能研究视觉的某一专业实例,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会出现,也不会开发我们作为具身存在的能力,在进化时间和进化本身上都无益。就如吉布森所说,合适的技术应提供视觉信息,而非强加视觉刺激。

7 Lawrence Shapiro. Embodied Cognition. New York: Routledge, 2011: 28.

8 吉布森的革命性地位:这是一种很方便的构想,如果它能服务于我的论证,那我会进行讨论。目前受吉布森启发的“生态心理学”领域,可能更宜解读为它来自莫里斯·梅洛庞蒂、阿尔弗雷德·舒茨和马丁·海德格尔,也就是一个世纪前形成的现象学学派。在这类的文献中会提到具身、嵌入式、有基础的、延展认知、生态心理学、“生成论”等概念,但几乎从不提及现象学的作者。然而最富成果的论证似乎都隐秘地借用了这一哲学基础。

9 M. McBeath, D. Shaffer, and M. Kaiser. “How Baseball Outfi elders Deterine Where to Run to Catch Fly Balls,” Science 268, 1995: 569–573; as cited by Andy Clark. Supersizing the Mind: Embodiment, Action, and Cognitive Extension.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16.

10Andy Clark.Supersizing the Mind: Embodiment, Action, and Cognitive Extension.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35.

11 同上。

12 James J. Gibsn.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79: 128.

13 这种生活方式可能是“捕食者的或被捕食者的,陆地的或水生的,爬行的或直立行走的,飞行的或不飞行的,栖息在树上的或地面的”。参见James J. Gibsn.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1979: 7。与“缸中之脑”不同,具身观察者是有利益所在的,因为他能够作用于物体,也能为物体所反作用。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认为利益是意识发展的前提,之后才有具身。最简单的动物也会趋利避害,获取食物和繁殖的机会即是利益。这种厌恶和吸引行为生成了原始的好坏类别,并且防止自我与非自我,即死亡,二者之间的界线消失。免疫系统在机械化水平上行使这一原则,好与坏的区别编码进了一系列抗体之中,以特定形态对分子做出反应。如果一个生物无法移动,如有些植物可以转向,但无法移动自己的位置,那么好与坏的区别几乎不具任何意义。实际的输入是什么?这样的生物只需要简单地接受任何加之于它的影响即可。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这样的生物也不需要意识,因为意识根本上就是在区分自我与非自我。沿着这一思路,动物主观性的产生与一种特定的促成自我运动的具身化密不可分。

14 Alva No? and J. Kevin O’Regan. “A Sensorimotor Account of Vision and Visual Consciousnes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4, no. 5, October 2001: 106.

15 这个武术的例子来自威廉·海瑟伯格(William Hasselberger)。

16 Adrian Cussins. “Experience, Thought and Activity,”in Y. Gunther, ed., Essays on Nonconceptual Content.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2.

17 这里克拉克说的是S.T.博伊森(S. T. Boysen)、G.贝伦松(G. Bernston)、M.汉农(M. Hannon)和J.卡乔波(J. Cacioppo)的实验,黑猩猩的数量推理和符号表征。参见Andy Clark. Supersizing the Mind: Embodiment, Action, and Cognitive Extension.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17;S. T. Boysen, G. Bernston, M. Hannon, and J. Cacioppo, “Quantity- based Inference and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in Chimpanzees(Pan troglodyt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nimal Behavior Processes 22. 1996: 76–86。

18 贝内迪克特·冯·黑本施特赖特(Benedikt von Hebenstreit)研究过交通中的视觉和反应。如伯恩特·史比格的叙述,黑本施特赖特将三个单独的反应回路概念化,分别对应大脑的不同部分。第一,反射回路脊髓中遭受外部刺激的过程,路径十分短,因而非常迅速,比如人反射性地眨眼或者从突然的疼痛中抽身。这些行为是天生的。第二是“更高”水平的“皮层下反应回路”,行动计划已经习得,但是自动运行已经很久,如骑自行车。第三也就是最高的水平是皮层反应回路,其中一种刺激不仅必须被感知到,也必须予以解读以在做出反应行为前确定其意义。参见Bernt Spiegel, The Upper Half of the Motorcycle: On the Unity of Rider and Machine. Center Conway, NH: White horse Press, 2010。

我认为球滚过横穿街道的例子在这里是完美的,因为这相对而言很少发生,而且确实需要做出恰当的解释。但我认为红灯不符合最后一类,因为你真正感知到的不仅仅是一个需要解读的符号。相反,它所带来的禁止效果更加即时和本能,因为交通信号灯是驾驶的日常程序中的一部分,我们对此已十分习惯。如果我所言无误,它应该通过研究反应时间显露出来。我们预料到绿灯变黄灯,然后转红灯,所以我们在驾驶时,注意力从未完全从红绿灯上移开过,所以已经准备好了发动机做出恰当的反应,这种方式与应对马路中滚过的球是不同的。

19 Joseph K. Schear, ed. Mind, Reason, and Being-in-the-World: The McDowell-Dreyfus Debate. London: Routledge, 2013; Dreyfus and McDowell in Inquiry 50, no. 4, 2007.

20Bernt Spiegel,The Upper Half of the Motorcycle: On the Unity of Rider and Machine. Center Conway, NH: White horse Press, 2010: 73, trans. Meredith. Die obere H?lfte des Motorrads: Uber die Einheit von Fahrer und Maschine. Stuttgart: Heinrich Vogel Verlag, 1998.

