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君子与绅士:透过两种理想人格,谈中西教育的异同

2020年2月10日  来源:粒粒无压力 作者: 提供人:liaobai49......

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本质以及行为倾向的统一性,而在东、西方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理想人格,这种人格一度影响至今,中国称他们为君子,西方则称它们为绅士,二者在大体上相同,他们对自身道德标准要求十分之高,并且在品质、文化、行为所达成的成就之高,令人羡慕,然而,君子和绅士相比,有着许多相同的层面,却也有着一些不同的层面。

著名的古文《陋室铭》中就曾说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君子曰:何陋之有?可以看出,君子在食宿方面,没有过多的要求,甚至还希望住陋室,因为何陋之有,而西方的绅士则十分注重生活品质,无论是有多么紧急的事情,只要绅士出场,那必须的是光鲜亮丽的,即便是国家危亡,拯救世界,可发型不能乱,这一差异的不同,其实是源于东西方教育的不同,因为教育的不同,所以在大体上,君子和绅士有着相同的表现,可他们在本质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君子与绅士:透过两种理想人格,谈中西教育的异同

一、君子与绅士的人格内涵

君子一词的提出,是源于孔子的儒学思想,进一步规范了君子的行为,而提出绅士这一词汇的,是英国著名政治思想家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一书中

1、君子人格内涵践行是儒家思想

究竟什么是君子呢?君子可以说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理想一种道德层次的模范,一种衡量个人道德情操是否高尚的重要标尺,品行高的人叫的君子,品行差的人是为小人,而这,则是由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君子应该严以律己,敬畏自然,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他人,带动更多的人成为君子,做好事。

这里的“天命”,自然指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君子相信自然的存在,顺应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改变自然,举头三尺有神明,人的一言一行,都会有天上的神仙在看着,也有着四周的人在监督,所以,君子就更应该做一个清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间皆为黑,为我清如雪。

君子与绅士:透过两种理想人格,谈中西教育的异同

同样,君子向往以和为贵,以和为准则,他并不因为一些事儿与,与他人产生激烈的争论,但也不会盲目的听从,而是勇于阐述自己的意见,用于事情好坏的建议标准,他致力于以一己之力,改变社会的现状,从不计较自己的利益,个人的得失,小人则是盲目听从,当自己有好的想法时,坚决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怕别人超越自己,以及事情做得更好,没有利益可图,同样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深感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正在走向衰落,于是他积极倡导“克己复礼”,从而孔子提出了礼,而君子也就相当于是一种礼,它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一种约束,更是对内在精神的一种约束,若是人人都待人以礼,那么整个社会就能和谐稳定。

“克己复礼”思想在古代表现为不同阶级之间尊卑有别、长辈与晚辈之间长幼有序,处事不超越自己的地位,循规蹈矩,忠君敬上,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已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已也。”君子要取得他人的信赖,自己一定要有好的信用,她平时的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中一定要融入它自身学习的知识,学习的圣人之道,并且要格外重视自己言行一致,脚踏实地,而不要去言过其实,过分夸大,若是自己身上出现了这种行为,一定要及时改正,并且要对这种行为感到羞愧,若是身边的人出现了这种行为,那一定要帮助其改正,并且用自身的行为,来影响他人,不要出现这样的现象。

君子与绅士:透过两种理想人格,谈中西教育的异同

2、绅士的人格

在谈论绅士这一词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洛克的主张:洛克认为:天赋观念使人们不能很好的认识真理,并提出了与此相反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白板说”。所谓的白板说,是认为,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没有个性,没有意识,也没有什么才能。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天才,而是都是通过后天去获取知识,从而在思想方面上教育是关键,而不是天赋。

从而可以肯定的是,绅士不是天才,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培养养成的,绅士这一称呼的出处在哪里呢?这要说起在 15 世纪初英王亨利五世颁布的一条法规,内容如下:在上诉或控告时,被告需要对他的财产及地位进行描述。对于那些出生于骑士和男爵家庭的男子,他们没有头衔,其身份地位如何与普通民众区别呢?于是有了“绅士”这个新名词。

君子与绅士:透过两种理想人格,谈中西教育的异同

从而可以看出,绅士是有着阶级性的,它的社会地位,即便不是贵族,也是一个上层阶级,他们家庭优越,谈吐高雅,并且学识丰厚,并不是哪些天才,当时欧洲的主流宣传的则是以天才为准的天赋观念,于是,作为唯物主义倡导者洛克则反其道而行之,移除了自己不同于传统的思想:他认为,绅士是一种人格,这种人格是积极进取,人人平等的精神状态,且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并不是先天就带有的。

同样,洛克将这一思想付诸于实践,就比如他的作品《人类理解论》,洛克在这部作品中就指出,一个人如果能按照自己的心愿进行选择,那么他就是自由的。是否自愿是判断一个人自由与否的主要依据。

同样对于绅士而言,智力与品德是相辅相成,同样重要的,绅士需要带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心灵努力和结合的产物,从而绅士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君子与绅士:透过两种理想人格,谈中西教育的异同

