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朝 > 十国 > 五代 > 唐朝 > 隋朝 > 南北朝 > 晋朝 > 三国 > 东汉 > 西汉 > 秦朝 > 周朝 > 东周 > 春秋 > 管仲 > 韩非
  • 精选
  • 会员

运用权力的方法——因可势,求易道

2019年11月17日  来源: 作者: 提供人:soucai22......

运用权力的方法——因可势,求易道(1)

提要:

在权力的运用方式上,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认为“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为了实现政治目的,应当不择手段,不讲道德。这就是所谓马基雅维利主义。韩非子提出的“因可势,求易道”,绝非马基雅维利主义主张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是“为达目的,选择最好的手段”。能够实现目的的手段不止一个,要选择高明的手段,而不是低劣的手段。

世界上有不用方法就能实现意图的事情吗?但妄人总是认为使用手段做事是卑鄙的,那么,请他不用任何方法种一粒粮食吧!

——题记

韩非子在他的《观行》篇中,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三条不言自明的公理:

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

天下有三条必然成立的公理:一是单凭个人的智慧总有办不成的事;二是单凭个人的力量总有举不起来的东西;三是单凭个人的勇猛总有不能战胜的事物。

为什么说“智有所不能立”?像尧舜那样的贤君,虽然有超凡的智慧,但若没有众人的服从和帮助,他们就不能建立伟大的政治功绩。俗语说:“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集思广益才能突破个人的思想局限和误区,获得全面的、正确的认识。

为什么说“力有所不能举”?即便力气和秦国大力士乌获一样,你也不可能把自己举起来,或者让一头牛倒退着走。《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重己》篇中说:“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让大力士乌获去牵牛,如果不顾牛脾气,抓住牛尾巴就拉,那么即使用尽全部力气,把牛尾巴拉断了,老牛却依然故我,站在那里寸步不动;相反,顺应牛的习性,牵住牛鼻环走,那么即便是一个矮小的孩童,也能使牛听任使唤。

为什么说“强有所不能胜”?即便勇猛如秦国的孟贲、夏育,如果没有谋略、方法,也不得善终。孟贲,字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大力士,《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记载说:“武王有力好战,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死,族孟说。”好勇斗狠的秦武王曾经率兵入周观赏九鼎,在看到雍州鼎时,武王要和大力士任鄙、孟贲比试举鼎,任鄙婉辞并劝阻秦武王不要比试举鼎,孟贲却当仁不让举起雍州鼎,武王不甘落后,举鼎时右脚被鼎器压断,气绝而亡。右丞相樗里疾追究责任,将孟贲五马分尸,诛灭其族;奖励任鄙劝谏之能,升为汉中太守。夏育的事迹,据《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记载:“夏育、太史噭叱呼骇三军,然而身死于庸夫。”索隐引高诱云:“夏育为田搏所杀。”陆机《夏育赞》曰:“夏育之猛,千载所希;申博角勇,临雒奋椎。”申博即田搏。从这些零星的注释,我们大约可以勾勒一个故事轮廓:夏育有千世罕见的勇猛,一个非常普通的人——田搏却提出要和夏育角力,田搏诱骗夏育到雒(今河南洛阳西涧水东),用大铁锥出其不意地击杀了夏育。

从这三条公理,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断出一个结论:智慧再大、本事再高的人,作为个人,其能量终归有一定的限度,他终归要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限制。

运用权力的方法——因可势,求易道(2)

但究竟怎样做呢?韩非子给出了答案:

因可势,求易道。(《韩非子·观行》)

依靠可以成功的形势,寻求容易成功的法则。

这就意味着,想达到目的,一方面要想办法借助一切有助于实现目标的自身之外的条件(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要遵守客观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原则做事——这即是韩非子主张的“术”。通过借人、借钱、借势、求物等等的方法,顺应客观规律,走一条用力小成功概率大的道路。

慎子认为:君王要实现国家治理,最要紧的是权力大于臣属。“君臣之间,犹权衡也。权左轻则右重,右重则左轻。”(《慎子·逸文》)也就是说,谁的权力大谁就有指挥权。君王如何才能使权势大于臣子?他提出:关键在“得助于众”,并举例说:喜爱自己儿子的人,不能对儿子的老师怠慢,如果外出旅游,不要怠慢司机。一句话,得到帮助才能成就事业,得不到帮助就不能成就事业。他进一步阐发说:要把握两个关系和处理办法:一是君王不能苛求百姓的长短,要善于用人的长处;第二要对什么样的百姓都要容忍,这样拥有的力量就越多,自己的力量就最稳固,权势就越大,谁能争取群众支持自己,谁的胜利可能性就大。