21 老练的摩托车车手不会因任何事而感到措手不及。他的道德姿态是可以根据他的行业来适应的,能够使他放松。他不需要窥探其他人可能的动机,也不需要试图预测他们的行为;相反,他看着他们的手就行。他是放松的,他能先发制人,他冷酷无情。

22Andy Clark.Supersizing the Mind: Embodiment, Action, and Cognitive Extension.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48.

23 D. Sudnow. Ways of the Hand: A Rewritten Account, as quoted by J. Sutton, “Batting, Habit and Memory: The Embodied Mind and the Nature of Skill,”as quoted in turn by Clark, Supersizing the Mind, 237 n. 4.

03 虚拟现实作为道德理想

1Thomas de Zengotita,Mediated: How the Media Shapes Your World and the Way You Live in It. New York: Bloomsbury, 2005.

2 “米妮的妙妙日历”开场时,风吹走了米妮的几张每日计划表,她感到十分难过。希望儿童观众认同的那张日程表,其实就是她一周中穿梭于各项制度之间,及时与官僚组织保持联系需要的一张协调完善的日历表。

3 Immanuel Kant. Groundwork for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ed. and trans. Allen W. Woo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2: 58–59, corresponds to Ak 4: 440–441 in the canonical German edition; Immanuel Kant,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 trans. H. J. Paton.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9: 108–109 = Ak 4: 441.

4 确实,将人拉下神坛的快感为早期现代思想提供了许多的心理能量。现在,启蒙者要勇于摆脱幻象,敢于直面我们的真实情况。这是一种谦卑的自我强化形式。

5 康德将“如何对待别人就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一样”,视为金科玉律,并且有些偏激的倾向。一个人自己的处境不应该考虑他人,这相当于特殊要求。人必须以这种方式行动,以获得良善,提取行动原则,并使其变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康德道德学说的核心就是人必须将自己和他人视为“理性存在”范畴的代表,“理性存在”可能也包括火星人。

康德追求道德的普遍理论,它的基础是纯粹的先验推理。就像算术一样,2+2=4是事实,不随经历而变,无须修正。康德认为“偶然情况”和“人性的特殊组成”作为道德推理的基础太过狭隘,他提出的论点与本书“情境化自我”的观点相反。

6 思考一下《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的一段:“即便可能,如果竭尽全力仍然一无所获,可能彻底缺乏力量实现目的,剩下的只有善意。不确定,可能只是愿望,但是已穷尽能力之内的所有途径。那么就像宝石一样,它仍闪耀着自己的光芒,本身就富有价值。它是否有用或有效不会增加或带走它的价值。”参见Immanuel Kant,Groundwork for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trans. Paton,62 = Ak 4: 394。

这里康德所说的意图可以是纯粹的,也可以是自发的,即便它是无力的。但是“纯粹”和“无力”之间的关系似乎更加密切,实现纯粹和带来无力的正是同样的抽象方式。

04 注意力和设计

1 Eric Dumbaugh as quoted by Emily Anthes in“Street Smarts: Why White-Knuckle Roads Are a Driver’s Safest Bet,” Psychology Today, November/December 2010: 42.

2 Donald L. Fisher and Alexander Pollatsek. “Novice Driver Crashes: Failure to Divide Attention or Failure to Recognize Risks,”in Atten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ed. Arthur F. Kramer, Douglas A. Wiegmann, and Alex Kirlik.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149–150.

3 汽车心理学家伯恩特·史比格做了一项实验,要求实验参与者在一条10厘米宽的黑色条带上走路。这项任务太简单了,对于参与者而言似乎毫无意义。但其实这是一条横梁,可以从地面上抬起来。升高到离地面三四厘米的高度时,在上面走路仍然不难,但是参与者开始关注脚的落点。当升高到椅子的高度时,他们的目光集中在下一步落点的小小区域上,开始伸展两臂保持平衡。升至4.5米高时,他们出现了类似于痉挛的身体紧张。参见Bernt Spiegel. The Upper Half of the Motorcycle: On the Unity of Rider and Machine. Center Conway, NH: Whitehorse Press, 2010: 79。

4 Emily Anthes in“Street Smarts: Why White-Knuckle Roads Are a Driver’s Safest Bet,” Psychology Today, November/December 2010: 42.

5 Arthur M. Glenberg. “What Memory Is For,”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0, 1997: 3.

6 在信号处理领域,如果两个信号拥有共同或绝对时钟,那么就说这两个信号是时间锁定信号。一种思考方式是认为共同时钟确保了一个信号的迟滞,任何周期的偏移,都与另一个信号的记录必然相连。

7Andy Clark.Supersizing the Mind: Embodiment, Action, and Cognitive Extension.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17.

8Paul Dourish.Where the Action Is: The Foundations of Embodied Interaction.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1: 102, cited by Clark, Supersizing the Mind, 9–10.

