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朝 > 十国 > 五代 > 唐朝 > 隋朝 > 南北朝 > 晋朝 > 三国 > 东汉 > 西汉 > 秦朝 > 周朝 > 东周 > 春秋 > 管仲 > 韩非
  • 精选
  • 会员

佚文

2019年11月17日  来源:韩非子 作者:韩非子 提供人:soucai22......
佚文
卷 40引。陈奇猷曰:“此见《六
反篇》,‘置’作‘致’,‘望’作‘念’。”)

解狐与邢伯柳为怨。赵简主问于解狐曰:“孰可为上党守?”对曰:“邢
伯柳可。”简主曰:“非子之雠乎?”对曰:“臣闻忠臣之举贤也不避仇雠,
其废不肖也不阿亲近。”简主曰:“善。”遂以为守。邢伯柳闻之,乃见解
狐,谢。解狐曰:“举子,公也;怨子,私也。往矣!怨子如异日。”(王先
慎曰《群书治要》卷 
40引。陈奇猷曰:“此疑系《治要》据《外储说左下》‘中牟无令’条、‘解狐
荐其雠’条、‘解狐举邢伯柳’条改作。”)

师旷鼓琴,有玄鹤衔明月珠在庭中舞,失珠,旷掩口而笑。(王先慎曰《北
堂书钞》卷 
109引。陈奇猷曰:“此似即《十过篇》‘师旷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
来’云云之异文。”)

孙叔敖冬日黑裘,夏日葛衣。(王先慎曰《北堂书钞》卷 
129引。陈奇猷曰:“此当
系《外储说左下》‘孙叔敖相楚,冬羔裘,夏葛衣’之异文。”)

孙叔敖相楚,粝饭菜羹,枯鱼之膳。(王先慎曰《北堂书钞》卷 
143引。陈奇猷曰:
“此见《外储说左下》‘孙叔敖相楚’条中,‘饭’作‘饼’。”)

昔齐桓公入山,问父老:“此为何谷?”答曰:“臣旧畜牛生犊,以子
买驹,少年谓牛不生驹,遂持而去,旁邻谓臣愚,遂名愚公谷。”(王先慎曰
《艺文类聚》卷 
9引。事又见刘向《说苑》。陈奇猷曰:“见《说苑·政理篇》。”)

势者,君之马也;威者,君之轮也。势固则舆安,威定则策劲,臣从则
马良,民和则轮利。为国有失于此,覆舆奔马折策败轮矣。舆覆马奔,策折
轮败,载者安得不危?(王先慎曰《艺文类聚》卷 
52引。陈奇猷曰:“此当系《外储说右上》
‘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云云之异文。”)

圣人立法,赏足以劝善,威足以胜暴,备足以必完。(王先慎曰《艺文类聚》
卷 
54引。陈奇猷曰:“此见《守道篇》,‘赏’、‘威’、‘备’上均有‘其’字。”)

水激则悍,矢激则远。(王先慎曰《太平御览》卷 
350引。陈奇猷曰:“此二语见《吕
氏春秋·去宥篇》、《淮南子·地形训》、《兵略训》、《说苑·谈丛篇》。”

楚王有白猿,王自射之,则搏矢而熙。使养由基射之,始调弓矫矢,未
发,而猿拥树号矣。(王先慎曰此见《太平御览》卷 
350引。《事类赋》卷 
13注引同,“熙”
字作“嬉戏”二字,无“始”字。)

天下有至贵而非势位也,有至富而非金玉也,有至寿而非千岁也。愿恕
反性则贵矣,适情知足则富矣,明生死之分则寿矣。(王先慎曰《太平御览》卷 
459
引。)

吴铎以声自毁,膏烛以明自铄。(王先慎曰《太平御览》卷 
459引。陈奇猷曰: 
“《淮
南子·缪称训》有此二语。”觉按:“吴”字《集解》误为“木”,今据《太平御览》、《淮南子》
改正)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魏国之宝也。”
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
桀之居,在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
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行不德,而武王
灭之。王恃险而不修德,舟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王先慎曰


《太平御览》卷 
459引。陈奇猷曰:“见《说苑·贵德篇》。”)

