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行为自我监控

2020年6月23日  来源:人类思维的自然史:从人猿到社会人的心智进化之路 作者:(美)迈克尔·托马塞洛 提供人:paoji68......

为了保证思维的有效性,具有个体意图性的机体必须能够观察给定环境中某行为的结果,并评估该结果与期望目标和期望结果的匹配程度,依靠这类行为监控和评估过程,个体方能从经验中不断学习。

上述自我监控中涉及的认知成分允许监控主体在头脑中提前预演可能的“行为-结果”联结,在头脑中假设某类事件将在现实中发生,然后通过想象来评估可能的结果。通过对可能犯错的提前矫正,这类过程帮助个体做出更缜密的决策[源于此条件下失败仅仅意味着某假设而非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失败,丹尼特(Dennett,1995)把这个过程称为波普尔式学习]。例如,想象一只松鼠要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我们或许能够观察到它准备跳跃时的肌肉收缩,但在某些情况下,松鼠通过想象模拟可能会发现两根树枝距离太远,进而从原来的树枝爬下,然后爬到另一根树枝。直观的表述就是:如果松鼠准备通过跳跃的方式到达另一根树枝,它会提前对跳跃后果进行模拟评估,如可能发生从树上跌落这类负性后果,之后松鼠就可以借助模拟得来的信息决定是否跳跃。奥克伦特(Okrent,2007)认为,通过提前对不同的行为选择带来的可能后果进行想象,然后在想象域中评估并提取出最优选择,是工具性理性内涵的本质。

自我监控(需要执行功能的参与)是认知性的,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观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行为和结果,同时还涉及对自己内部模拟的监控,或者个体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对决策信息进行评估,以预测某一决策成功的可能性。具体到人类,我们甚至会把对他人的想象性评估,或者交谈过程中对他人的想象性理解作为潜在行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总的来说,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某些类型的自我监控对我们称为“思维”的东西总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它包含着个体对自己所做的觉知。

自我监控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