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朝 > 十国 > 五代 > 唐朝 > 隋朝 > 南北朝 > 晋朝 > 三国 > 东汉 > 西汉 > 秦朝 > 周朝 > 东周 > 春秋 > 管仲 > 韩非
  • 精选
  • 会员

不受约束的权力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2019年11月17日  来源: 作者: 提供人:soucai22......

(二)不受约束的权力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客:您讲的政治控制社会的第二个表现是社会阶层构成简单化,摧毁民间认同。这是怎么回事呢?

主:中国王权社会,阶层(阶级)构成简单,主要有士(泛指的知识分子)、农(地主、农民)、工(手工业者)、商,以及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僧道、军人等阶层(阶级)。其中,支撑整个帝国大厦的阶层(阶级)基础,是士和农。

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既不能在社会上依靠自己的学问获得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也不能依靠脑力劳动来养活自己,他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过着耕读合一的生活。知识分子主要来源于农阶级,农耕子弟通过读书和科举制成为服务政府的官员,政府给了他们“士大夫”的社会身份,知识分子始终服务于官僚政治制度。这样,就形成了一条鲜明的政治链条:

农(地主、农民)士(知识分子)士人政府皇帝

客:那么,工、商阶级和农阶级有同等的政治地位吗?

主:历代王朝的科举制都禁止商人科举入仕,甚至不许商人的后代做官,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

客:为什么这样呢?

主:王权社会的立国之本是农耕经济,政权依赖的是农(地主、农民)阶级,工商阶层力量过大会伤害农耕经济,损毁王权政治的基础。而统治者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观念:商人是追求私利的,官员则是追求公利的,商人当官必然用公权捞取私利,伤害政治的公正性,败坏政治风气。

客:儒家思想实际是一种伦理道德的哲学,缺少经济、科学、法治等必备的治国学问,而官员的来源是农阶级中派生的知识分子,这些人又接受儒家思想教育,这个社会具有严重的封闭性,从文化、社会、政治到经济,都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主:是这样的。政治垄断了知识,知识沦为政治的附庸;政治笼络了农阶级,农阶级支撑了政治;农阶级派生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掌权以后维护农阶级;工商阶层和非儒家的思想异端全部边缘化,形成了王权社会阶层结构的简单化、坚固性和封闭性。

客:这就意味着,这样封闭性的社会很难出现较大的阶层地位变化,因此,不是社会结构的变革导致政治危机,而是社会结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导致了政治崩溃。

主:你的这一观点表达得很准确。我们可以仔细考察一下历代王朝在试图以政治控制社会时,产生的一个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官僚机构膨胀。

客:不论任何时代,政府机构都不宜过大,其规模必须与国家财力和百姓承受能力相适应。如果政府机构过大,必然导致官职泛滥、职权混乱、遇事推诿塞责、吏治败坏和人民不堪忍受负担。

主:是这样的。

客:在中国王权社会,为何历代王朝都出现官僚机构膨胀的现象呢?

主: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知识必须服务政府的政策;第二,不受约束的权力滥封官职;第三,官僚政治的帕金森定律。

客:第一点很难理解,知识必须服务政府的政策何以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呢?

主:我们考察唐朝的科举制度可以知道,在王朝初建时,政府缺乏人才,科举制度能够比较公平地选拔、输送一批优秀人才进入政府工作。但是,当国家经济比较繁荣的时候,读书人越来越多,科举制度就变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读书人的出路很窄,除了做官之外,只有农、工、商三条途径,工商是令人瞧不起的行业,读书人又不愿回家种地当农民,这就形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兴亡周期律和国强民弱局面之形成(9)

客:只鼓励知识分子做官,不鼓励知识分子从事工商,实际是统治者怀着惧怕私人资本力量过大,造成冲击政治统治的后果。

主:是这样的。既然不愿知识分子为私人资本服务,也不希望他们革命,因此,唐朝政府不得已扩大官员名额和政府组织,于是政府设员外官、“流外”官(九品以下官员)等,使官僚机构不断膨胀。

客:要解决这一弊端,就必须改变知识分子集中在政治领域的局面,引导和鼓励知识分子从事工商业。如果这样,恐怕中国很早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可这样做是王权社会不允许的,把知识分子在体制内尽量消化的做法,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膨胀。

主:不受约束的权力滥封官职十分常见。皇帝随意封赏官职、皇亲国戚干政和权臣专权是官僚机构膨胀的重要原因。岑仲勉在《隋唐史》一书中说:“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武则天连封宰相都这样随便,更不要说提拔宰相以下官员了。唐中宗时,七品以上宦官多至一千余人。安乐公主、长宁公主仗势弄权卖官鬻爵,即使是屠户、奴婢,只要花钱三十万就可买得官位,通过这种途径任命的各种名目的正额外官员,什么员外置之官、员外同正之官、试官、摄官、检校官等等,总计凡数千人。太平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资治通鉴》卷第二百零九《唐纪二十五·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唐玄宗时,将宦官增加至三千余人。安史之乱时,朝廷无法赏给钱财,只好以官爵赏功,诸将出征时可随时填写官爵,以致出现大臣的奴仆“衣金紫,称大官,而执贱役”(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十七《职官考一》)的荒唐现象。

客:那么,官僚政治的帕金森定律又是什么呢?