舆人成舆则愿人富贵也,非舆人仁,不富不贵则舆不售也。(王先慎曰《太
平御览》卷 
472引。陈奇猷曰:“见《备内篇》。”觉按:四“舆”字《集解》误为“与”,今据《太
平御览》改正。“售”字,《太平御览》、《集解》均误为“集”,今据《备内篇》改正。)

加脂粉则膜母进御,蒙不洁则西施弃野,学之为脂粉亦厚矣。(王先慎曰
《太平御览》卷 
607引。陈奇猷曰:“韩非反对学,详《五蠹篇》、《显学篇》,故此言学,与韩非
思想不合。《显学篇》云:‘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言先王之仁义,
无益于冶,明吾法度,必吾赏罚者,亦国之脂泽粉黛也。’疑《御览》即据此文改作。”)

势者,君之舆也;威者,君之策也;臣者,君之马也;民者,君之轮也。
势固则舆安,威定则策劲,臣顺则马良,人和则轮利。而为国皆失此,有覆
舆、走马、折策、败轮矣。(王先慎曰《太平御览》卷 
620引,与《艺文类聚》引文不合。
陈奇猷曰:“此当系上‘势者君之马’云云条之异文。”)

为人君者犹壶也,民亦水也,壶方水方,壶圆水圆。(王先慎曰《外储说》“壶”
作“盂”,《太平御览》卷 
620引。陈奇猷曰:“此当即《外储说左上》之文,而《御览》改‘孟’
为‘壶’,非佚文也。”)

孙叔敖相楚,衣羖羊裘。(王先慎曰《太平御览》卷 
694引。陈奇猷曰:“此二语当即
《外储说左下》‘孙叔敖相楚,冬羔裘’之异文。”)

公仪休相鲁,其妻织布,休曰:“汝岂与世人争利哉?”遂燔其机。(王
先慎曰《太平御览》卷 
820引。)

舜耕于历山,农者让畔;渔于河滨,渔者让泽。(王先慎曰《太平御览》卷 
424,
又 
822引“历山农侵畔,舜往耕,其年,让畔。”觉按:此当系《御览》据《难一篇》“历山之农侵
畔”云云改作。)

物有所宜,才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王先慎曰《意林》卷 
1引。
陈奇猷曰:“此见《扬权篇》。”)

爱人不得独利,待誉而后利之;憎人不得独害,待非而后害之。(王先慎
曰《意林》卷 
1引。陈奇猷曰:“此见《三守篇》。”)

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王先慎曰《意林》卷 
1引。陈奇猷曰:“见《内储说上》
‘江乞为魏王使荆’节。”觉按:“江乞”今《集解》、《集释》均已改为“江乙”。)

解其长剑,免其危冠。(陈奇猷曰:“《文选》左太冲《吴都赋》注、张景阳《七命》
注引。”)

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
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陈奇猷曰:“《文选》沈休文《别范
安成诗》注引。”)

晏婴相齐,妻不衣帛,马不食粟。(陈奇猷曰:“《太平御览》689、《事类赋》12、
《北堂书抄》129引。《事类赋》、《书抄》‘妻’并作‘妾’。又案:此条当系《外储说左下》‘孟
献伯相鲁’节后之异闻。”)

【说明】

《汉书·艺文志》法家类著录“《韩子》五十五篇”,与今本合,似无
残缺。然唐、宋类书及注文所引《韩子》语,亦有不见于今本者。王先慎从
唐、宋类书中辑出《韩子》语二十三条,收入《韩非子集解》,题为“佚文”,
其实并非全为佚文,其中亦有见于今本者,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对此有所
甄别。今姑悉加抄录,以见《集解》之旧。《集解》之按语,今亦酌情辑入,
且题以“王先慎曰”,所用版本为光绪丙申(1896年)初刻本。为使读者了


解王氏取舍之得失,今将《集释》之说明亦酌情辑入,题以“陈奇猷曰”,
所用版本为中华书局 
1958年 
9月第 
1版。至于《集释》未及之处,则另作按
语,冠以“觉按”二字以别之。此外,《集释》另增佚文三条,今亦附列焉。

张觉
一九九○年元月

佚文

明君治国(《意林》引无此,据《御览》补),三寸之箧,(《御览》引作“机”)运而
天下定,六(觉按:“六”,皇华馆本原作“方”,今据《意林》改)寸之基(《御览》作“谋”)
正而天下治。(马总《意林》卷二。《太平御览》卷 
390)