9 解释工程设计如何利用我们的具身认知能力,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触觉飞行服。考虑到飞机产生的极端重力,战斗机飞行员面临着降落路径的问题,有时候会直冲地面。军队发明了一套服装,能够依靠飞行员身体的震动指明“下降”的方向。对直升机飞行员而言,更高难度是要保持飞机在固定的地点盘旋,尤其是在有强风的情况下。军队为他们发明了一种背心,能够产生烟雾或气流,引起刺痛感。如果直升机正在向左摇晃,飞行员左边躯干会感受到刺痛;如果向前倾斜,则前部躯干感受到刺痛,如此等等。由于飞行员正在参与一项以目标为导向的活动,这些感觉会令人反感,所以他的身体自然会向相反方向移动,远离不适。从而利用这些自然反应控制直升机。显然这套服装相当有效地实现了直升机与飞行员身体的结合,以至于飞行员甚至可以蒙上眼睛驾驶。在另一个例子中,装备变得透明了,这么做是因为行为与感知之间存在着闭合回路,因而身体运动影响感觉输入,就像接高空球的例子一样。

完全依赖信息的视觉呈现容易产生信息超载,因此在信息十分重要的环境中,对利用各种感官的“多模式界面”愈加感兴趣。例如,在航母驾驶舱这样高度精心设计的环境中,通信和协调都对视觉和听觉注意力提出了高要求,所以我们发现触觉呈现信息的方式也被引入了。

参见Nadine Sarter.“Multiple-Resource Theory as a Basis for Multimodal Interface Design: Success Stories, Qualifications, and Research Needs,” in Atten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ed. Kramer, Wiegmann, and Kirlik, 188。

10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名为《汽车漫谈》(Car Talk)的节目里,模仿人们汽车的声音。你有意识地感觉到你自己的汽车发动机也在持续发出声音。这暗示了,只有汽车故障时我们才会意识到发动机的声音。

11 Alfred Schutz and Thomas Luckmann. The Structures of the Lifeworld. trans Richard. M. Zaner and H. Tristam Engelhardt, Jr. Evanston, IL: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73: 36–37.

05 孤独症作为设计原理

1 Natasha Dow Schüll. Addiction by Design: Machine Gambling in Las Vegas. Princeton, NJ: Prince ton University Press, 2012: 171.

2 Mitzuko Ito. “Mobilizing Fun in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Children’s Softwar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597, 2005, as cited by Schüll, Addiction by Design, 172.

3 同1,174。

4 同1,172。

5 同上。

6 同1,12。

7 Caitlin Zaloom. “The Derivative World,” The Hedgehog Review 12, no. 2, Summer 2010: 20-27.

8 同1,8。

9 同1,56。

10 同1,74。

11 同1,87-88。

12 同1,92。

13 同1,224。

14 同上。

15 在《斐多篇》(Phaedo)中,苏格拉底不断说哲学就是练习死亡。我不确定应该怎样理解这一点,可能是因为他说的时候毒堇汁就在门外等着他。但根据这一条奇怪的格言,赌博成瘾者像是终极哲学家。他正在远离那些对他作为个体而言有益的事物,直接到达最终的分解。这是最后所有有机生命体的结局。

16 同1,15。

17 即便是在狭隘的经济领域,我们通常不会问谁是受益人,而是谈论总体上对“经济”有益或有害。

插曲 自由简史

1 洛克的这一神学论点是马特·菲尼在我与他的私人对话中表达的。

2 出处同1。或许一个偏离近代政治史的例子可以解释洛克所建立的自由理想的抽象本质,并解释不考虑任何现存既定文化环境将其普及于世时,这一理想可能产生的效果。

政治自决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概念,并与美国人的自我形象产生强烈的共鸣,以至于我们急切地向人们推荐民主形式,即便在历史上这种体系从未存在过,即便人民的内心和思想都还未习惯自治。有时候甚至是以武力提出建议。

如果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今天仍然存活于世,我们可以猜想他会怎样看待布什政府的民主先锋占领伊拉克,并挑起伊拉克的内战。伯克之所以对法国大革命持悲观态度,是因为他认为法国引入了英国的政治自由学说,并且将其适用于性质不同的国家。英国有着几个世纪以来实践自由的历史。这种实践是需要技能的,需要心理层面的准备和丰富的社会知识,而且通常是人们心照不宣默认的。政治理想植根于长期存在的土壤,共同的伦理生活形式提供了信任,并使公民的行动和表达得以互相理解。伯克认为,缺少了这种环境,理想是抽象的,且易于反向转化。《人权宣言》就会成为恐怖主义。

就几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来看,伯克的担忧似乎错付给了法国。伊拉克似乎能为他的论点提供更好的论据,因为民主形式是由入侵者强加而来的。

共和党在伊拉克战争的备战时期表达了他们对他人自由的高度热情,共和党人沉迷于自以为是的身份政治当中:我们不是“劝解人”。对于这批先锋者而言,主要是享受为了自由而坚定不移的感觉。新保守主义势力可能会希望像丘吉尔那样,鼓励适龄者参军入伍,努力赶上“最伟大的一代人”。但是从目前来看,他们将这些精神需求投射到整个世界舞台上是如此的不严肃,使他们看起来更像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校园里激进的存在主义者。

传播政治自治的隐含意义是实现整个人类的自治,那自主决定的狂喜。随之而来的就是忽视构造和特性,我们能够在任何时刻自由地重新创造自己,格言遍地,理想超越实践。回想当时的西方记者,春风得意地传播那些照片。照片上,身穿长袍的伊拉克女性伸出蘸着墨水的手指,表明自己已经行使了投票权,意味着她已经选好了纸上的一个方框。暴民头目会将这些纸张收集起来,难以想象这些纸将会用于何种用途,不是这些外媒观察者看到收集投票这一举动时可以轻易看见的。如果我没记错,这些照片坚持了一定的准则:近距离地拍摄了面露微笑的女性,焦深小,隐去了周边的环境事物。这些照片拍摄的都是个人,似乎就释放了信息,颇使我们满意。这幅画像的主题是自由主义,通过政治自决行动在一瞬间就实现了。我们知道这场行动是这样的,因为需遵守某些程序。相对于社会实践而言,箴言和理想更容易成形,但往往更容易变得空洞和脆弱。这应该是伯克可以指责布什的地方,布什完全是个理想主义者。

3 Charles Taylor. Sources of the Self: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Identit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169.