主:我们可以看一篇相关的分析。

“帕金森定律”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诺思古德·帕金森在他的同名著作中提出的一条官僚机构自我繁殖和持续膨胀的规律,由于这一定律充分地暴露出管理机构的这一可怕顽症,因而,这个术语广为人知。对于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他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将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他工作;三是任用两名水平低的助手。对于这位不称职的官员来说,第一条出路是走不得的,那样他会失去很多利益;第二条路同样也不能走,因为那样会使自己多出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看来只有选择第三条路最为适宜。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形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扯皮推诿、效率低下的行政管理体系。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其一、当官的人需要补充的是下属而不是对手。其二、当官的人彼此之间是会制造出工作来做的。

显然,第一条产生出庸人管理,自上而下,一级比一级庸人多;第二条产生出机构臃肿的庞大管理机构。由于对于一个团体而言,管理人员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长的。那么这个帕金森定律,注定要起作用。帕金森研究出这个定律以后,提出了一个公式:

X=[100(2KM+L)/YN]100%

K表示一个要求派助手从而达到个人目的的人。从这个人被任命一直到他退休,这期间的年龄差别用L来表示。M是部门内部行文通气而耗费的劳动时数。N是被管理的单位。用这个公式求出的X就是每年需要补充的新职工人数。数学家们当然懂得,要找出百分比只要用X乘100,再除以去年的总数Y就可以了。不论工作量有无变化,用这个公式求出来的数总是处在517%~656%之间。

兴亡周期律和国强民弱局面之形成(10)

至于如何解决,作者没有说。他给我们一个再三强调的说明:“植物学家的任务不是去除杂草。他只要能够告诉我们,野草生长得有多么快就万事大吉。”

这就让我们的管理学研究者大费脑筋了。如果这是一个不治之症,社会岂不是一天天衰败下去,一个企业岂不是一天天萧条下去?这种担心是必要的,不找到解决之道,最后恐怕只能如此了。

要找解决之道,首要的前提在于吃透这个定律。所谓定律,无非是对事物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的阐释,而规律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的。那么帕金森定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有哪些呢?

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必须有其内部运作的活动方式,其中管理占据一定的位置。这样的团体很多,大的来讲,各种行政部门,帕金森曾在书中举出英国海军编制的例子;小的来讲,只有一个老板和一个雇员的小公司,都存在着管理团体。

其次,寻找助手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本身不具有对权力的垄断性。这就意味着,权力对他而言,可能会因为做错某件事情或者其他人事的原因而轻易丧失。这个条件是不可少的,否则就不能解释何以要找两个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而不选择一个比自己强的人。

第三,这个人对他在团体中的角色不称职,如果称职就不必寻找助手,否则就不能解释他何以要找几个助手来协助。

第四,这个团体一定是一个不断自我要求完善的团体,正因为如此,才能不断地吸收新人来补充管理队伍,也才能符合帕金森关于人员编制增长的公式。

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项,就意味着帕金森定律会推翻之。

可见帕金森定律,必须在一个拥有管理职能,不断追求完善的团体中,担负着和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的管理角色,且不具备权力垄断的人群中才起作用。那么反弹琵琶,一个没有管理职能的团体,比如网络虚拟学术团体、兴趣小组之类,不存在帕金森定律阐释的可怕顽症。一个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团体,没有必要引进新人,自然也不存在帕斯卡定律的困扰。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他不害怕别人攫取权力,也不会去找比他平庸的人做助手。一个能够承担他的管理角色的人,没有必要找一个助手,也不存在帕金森定律的情况。

那么帕金森定律的症结究竟在何处呢?通过上述条件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权力的危机感,是滋生帕金森现象的根源。人作为社会性和动物性的复合体,因利而为,是很正常的行为。假设他的既有利益受到威胁,那么本能会告诉他,一定不能丧失这个既得利益,这也正是帕金森定律起作用的内因。一个既得权力的拥有者,假如存在着权力危机,不会轻易让渡自己的权力,也不会轻易地给自己树立一个对手。在不害人为标准的良心监督下,会选择两个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助手。这种行为,无可谴责。

为了证明我们分析的帕金森定律的症结在于权力的危机感,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个私营企业主(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他公司的土地、产权全部属于企业主所有。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公司有些名气了),现在越来越感到在管理上力不从心了。显然,此时需要有人来协助他。于是企业主向各种媒体发了征聘广告,应征而来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这样的人才:在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读完了MBA课程,而且有长达十年的管理经验(姑且不论他为何来这样企业的原因,假设就是自己愿意来这里效力),业绩良好,显然是十分得力的人选。这个私营企业主会不会聘任他呢?这个老板可能会飞快地想:公司的土地是我的,所有产权都是我的,这就意味着这个人来我这里是“无产阶级”,他纯粹是为我打工,干得好我可以继续留他,给他很高的待遇,干得不好我可以辞退他,无论他如何出色和卖力地工作,他不能坐我的位置,老板永远是我。一番盘算以后,这个高智商、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就被留下来,老板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完全不受帕金森定律的影响。这是一个拥有绝对权力人的做法。接着,这个企业继续发展,终于产生了企业经营的突破,业务范围扩大了,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高材生由于所学已经过时,又没有找时间很好的“充电”,离退休只有五年了,现在感到力不从心,现在需要助手协助他。于是他向各种媒体发出征聘广告,各种人才络绎不绝涌来。其中有两个老板比较看重,一个是某名牌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写了很多的文章,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却很匮乏;另一个颇有实干家的手腕和魄力,拥有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操作经验。老板拿不定主意,这时候就盘算开了,最后的结果是,选择了那个刚出校门的研究生。

兴亡周期律和国强民弱局面之形成(11)

最后,我们得出一条结论:要想解决帕金森定律的症结,必须把管理单位的用人权放在一个公正、公开、平等、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上,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最需要注意的是,不将用人权放在一个可能直接影响或触犯掌握用人权的人的手里,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引自李剑宏著《管理权的归属是根本问题——帕金森定律的背后》一文)

客:我现在对官僚机构无限膨胀的原因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请继续为我剖解中国王权社会以经济手段控制社会的问题。

韩非子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