韩非子认为:要探索“因可势、求易道”的途径,就必须学会用“术”。“术”的内容有哪些呢?韩非子在《定法》篇中说: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术”,就是根据人的能力而授予官职,根据臣子的言语承诺而考察其政绩是否做到了原先的承诺,掌握生杀利害的“二柄”,具有审查评估群臣能力的办法。这是君王手中掌握的工具。

可见,“术”是权力政治的组织和管理方法,是君王管理和控制臣民的权力运用方法、方式。

对于权力运用方式、方法的探讨,不惟中国的申不害、韩非子,西方思想家也曾有过大量的论述,比如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他的著作《权力论》(Power:A New Social Analysis)中的部分论述,竟然与韩非子的“术”理论惊人的一致:

权力对个人发生影响,可以通过下列各种方式:甲,对一个人的肉体直接行使有形的权力,例如监禁或处死;乙,以赏罚为诱导手段,例如雇用或解雇;丙,对于一个人的意见施加影响,也就是进行最广义的宣传。在这最后一项里还应该包括利用时机,在别人身上形成你所希望的某种习性,例如利用军事训练,唯一的区别是,在这种情况下,行动的产生无需乎可以成为意见的那种精神的媒介。

在我们对待动物的时候,这些权力形态表现得最简单明了,因为人们认为在这种场合是无需伪装或借口的。当一头猪被绳子拦腰缚起,尖声叫着被吊上船去的时候,它就是受制于直接行使在它肉体上的有形的权力。相反,谚语上所说的毛驴追求胡萝卜的故事,那就是我们要使它相信它的行为于自己有利,从而使它按照我们的意图来行动。介乎上面两种情况之间的,可以拿玩把戏的动物为例:赏与罚使它们养成了若干习性;还有一种不同的情况,即羊被诱上船的情况:先要用力把头羊拖过跳板,然后,其余的羊就服服帖帖的跟着上来了。

以上所有的权力形态在人类中间也有例可证。

那头猪的情形说明军警的权力。

驴子和胡萝卜的故事具有宣传的权力的特征。

玩把戏的动物表明“教育”的权力。

一群羊跟着它们的满心不情愿的首领走,是党派政治的例证。在党派政治下,一个被尊敬的领袖通常总是受派系或党魁的束缚的。

(《权力论》第三章“权力的形态”)

在权力的运用方式上,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认为“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君王论》),为了实现政治目的,应当不择手段,不讲道德。这就是所谓马基雅维利主义。

韩非子提出的“因可势,求易道”,绝非马基雅维利主义主张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是“为达目的,选择最好的手段”。能够实现目的的手段不止一个,要选择高明的手段,而不是低劣的手段。

韩非子在《外储说左上》篇中提到的一则小故事,可以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蔡女是齐桓公的夫人,因为夫妻俩怄气,蔡女回了娘家。过了一段时间,齐桓公想念蔡女要召回她,却听说蔡国国君已经把蔡女另嫁他人。齐桓公大怒,要因此攻打蔡国。齐国此时已经称霸,蔡国是弹丸小国,齐国消灭蔡国易如反掌。但管仲告诫齐桓公:“因为夫妻矛盾,不足以构成攻打他国的理由。不如利用楚国三年没有给周天子进贡的事情,为周天子兴兵讨伐楚国,顺便在返回的路上袭击蔡国,就以‘我为天子讨伐楚国,而蔡国不听使命’为借口,消灭蔡国。这样做既在道义上占据了优势,又在实际上得到了好处。在得到为天子讨逆的好名声后,又能够得到报仇雪恨的实际效果。”这恐怕就是所谓的国际政治阴谋学罢!

在当今世界,管仲的这个“狼吃羊找借口”的策略,还在被一些强国使用着,并且手段之拙劣不敢令人恭维!譬如2003年2月20日,美国进攻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前,在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和老布什前顾问的敦促下,小布什开始在采取军事行动的问题上心不在焉地寻求联合国支持。在寻求联合国支持的时候,小布什提出了另外一套发动袭击的理由,“政权更迭”的说法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解除武装说”,接着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扩散”的威胁之说,然后是“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化”之说。这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它让本来可能成为盟国的国家产生不信任,布什政府还公开对伊拉克允许核查人员入境的做法表示失望,这使得美国从一开始给人的印象就是——它想不惜一切代价挑起战争。

韩非子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