4 John Locke.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ed. Peter H. Nidditch.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101.

5 “自我责任”这一术语取自查尔斯·泰勒的书中。他写道:“我借用了胡塞尔(Husserl)的‘自我责任’一词来描述洛克与笛卡尔共享的理念(胡塞尔将这一术语用于笛卡尔),它触及了现代不受约束的理性反对权威的根本所在。”参见Charles Taylor. Sources of the Self: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Identit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9: 167。

6 苏格拉底当然强调了摆脱纯粹的观点和惯例以获知真理,但是原则上智慧的权威是可能对个人产生帮助的。在洞穴寓言中,一个神秘人物告诉人们墙上的阴影是诗人投射的假象,并引领他们走出洞穴,走向太阳。问题在于掌握独立于我们之外的一种规则。至于如何做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人的注意力从短暂的物质事物和纯粹的影像转向永恒不变的形式,即从一组外界事物转向另一组外界事物。正是查尔斯·泰勒清楚地阐释了能否找到真理的古今区别。

7 更确切地说,他说的是“ verum et factum convertuntur”,意思是真实的和创造的二者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8 Martin Heidegger. “Modern Science, Metaphysics, and Mathematics,”in Basic Writings. San Francisco: Harper and Row, 1977: 267–268.

9 奇怪的是:从一个完全自我封闭的(即笛卡尔的“我认为”)出发点开始,我们的任务是要得出“一个无中生有的观点”。此处可以恰当地使用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的话,对于认识者自己而言也没有任何线索。

第二部分 与他人相遇

06 关于“被引导”

1 Iris Murdoch. “The Sovereignty of Good over Other Concepts,” in Existentialists and Mystics: Writings on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New York: Penguin, 1999: 373.

2Descartes.Discourse on the Method for Rightly Conducting One’s Understanding and for Seeking Truth in the Sciences, trans. Donald A. Cress. Indianapolis: Hackett, 1980: 8 = p. 15 of the standard ?uvres de Descartes, ed. Adam and Tannery.

3 Immanuel Kant.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Enlightenment?’”in Kant: Political Writings, ed. Hans S. Reis, trans. H. B. Nisbet.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54.

4 晚年的爱默生(Emerson)似乎对他一直力荐的个人主义所产生的文化影响感到有些震惊。与共享的社会存在相对,现在有了分离。人人为己,在自己身上寻求所有的资源、希望、报酬和社会。人人都反抗束缚和捆绑,而从前这似乎是公民社会必不可少的。新的人类严酷、任性、桀骜;他们狂热地追寻自由,讨厌征税、公路收费,讨厌银行、阶层、政府,甚至讨厌法律。听起来有点像今天的茶党。参见Wilfred M. McClay. The Masterless: Self and Society in Modern America.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4: 55。

5对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的引用,参见Wilfred M. McClay.The Masterless: Self and Society in Modern America,61;对诺曼·梅勒的引用,参见Wilfred M. McClay.The Masterless: Self and Society in Modern America, 271。

6 Wilfred M. McClay. The Masterless: Self and Society in Modern America.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4: 271-272.

7 Michael Polanyi. Personal Knowledge: 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4: 53.

8 Michael Polanyi. The Tacit Dimens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6: 20.

9 同7,53。

10 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威廉·詹姆斯写道:“有了这么多不同的饮料,我们会长醉不醒,因此我们变成了实践和科学领域的权威和专家,因为付出了那么多的行为和那么多的工时。”詹姆斯认为,判断力是在个人事务的细节中默默地建立起来的。参见William James. “Habit,”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vol. 1, reprinted in The Heart of William James, ed. Robert Richards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114。

玻璃工人知道何时将两件玻璃熔融在一起,却无法精确地说出具体如何操作。同样,科学家在面对新问题时也能感觉到何种研究能够产生成果。

11 同7,53。

12 同上。

13 “What College Is For”in Matthew B. Crawford, Shop Class as Soulcraft: An Inquiry into the Value of Work. New York: Penguin, 2009: 143–48.《新亚特兰蒂斯》2005年夏季刊上有一篇名为《院校电脑化》(The Computerized Academy)的文章,我对其中提到的一些电脑影响教学的方式持保留态度。在《新亚特兰蒂斯》2005年春季刊上的《理科教育与文科教育》(Science Education and Liberal Education)一文中,我提出借由强调科学的社会用途来鼓励学生学习理科只会适得其反。该篇文章可通过访问此网址获取:www.thenewatlantis.com/publications /science-education-and-liberal-education。

07 和他人一起与事物相遇

1 海德格尔写道:“严格来说,‘现在’没有所谓的有用之物。有用之物总是属于全部有用之物的整体,其中的一件就可以是有用之物。一件有用之物本质上就是‘一件为了……的东西’。有用之物总是归属于其他有用之物:文具、钢笔、墨水、纸张、记事本、桌子、台灯、家具、窗户、门、房间。这些‘东西’从来不会一开始就单独呈现自己,将房间填满使其成为真实事物的总和。发现有用之物这一整体总是先于发现个别有用的物件。”参见Martin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trans. Joan Stambaugh. Albany: SUNY Press, 1996: 64。

2 休伯特·德雷福斯(Hubert Dreyfus)举了筷子一例作为器具整体的一部分,参见Hubert Dreyfus. Being-in-the-World: A Commentary on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 Division I.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91。

3 Maurice Merleau-Ponty.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trans. Colin Smith. New York: Routledge, 2002: 36.

