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坚持到底和做出妥协的艺术

2020年6月23日  来源:异议的力量 作者:[美]查兰·奈米斯 提供人:xiezi96......

虽然坚持立场的重要性在研究中一直被低估,但现在这一概念已逐步完善,而不只是指简单的重复。持异议者表达其立场的言辞可能更加巧妙。事实上,即使他的立场发生了变化,人们也可能认为他在坚持自己的立场,而他的变化只是对新信息或变化的信息做出的一种回应。他不能让人们发现他已经屈服了,否则就会失去说服力。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殉道者的人生。即使他们在其他方面一无是处,但至少做到了始终如一。他们没有屈服,甚至愿意为了自己的信念献出生命。如果他们改变自己的信念,他们还会产生同样的影响力吗?如果一个多世纪之前,弗洛伊德做出了妥协,那么今天他的理论还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吗?事实上,的确有人建议他妥协,以便让他的想法更受欢迎,但他没有采纳。如果爱德华·斯诺登向美国政府妥协,他会不会更具说服力?这项研究表明,在改变他人想法方面,坚持到底比妥协更有效,但大量的研究都支持一个常见的建议:要让他人公开支持你的立场,就必须做出某些妥协。难道要做交易吗?如果前文中介绍的研究是正确的(许多研究表明的确如此),那么要说服他人,你必须坚持立场、拒绝妥协呢,还是说妥协和坚持都能说服他人,但作用的层面不同?

妥协的两个方面

你可能认为,为了自己的信念应该坚持到底、宁死不屈,但在很多时候,做出妥协也是有必要的。你知道,妥协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在此,我们需要区分改变他人态度和与他人达成交易这两个概念。如果你想达成交易,通常需要做出某种妥协,但如果你想改变他人的想法,妥协则是一个糟糕的策略。正如我们在蓝色–绿色幻灯片研究中看到的,妥协意味着没有坚持立场,这会导致持异议者失去影响力。在该实验中,尽管妥协可以提高正确的程度(至少在1/3的情况下是正确的),但也没有改变参与者的想法。妥协可以带给你的切实好处就是提升你的受欢迎程度,更确切地说,它可以让你变得不那么令人讨厌。但受欢迎与否不是持异议者是否具有说服力的决定性因素。

这让我们对某些人做出的“妥协”决定——他们公开认同没有任何人相信的东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一种达成交易、做出裁决或实现效果最大化的方式,而不是改变他人想法从而获得认同的方式。举个例子,一个刑事案件可能有两个可行的裁决——“一级谋杀”或“无罪”,这取决于你是否相信目击者的证词。但是,为了达成共识,陪审团通常会做出“过失杀人”的折中裁决,尽管该裁决不符合事实,而且没人认为这是一个恰当的决定。该裁决反映的是公开层面上的立场变动,而不是私下里的态度变化。对持异议者来说,妥协是否有助于在公开层面上说服他人?还是像研究表明的那样,坚持到底才是说服力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在公开层面上还是在私下里?

为了更好地理解妥协在获得认同和改变他人想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我们做了一项研究,对这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了测试。谈判研究认为,巧妙的妥协是获得公开认同(对你有利的“交易”)的一种方式。另一个方向的研究(例如,前文介绍的研究)则表明,妥协在改变他人态度方面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它弱化了他人对持异议者坚持信念的认知。

我的实验室希望弄清楚这两个思路是否都正确。我们先假设妥协在公开层面上是有效的,那人们通常倾向于认同愿意做出妥协的人,而不是难对付的人。而且,我们预期妥协不会带来私下里的态度改变。相反,我们假设坚持立场(难对付)使持异议者在私下里具有说服力,但难以在公开层面上获得认同。此外,我们假设存在一个“甜蜜点”,在这种情况下持异议者既可以获得认同,又可以改变他人的想法。

我们考虑了妥协与坚持之间的对立性。在这项研究中,一个人在原告的赔偿问题上采取了少数派的立场,涉及的案件是原告因为一家公司的渎职行为造成的滑雪升降机事故而受伤,并提起赔偿诉讼。根据要求,小组需要做出一致的决定。在10轮审议中,小组成员逐人逐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我们设置了三种实验条件,其中分别安排了一名我们雇用的实验助手。我们知道其他参与者将采取什么立场,而实验助手的立场将对他们构成挑战。通过预测试,我们了解到其他人赞同的赔偿金额为15万~20万美元,而持不同意见的实验助手将给出一个低得多的金额——5万美元。

在第一种实验条件下,持异议者没有妥协,而是选择坚持自己的立场。他在所有10轮审议中都表明了同样的立场。在第二种实验条件下,他很早就做出了妥协,在第二轮审议时转投到多数派阵营,并在之后坚持这一立场。在第三种实验条件下,他在审议后期——第9轮时做出了妥协,转投到多数派阵营。

实验助手做出的妥协无论早晚,都带来了双方的公开让步。持异议者做出妥协后,多数派成员也做出了改变。他们公开地相互趋同。而在实验助手未妥协时,多数派在公开层面上则没有表现出立场松动的迹象。于是,双方僵持不下。但是,私下里的态度转变却呈现出不同的模式。

一天后,这些人继续参与实验,并对6起不同的人身伤害案件做出了裁决。其中一个伤害案和他们讨论过的那个案件非常相似,而其他案件在受害者的人口统计数据和渎职的严重程度这两个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从裁决结果看,他们的个人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与前一天在公开层面上发生的变化相比,呈现出的模式有所不同。

那些与坚持立场(没有表现出任何妥协的迹象)的持异议者接触过的人改变了他们的态度。大多数人都在向持异议者的立场靠近,并赞成大幅减少赔偿金额。别忘了,这些人在前一天还不愿公开让步。那些与很早就妥协(第二轮审议时做出妥协)的持异议者接触过的人,他们的态度没有变化。前一天他们的立场可能有过公开变化,但这一次他们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他们对这6起案件的裁决结果与从未接触过持异议者的对照组相似。

在公开层面上与私下里都引发态度变化的是“后期妥协”的实验条件。当持异议者在最后时刻妥协时,他实现了两个目的。第一,他给人一种坚持立场的感觉;第二,他灵活机动,最终获得认同。他没有改变立场,只是做了让步。结果,他达成了这两个目标。这就是“甜蜜点”。他让其他参与者做出公开让步,也改变了他们私下里的态度。

异议 / 观点 / 决策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