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工匠哲学

2020年6月26日  来源:工匠哲学 作者:马修·克劳福德 提供人:xiezi96......

前 言:分心成瘾时代的注意力危机

我们正处于一场注意力危机之中。我们听到越来越多关于这场危机的讨论,尤其是在科技领域,科技进步的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危机。随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日益碎片化,最紧要的问题似乎就在于,我们能否成为连贯的个体。这里说的个体,是指可以根据既定的目标或正在进行的项目采取恰当行动的人,而非漫无目的、不停转换注意力的人。正是由于注意力对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至关重要,因此当我们面临这场注意力危机时,整个社会不得不重新探讨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注意力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

这种反思是深刻的文化变革的必然结果。这些文化变革具有某种连贯性,它们始于文艺复兴时期,从20世纪开始加快步伐,现在或许正攀上巅峰。尽管数字技术确实推动了文化变革,但它也加速了我们目前面临的注意力危机的演变,几百年前人类想象中的图景将变为现实。注意力危机随处可见,因而很难确定明确的观察对象。注意力危机的核心就是理解人如何与其头脑之外的世界相通。

想要研究注意力危机的核心,唯有建立心理表征才能做到。生活模拟了心理表征。我们现在的生活就像一种介质,通过这种介质,我们脑中的表征与世界相通。然而这些表征是被我们加工制造而成的,因此,人类的体验已变成精心设计并且可以被操纵的产物。

我努力感受专注在真正的目标中是何种体验,关注他人又是何种体验。这使我开始怀疑人类认知的基本信条,也使我发现这些信条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困扰。这些信条使我们过往经验中的某些方面难以辨认,由此产生压力。对文化的陌生感成为探究过程中的焦点,这里所指的文化包括我们的教育方法,以及在公共空间中的感受。

我结合哲学传统思想上的不同意见,提出了一个我认为更有力的观点,来理解我们是如何与周遭事物、与其他人相通的。我希望这种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思考目前发生的注意力危机,并且有助于人类繁衍。

在有关技术工种的注意力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积极论点的重要性。我并不是要读者幻想自己成为快餐店厨师、摩托车车手或管风琴制作者,而是希望对于此类工作,从事者可以完全沉浸在特定情境中。这表明,西方公认的自我认知理论中遗漏了关于自我构成的某些部分。

这种技术形成了人与其头脑之外的世界的一种连接,这种连接使一个人与现实中的物体和他人构成三角关系。最令我惊讶的是,通过这种关系,我们可以发展出类似“个性”的东西。在大众社会之中,我们经常将个人主义挂在嘴边,却没有弄明白个人主义的真正奥义。

工匠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