4 阿尔弗雷德·舒茨和汤姆斯·乐格曼写道:“依据相关性和典型性,知识的获取是当前经验在既有意义结构中的沉淀。这些反过来再决定现状和阐明经验是起作用。这意味着,除其他方面外,不能将任何知识元素追溯到原始经验。在分析带来知识储备发展的沉淀过程时,我们总是会遭遇已经确认无误的早前经验,知识储备必然与之关联,即便是在最低限度上。”参见Alfred Schutz and Thomas Luckmann. The Structures of the Lifeworld, trans. Richard M. Zaner and H. Tristam Engelhardt, Jr. Evanston, IL: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73: 119。

5 1923年,海德格尔在德国弗赖堡的一堂课上曾经这样说道:“看见是建立在借助已经熟悉的对象进行定位的基础上的,熟悉在很大程度上是听说过和学习过而沉淀所得的结果。”参见Martin Heidegger. Ontology: The Hermeneutics of Facticity, trans. John van Buren, Bloomington: University of Indiana Press, 1999: 58–59。

6 我这里的叙述严格遵循简·希尔(Jane Heal)的观点:共同注意力与理解内心,参见Jane Heal. Joint Attention: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Minds, ed. Naomi Eilan, Christopher Hoerl, Teresa McCormack, and Johannes Roessler.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38–39; Naomi Eilan.“Joint Attention, Communication, and Mind,”in Joint Attention, ed. Eilan et al。文中年份不详。《跟随目光与检视目光》据说是在第二年发表的。

7 Christopher Mole.“Attention,”in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ed. Edward N. Zalta. Fall 2009.可通过以下网址获取:http://plato.stanford.edu/archives /fall2009/entries /attention。

8 Naomi Eilan. “Joint Attention, Communication, and Mind,”in Joint Attention, ed. Eilan et al.

9 内奥米·艾兰写道:“黑猩猩无法做出声明性指示,通常自闭症儿童也不能。在这两种情况下,研究人员强烈地感受到,从共同意识的意义上说,缺乏共同注意力。”出处同8,15-16;也可参见D. Leavens and T. Racine.“Joint Attention in Apes and Humans: Are Humans Unique?,”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16, 2009。

10 Jane Heal. Joint Attention: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Minds, ed. Naomi Eilan, Christopher Hoerl, Teresa McCormack, and Johannes Roessler.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39.

11Axel Seemann. “Introduction,”inJoint Attention: New Developments in Psychology, Philosophy of Mind, and Social Neuroscienc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11: 2.

12 这是正在逐步发展壮大的“交互作用论”学派的立场,该学派横跨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在协同行动中,存在一种思想汇集,而非无止境地从属于更高阶的精神状态。参见Mattia Gallotti and Chris D. Frith.“Social Cognition in the We-Mod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7, no. 4, April 2013: 164。

13 同8,2。

14 Gary L. Wells. “Eyewitness Identification: Systemic Reforms,” Wisconsin Law Review, 2006: 615–43.

15 此处有些微妙。笛卡尔谈的是信仰,这是当代分析哲学所说的命题态度中的一类。这一章和第2章“具身认知”章节中,我想阐明的观点主要是关于非命题精神内容的:我们对于感觉运动事件的理解,以及设备规范的优势相较于纯粹的物理情境支持。但是我认为这些关于尚未清晰表达的精神生活的观点,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展现,为何认识个人主义的理想不可能实现。认识个人主义的理想通常存在于能够清晰表达的命题态度之中,比如信仰。人不能凭空为自己建立这种态度,尽管笛卡尔试图这样做,因为在清晰表达主张之前存在着太多对我们精神内容的社会限定。

08 实现个性

1 Robert B. Pippin. Hegel’s Practical Philosophy: Rational Agency as Ethical Life.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173.

2 康德试图实现自由的同时坚持普世规范,构想当你选择依照这些规范行动的那一刻自治才存在,而那些规范是你已经借助理性理解了的。也许是这种对选择时刻理性意志的强调为法国存在主义建立了基础,法国存在主义抛弃了一部分理性规范,使主体做出的选择毫无根据可言。确实,看到并接受选择的无根据性是勇气或正直的标志。一个人的价值判断不与世界相捆绑,他们一无所知,因此“做正确之事”的理念丧失了威力。事实上,这种想法相当于无法理解人对自己的根本责任。价值判断是个人意志最纯粹的反映,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地维护他们。