妒妻不难破家,乱臣不难破国。一妻擅夫,众妻皆乱;一臣专君,众臣
皆蔽。(《意林》卷二)

智均不相使,力均不相胜。(同上。《太平御览》卷 
432)

鼓不预五音而为五音主。(《意林》卷二)

百世有圣人,犹随踵而生;千里有贤者,是比肩而立。(同上。《太平御览》
卷 
401引上二句、“踵”下有“而生”二字;卷 
402引下二句、欧阳询《艺文类聚》卷 
20亦引下二句,
“肩”下并有“而立”二字,据补)

韩昭侯谓申子曰:“法度甚不易行也。”申子曰:“法者,见功而与赏
(觉按:“赏”,皇华馆本误为“贵”,今据《韩非子》改正),因能而受官。今君设法度
而听左右之请,此所以难行也。”昭侯曰:“吾自今以来,知行法矣。”(《韩
非子·外储说》)

申子曰:“上明见,人备之;其不明见,人惑之。其知见,人饰之;其
不知见,人匿之。其无欲见,人伺之;其有欲见,人饵之。故曰:吾无从知
之,惟无为可以规之。”

慎而言也,人且知女;慎而行也,人且随女。而有知见也,人且匿女;
而无知见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也,人且臧女;女无知也,人且行女。故曰:
惟无为可以规之。

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主。(并同上)

失之数而求之信,则疑矣。(《韩非子·难三》)

治不逾官,虽知不言。(同上。又,《定法》篇作“弗言”)

韩昭釐侯视所以祠庙之牲,其豕小,昭釐侯令官更之。官以是豕来也,
昭釐侯曰:“是非向者之豕邪?”官无以对。命吏罪之。从者曰:“君王何
以知之?”君曰:“吾以其耳也。”申不害闻之,曰:“何以知其聋?以其
耳之听也。何以知其盲?以其目之明也。何以知其狂?以其言之当也。故曰:
去听无以闻,则聪;去视无以见,则明;去智无以知,则公。去三者不任,
则治;三者任,则乱。”以此言,耳目心智之不足恃也。耳目心智,其所以
知识甚阙,其所以闻见甚浅。以浅阙博居天下、安殊俗、治万民,其说固不
行。十里之间,而耳不能听;帷(觉按:“帷”,皇华馆本原作“惟”,今据《吕氏春秋》
改正)墙之外,而目不能见;三亩之宫,而心不能知。其以东至开梧,南抚多

■,西服寿靡,北怀儋耳,若之何哉?故君人者,不可不察此。至(觉按:皇
华馆本脱“至”字,今据《吕氏春秋》补)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静以待对,
时至而应,心暇者胜。凡应之理,清净公素而正始卒;焉此治纪,无唱有和,
无先有随。古之王者,其所为少,其所因多。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
为则扰矣,因则静矣。因冬为寒,因夏为暑,君奚事哉?故曰:君道无知无

为,而贤于有知有为,则得之矣。(《吕氏春秋·任数篇》)

为,而贤于有知有为,则得之矣。(《吕氏春秋·任数篇》)
卷 
624,又卷 
390、欧阳询《艺文类聚》卷 
19并至“言正”二句,虞世南《北
堂书钞》卷 
29引末句)

君之所以尊者,令。令之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之。(《北堂书钞》卷
45。《艺文类聚》卷 
54“慎之”作“慎令”)
天道无私,是谓恒正。天道恒正,是以清明。(《北堂书钞》卷 
148,《艺文类
聚》卷一。《太平御览》卷二)
地道不作,是以常静。帝以是正方,举事为之,乃有恒常之道。(《北堂
书钞》卷 
157)
君必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称轻重,所以一群臣也。(《艺文类聚》卷 
54。
《文选》颜延年《应诏曲水诗》李善注,又邹阳《上书吴王》注。《太平御览》卷 
628)

尧之治也,善(《御览》作“盖”)明法察令而已。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
而不任说。黄帝之治天下,置法而不变,使民安乐其法也。(《艺文类聚》卷 
54。
《太平御览》卷 
638)