二、绅士和君子人格的异同

1、相同

君子和绅士,他们的相同点都是要拥有高尚的品德,在我初中时期,我的初中一直以孔子的儒家文化作为治学思想,认为品德大于智力,一个人,可以没有高学历,却不能没有好的品德,这与很多家庭的教育都一样,人之所以是人,与飞禽走兽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有一颗善良的心,诸如君子一词的提出者孔子,他就认为礼与仁是君子必须具备的品德,君子即便不能拥有极高的智商,但她一定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爱家人,爱自己,爱万物众生。

同孔子一样,洛克也认为绅士最重要的,是拥有高尚的道德,是拥有最重要的人格,怀有一个高尚的品格,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从而,在些西方影视剧里,一般的龙套角色在得到主角的谅解后,通常会说一句:先生,您真是哥绅士。

君子与绅士:透过两种理想人格,谈中西教育的异同

从而经过孔子与洛克的思想对比,可以得出,无论是君子还是绅士,他们的前提,就是拥有一个高尚的人品,美德,而同时,在君子与绅士的提出者上也能够看出异同,孔子与洛克都处于大变革的时代,改革需要适应改革的人才,故而,孔子周游列国,推崇自己的儒家学问,治国之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各国和平共处,崇尚礼仪,也就是因此,君子这一词汇得以在当时的春秋时期传播开来。

洛克也是,他所提出的绅士教育,处于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发展的时代,从而一经提出,广受欢迎洛克同孔子一样,他希望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后代,能够接受完善的绅士教育,成为一个又一个当代会所需要的实干家,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君子与绅士,他们处于的时期都是一个社会的转型区,是为时代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故而说,孔子与洛克都是这个社会的理想型人格的开创者,是时代的开创者,也可以说孔子就是一名君子,而洛克就是一名绅士。

君子与绅士:透过两种理想人格,谈中西教育的异同

2、异同

那我说完了君子与绅士的相同点,那么君子和绅士的异同点在哪儿呢?首先,他们的第一个异同点,就是内在与外在的看重,君子注重内在,而绅士看中外在,孔子对,君子的定义是: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从而君子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仁智勇这三种品格,一种内在的品质,不在乎地位、金钱等等,他们可以是任何人,是乞丐,是学生,是君主,是学者,诸如战国时期的四君子,又比如何陋之有的杨子云,只要拥有这种品德,那就是君子,主与他的身份,地位,则全无关系。

而绅士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同样没有着相应的社会地位,极便具有了绅士的所有品格,那么你也算不了是绅士,从而君子注重内在,绅士看重外在,在一群人之中,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在第一印象一定看不出来,或许,穿得破破烂烂的是一名君子,但穿得光鲜亮丽的那个,一定是绅士,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孔子也进一步提出君子,先修身,再齐家,之后治国平天下,一步一步的的开拓性的去进取,展现出一种积极、进取、拼搏的意志。而绅士则不同,为什么这么说呢?绅士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资产阶级的人物,他们的目的是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不是改变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好,另外一点,因为身世大多数都处于上游社会,养尊处优,风平浪静,从而很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磨灭他的斗志。

君子与绅士:透过两种理想人格,谈中西教育的异同

三、中西教育理念的分析

君子与绅士的人格,他们有着许多的相同点,同样也有着一些异同点,而造成这,同与不同的原因则要深入到更深层次的,教育层面。

1、一部分相同的文化教育

首先他们的理论层面与核心要义是相同的,他们都十分重视自身的修养,这两种看似相同却又不同的人格,是同当时两国之间的需求文化而养成的,“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洛克的“绅士”是英伦文化的典范,儒家历来推崇的君子风范与绅士风度有着相同之处,究其根本,是因为两者在内在精神上有着契合之处。

他们重视自身的修养与家国观念,报效国家是他们共同的追求他们认为,智慧不是人一出生就具有的,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才能拥有,总之,君子风范和绅士风度反应了汉文化和英伦文化的相同之处。

君子与绅士:透过两种理想人格,谈中西教育的异同

2、对文化不同的理解

同样、君子与绅士,他们在理论方面的核心要义也有着本质的不同,那就是中西方文化对人本质的理解不同,中国对“人”的理解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之上,礼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规定了人在各个社会组织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西方对“人”的理解源于他们深厚的理性观,要求人应该具有自己的主体意识,强调人的独立性,追求的是人的自由。

在东西方的相比之下,人们对于人生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我国追求的人是一种无欲无求,大公无私的人格,而西方所追求的人则是人的精神,人在社会上生存,必须要为自己争取利益,从而才能维护社会公益,自己好,才能保障社会的正义被维持,爱人与爱己,先爱己是社会组成的前提,而孔子则认为君子要提升自我,必须进行自我反省,从而才会有每日三省五身这句话。

从而,中国的人更重视社会的群意识主张和而不同,强调个人对社会,对集体的奉献以及牺牲,是那种无私奉献,天下为公的英雄人格,然而他虽然高尚,却很少有普通人能够做到,并且投入到实际上去,因为只要是人,必定有优缺点,而西方文化则偏向于在对立中探索人,相对于世间万物的特殊之处,西方的绅士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培养,从而在实际操作性上要比中国的君子精神要相对简单一些,完成度也更高一些,从而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君子 / 绅士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