选择意志的勇气来自这项选择的重要性。比如萨特著名的例子,我应该去前线战斗,还是照顾我临终的母亲?“价值观”就取决于做出何种根本选择。但是,如查尔斯·泰勒所言,这种情况令人左右为难,唯一的原因是对年轻人而言,这两种互相矛盾的要求并不是由根本选择引起的。如果是的话,困境的痛苦本质会消解,因为年轻人可以在任何时候简单地宣布两种要求中的任意一种废弃或失效,以此解除困境。事实上,如果根本选择是由严肃的道德要求引起的,那么年轻人可能会犹豫上战场还是买个甜筒冰激凌,他也可以选择不去。参见Charles Taylor.“What Is Human Agency?”in Human Agency and Language: Philosophical Papers 1.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3 但注意,即便在自由市场中,我和我的顾客也并非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换。我拥有更多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引诱我变得不诚实。我只有抵抗住这种诱惑,才能认为顾客支付的款项是对我工作的认可。但是,即使我完全诚实,这种满足感都低于或者至少不同于另一个修理工认可我的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

4 引自与马特·菲尼的私人谈话。

09 绩效文化

1Alain Ehrenberg.The Weariness of the Self: Diagnosing the History of Depression in the Contemporary Age. Montreal: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10: 4.

2 同1,218-19。

3Richard Sennett.The Corrosion of Character and The Culture of the New Capitalism.

4 Pew Charitable Trusts. “Economic Mobility Project Fact Sheet: Does America Promote Mobility As Well As Other Nations?,”www.pewstates.org/research /reports /does-america-promote-mobility-as-well-as-other-nations-85899380321; Joseph E. Stiglitz, “Equal Opportunity, Our National Myth,” 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6, 2013.

美国人坚信的精英政治的观点,参见Howard Steven Friedman. “The American Myth of Social Mobility,” The Huffington Post, July 16, 2012。

5 Alexis de Tocqueville. Democracy in America. trans. Henry Reeve. New York: Colonial Press, 1899, 2: 104–106, quoted by Wilfred M. McClay, The Masterless: Self and Society in Modern America.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4: 43–44.

6 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萧条开始,茶党出现。一种解读方式是,我们快速地给自己打预防针,得出结论:揭露经济中的根本对立。于是我们愈加笃信,在我们看来能够掩盖这种动向的极端个人主义。想一想右翼是如何反击奥巴马演讲中所说的“那不是你建的”(“You didn’t build that”)。奥巴马说到有时候我们都会陷入某种短视的自我中心之中。他说,如果你成功了,你可能一路走来获得了一些帮助,比如,一位老师曾经对你的关注。任何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公共投资,如道路、警察,但人们会轻易地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我认为总统先生所说的“那不是你建的”是提醒人们一项基本的常识,那就是公益。但这却被称为社会主义。冒险家带来了繁荣,他们白手起家,实现了从无到有。哪怕罗姆尼用他人的金钱和生计冒险,为自己创造财富,这也没关系。由此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风险投资、杠杆收购、社会金融服务,无论有多正当合法,这些活动和小本生意始终不同。2012年共和党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似乎就是模糊两者之间的差别,因而将企业家的道德勇气赋予那些能够获取财富的企业。右翼的“制造者和索取者之争”如果将其视为与福克斯新闻在政治上完全对立,或许十分具有倾向性。2012年大选时,这种说法对右翼帮助不小,这有赖于20世纪80年代“福利女王”的重现。在克林顿的福利改革下,她或多或少已经从我们的政治想象中消失了,也从政治现实中消失了。但是她和那些食品券又回来了,因为共和党需要她来建立自己的那套说辞,也就是要转移注意力。不再关注在“自由市场原则”下,财富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转移。事实上是国家允许的。

7 不考虑经验,从大脑的角度重新描述我们的经历,这种方式与人工智能十分相似。如果人类能够完全通过物质进行描述,就表明我们应该能够在任何物质系统中复制一个人的意识,只要该系统足够丰富和稳定,能够捕捉所有构成它的神经连接。这种唯物主义的讽刺之处在于,它并不是将人类视为物质,而是视为一种纯粹的形式:一个信息系统,它的决定性特征与任何特定的物质实体无关。一个突触是否受到刺激,就像任何二进制的机器状态一样,可以用0或1来表示。系统中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就是康德学派渴望实现的:力求为知识的可能性建立先天条件,具有普世性,适用于任何“理性存在”,不管是人还是电子器件,又或是用空啤酒罐做的算盘。还原论的唯物主义通常认为自己与唯心主义完全对立,但更确切地说,这就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它所关注的实体都是抽象化的,都是逻辑单元,与影响真实具身存在的事件无关,事实上也与任何真实的机器无关。沃伦·麦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是最早开始研究控制论的人之一。据让-皮埃尔·迪皮伊(Jean-Pierre Dupuy)称,麦卡洛克在他的文章中直接提到了,康德建立先天综合判断的物质基础。乔尔·普鲁斯特(Jo?l Proust)在《人工智能与哲学》一文中阐述了康德的人工智能。参见Jo?l Proust.“L’intelligence artificielle comme philosophie,” Le Debat,no. 47. Nov.–Dec. 1987。我参考了迪皮伊对普鲁斯特观点的论述,参见Dupuy. The Mechanization of the Mind: On the Origins of Cognitive Science, trans. M. B. DeBevois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93。

10 注意力的情欲性

1 参见2005年5月21日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在凯尼恩学院毕业典礼上讲话的誊抄本,可访问以下网址获取:http://web.ics.purdue.edu/~drkelly/DFWKenyonAddress2005.pdf。

2 诚然,大胆的想象不同于信仰,人们可以积极主动地怀有某种想法,而不需要花费金钱。这或许值得尝试,以改变我们的想法,不再将他人视为自身意志的障碍,尤其是在华莱士所描述的这种无声的相遇中,在人们不知道他人背后故事的情况下。

3 Iris Murdoch. “On God and Good,”in Existentialists and Mystics: Writings on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New York: Penguin, 1999: 345.

4 同3,344-45。

5 Adam Seligman et al. Ritual and Its Consequences: An Essay on the Limits of Sincerity.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这里我举的结婚仪式一例,来自塞利格曼2009年10月18日在弗吉尼亚大学文化高级研究所做的演讲。

6 William James.“The Gospel of Relaxation,”in The Heart of William James, ed. Robert Richards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2: 132.在这篇文章中,詹姆斯以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为基础,给出了实用的建议,这套理论认为情绪是活动的产物。

7 这一观点来自我与塔尔博特·布鲁尔(Talbot Brewer)的一次交谈中。

8Sherry Turkle.Alone Together: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 New York: Basic Books, 2011: 177.

9 同8,10。

11 扁平化

1 David Brooks. “If It Feels Right,”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12, 2011.

2 Talbot Brewer. The Retrieval of Eth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3 这一段的论点以及一些措辞来自我与威廉·海瑟伯格和塔尔博特·布鲁尔的一些邮件往来和交谈中。他们说,他们是通过科拉·戴蒙德了解到的。参见William Hasselberger and Talbot Brewer. “We Are Perpetually Moralists’: Iris Murdoch, Fact, and Value,” in Iris Murdoch and the Search for Human Goodness, ed. Maria Antonaccio and William Schweike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4 此观点来自我与丹尼尔·多尼森(Daniel Doneson)的一次谈话中。

5 康德强调审美判断力的普遍性,要求我们避免那些来自主观和个人情况的幻觉,人容易认为这些幻觉是客观的,幻觉会给一个人的判断带来不利影响。参见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Judgment, trans. James Creed Meredith.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sect. 40, 151-52, quoted by Adam Adatto Sandel in his excellent book The Place of Prejudice: A Case for Reasoning Within the World.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49。

这些“主观和个人情况”来自你的处境和人生经历,就像人的形成是在一些历史特定的环境下,而这并不是你所选择的。可能你的成长过程中会听20世纪80年代的南加州硬核朋克音乐,因为那时候你的朋友都喜欢听这个。依照康德的观点,任何像这样地方性的东西都会成为偏见的发源地,而偏见都应该消除。

6 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Judgment, trans. James Creed Meredith.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sect. 40, 151.

7 索菲娅·罗森菲尔德(Sophia Rosenfeld)写道:“在康德的讲述中,在判断美学事物中我们通常意识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联。”美学判断力为建立在与他人的情感认同上的合意提供了可能性。参见Sophia Rosenfeld. Common Sense: A Political History. 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1。我感到这种对康德的解读很有趣,但是与康德所坚持的下列观点不一致:我们认为自己属于“每个人”的种类当中,以此检视我们自己的审美反应;这使我违背了任何与他人进行审美交流的真实体验。

8 关于阿伦特(Arendt)的这一部分来自马特·菲尼的私人谈话。

9 S?ren Kierkegaard. The Present Age: On the Death of Rebellion, trans. Alexander Dru.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10, 33-34.这篇文章最初出版于1846年。

10 同上,25。

11 同上,15-16。

12 Wilfred McClay. “The Family that Shoulds Together,” The Hedgehog Review, Fall 2013, 25–26.

13 让我们停下来思考一下,美国社会普遍的不平等性是如何与克尔凯郭尔所捍卫的差异化相关的。面对财富的巨大差距,如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言,其中一个问题在于,财阀总是认为在一方面财富的优势象征着在任何方面的优势,因此有权力施加统治。在我们的时代,我们把这种假设称为“精英政治”。米特·罗姆尼确信他是“房间里最聪慧的人”,因为他是房间里最有钱的人。这种理由显然是错误的,我认为这使我们对所有的等级制度起疑,因为它的起源是如此的不诚实。但是注意,我们认可美学上的卓越,也不会对体育运动冷嘲热讽。这种立场满足了我们的平等主义诉求,或许也加剧了克尔凯郭尔所叹息的扁平化。

14 S?ren Kierkegaard. The Present Age: On the Death of Rebellion, trans. Alexander Dru.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10: 16-17.

12 统计学上的自我

1Sarah E. Igo.The Averaged American: Surveys, Citizens, and the Making of a Mass Public.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2 H. R. Markus and S. Kitayama.“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8, 1991: 224–53.日本和其他亚裔民族更容易在特定的情境中对自己做出具体的角色描述,比如在家或是在工作。但是美国人用更加心理上的特点或用归属于某一种特性的方式来描述自己,如“我很乐观”或“我很友好”。

3 同1,285。

4 同1,284。

5 金赛也对婚姻不忠的普遍性做出了重要的解读。他可能希望能够借此鼓励建立更加人道和宽容的婚姻标准。但我怀疑这可能会推动破坏婚姻中的一切私人空间,似乎配偶之间不应该向对方隐瞒任何事。社会科学发现大多数配偶之间都存在着互相欺骗,而事实上,20世纪末的25年间,离婚率也确实急剧上升,在这二者之间建立联系,似乎也颇为可信。一夫一妻制虽然不可靠,却是社会必要的假象。一夫一妻制打着真诚的旗号被广为推行,之后要求更高的性道德“诚实”又取而代之,而这对很多人来说并不能适应。

6 这就是那所大学,在某段时间内,这所大学图书馆里几乎每两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在读一本名为《如何像CEO那样思考》(How to Think Like a CEO)的书。人不应为这样的事情而感到沮丧。大学的使命是帮助学生为生活做准备,因此可能事实上并不应教育学生,这样才能使他们具有更高的适应能力。如果他们读这本书,而不读莎士比亚,就不会因为自己即将使用的工作言语如此匮乏而感到痛苦。如果他们认同CEO,就不太可能感觉到自己与管理者处于对抗关系中。

第三部分 传承

13 制琴商店

1 我猜想这幅景象的吸引力与下列事实有关:那些在硅谷流连的风险投资者认为,他们自己承担着某种文化角色,能够帮助催生新鲜事物。这就像是成了先锋派的赞助人,撇开可能获得的利润不谈,赞助人感觉到自己与目前最重要的实验息息相关,将助推最根本的改变。就如同鸡尾酒会的主人一般。

2 “第一次看见河边教堂(Riverside Church)里的弹奏台时,先生一只手放在头上说:‘我的天哪!’而女士可能说:‘啊!’”约翰·泰瑞尔回忆说。他是伊奥利亚·斯金纳管风琴公司(Aeolian-Skinner Organ Company)的前任总经理。

3 我于2007年和2008年参观了泰勒和布迪的店铺。这里提到的对话出自我两次参观时的录音。

4 弗洛林斯基(Florensky)认为,文艺复兴后的天主教造成了整个精神生活的扭曲,天主教最基本的声音表达就是通过管风琴。他注意到文艺复兴油画的发展和蓬勃,离不开管风琴艺术和为其创作的管风琴音乐,他发现两种物质的起因都来自同一形而上学的根源。尤其是油画与管风琴那油料般黏稠多情的声音之间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油画颜料内部的平整性与流动性又与管风琴声音的流动相似。颜料和声音都是真切地存在的。参见Pavel Florensky. Iconostasis, trans. Donald Sheehan. Oak wood Publishing, 1996: 100–102。

想象最近的一个相似的例子:早期对摇滚乐的批评者认为它对人类文明构成了威胁。当然,他们说的没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起几十年后那些摇滚乐的批评者,他们更尊重摇滚乐,对待音乐的态度更严肃;而几十年后的摇滚乐批评者,他们伴随着音乐成长,在音乐中生活。同样,将管风琴视为一件实实在在的作品,对其抱以敌意,或许反而能有力地回击任何随随便便的欣赏,不再只看到其单一的“精神”属性。

5 Lawrence Phelps. “A Short History of the Organ Revival,” Church Music 67, 1967.

6 1996年3月27日,史怀哲给时任伊奥利亚·斯金纳管风琴公司总经理的约瑟夫·S.怀特福德(Joseph S. Whiteford)的信中写道:“今日的管风琴声音正处在巨大危难当中,因为建筑师不能够为其提供发挥最佳音效的场所,还因为现在教堂内大量使用吸音材料,造成声音减弱,破坏了石头对管风琴声音的共振。”参见Charles Callahan, ed. Aeolian-Skinner Remembered: A History in Letters. n.p.: Randall M. Egan, 1996。

7 Lawrence I. Phelps. “Trends in North American Organ Building,”delivered at the International Organ Festival, St. Albans, June 28, 1969, and published in Music: The AGO & RCCO Magazine, May 1970. See also Phelps’s article “A Short History of the Organ Revival,” Church Music 67, 1967.

8 我们现在知道传统神学家对巴洛克时期的管风琴声音不满可能是个历史错误。弗洛林斯基把令人反感的声音与巴洛克时期的管风琴音乐联系起来,但是事实上他所指的音质可能是后来的,来自他那时候风靡的管弦乐管风琴,那是在巴洛克复兴以前。他笔下的管风琴是缓慢的、低沉的、平稳的、流动的、油料般黏稠多情的,这几乎就是制琴师用来描述浪漫的管弦乐管风琴时所用的语言。这与他们想要恢复的巴洛克原理的声音截然相反,所以造成了声音更加尖锐、明快和清楚。然而,管风琴之所以重拾清晰的声音,是因为从弗洛林斯基时期开始就是因为他执意认为,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是一切堕落的根源。

9 在标注日期为1949年2月16日的一封写给亨利·威利斯(Henry Willis)的信中,制琴师欧内斯特·斯金纳(Ernest Skinner)写道:“现在皮革的鞣制(漆皮叶鞣草科)方式,只能保持18年完好。”参见Charles Callahan, ed. The American Classic Organ: A History in Letters. Organ Historical Society, 1990: 281。

10 George A. Audsley. The Art of Organ-Building, vol. 2. New York: Dover, 1988, 623–24.

11 反对派是由培根、霍布斯和马基雅维利等现代早期思想家自觉建立起来的。通过科学进步实现“人类的救赎”,需要将人的思想从黑暗的“学派”中解放出来。

结语 回归真实

1 Doug Stowe. “Wisdom of the Hands”(blog), October 16, 2006.

核心关键词不超过3个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