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
富而粟多也。(同上)
岂不知镜设精无为,而美恶自备矣。(徐坚《初学记》卷 
25。白居易《六帖》卷 
13

“矣”作“也”)
疑言无成。(《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贞《索隐》)
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曰:“贵土。”土,食之本也。

(《太平览览》卷 
37)
子曰:“丘少好学,晚而闻道,此以博矣。”(薛据《孔子集语》)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不见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觉按:皇华馆

本脱“士”字,今据《孔子集语》补),日舍重趼来见,七日而不礼。君之好士也,
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居室雕文以象龙。天龙闻而下之,
窥头(觉按:“头”,皇华馆本作“颈”,今据《孔子集语》改)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
之,弃而(觉按:皇华馆本重“而”字,今据《孔子集语》删)还走,失其魂魄。是叶公
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不远千里而见君,七日不
礼,君非好士也。”子张以告夫子,子曰:“彼好夫士而非士者也。”(同上。
《太平御览》卷 
929引《庄子》同)

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严可均曰:“《史记·李斯传》、《长
短经·是非》。案:此申子谓亡王如此耳。《魏志》高堂隆上疏引之,责李斯不正谏。”)

大体

夫一妇擅夫,众妇皆乱;一臣专君,群臣皆蔽。故妒妻不难破家也,乱臣不
难破国也。是以明君使其臣,并进辐凑,莫得专君。今人君之所以高为城郭而谨
门闾之闭者,为寇戎盗贼之至也。今夫弑君而取国者,非必逾城郭之险而犯门闾
之闭也;蔽君之明,塞君之听,夺之政而专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国矣。今使乌获、
彭祖,负千钧之重而怀琬玉之美,令孟贲、成荆带干将之剑卫之,行乎幽道,则
盗犹偷之矣。今人君之力,非贤乎乌获、彭祖;而勇,非贤乎孟贲、成荆也。其
所守者,非恃琬玉之美、千金之重也;而欲勿失,其可得耶?明君如身,臣如手;
君若号,臣如响;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


其常。为人臣者,操契以责其名。名者,天地之纲、圣人之符。张天地之纲,用
圣人之符,则万物之情无所逃之矣。故善为主者,倚于愚,立于不盈,设于不敢,
藏于无事,窜端匿疏(“疏”疑“迹”),示天下无为,是以近者亲之,远者怀
之。示人有馀者,人夺之;示人不足者,人与之。刚者折,危者覆,动者摇,静
者安。名自正也,事自定也。是以有道者,自名而正之,随事而定之也。鼓不与
于五音,而为五音主;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治主。君知其道也,官人知其
事也。十言十当、百为百当者,人臣之事,非君人之道也。昔者尧之治天下也以
名,其名正,则天下治;桀之治天下也亦以名,其名倚,而天下乱。是以圣人贵
名之正也。主处其大,臣处其细,以其名听之,以其名视之,以其名命之。镜设
精无为,而美恶自备;衡设平无为,而轻重自得。凡因之道,身与公无事,无事
而天下自极也。


威德

威德

毛嫱、西施,天下之至姣也。衣之以皮倛(“倛”《太平御览》卷 
381
引作“褐”),则见者皆走;易之以元緆,则行者皆止。由是观之,则元緆,
色之助也;姣者辞之,则色厌矣。走背跋踚穷谷野走十里,药也;走背辞药,
则足废。故腾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霁,与蚯蚓同,则失其所乘也。故
贤而屈于不肖者,权轻也;不肖而服于贤者,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使其
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由此观之,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
屈贤矣,故无名而断者,权重也;弩弱而矰高者,乘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
者,得助于众也。故举重越高者,不慢于药;爱赤子者,不慢于保;绝险历
远者,不慢于御。此得助则成,释助则废矣。夫三王五伯之德,参于天地、
通于鬼神、周于生物者,其得助博也。

古者工不兼事,士不兼官。工不兼事,则事省;事省,则易胜。土不兼
官,则职寡;职寡,则易守。故士位可世,工事可常。百工之子,不学而能
者,非生而(钱本无“而”字,据《太平御览》卷 
752所引补)巧也,言有
常事也。今也国无常道,官无常法,是以国家日缪。教虽成,官不足;官不
足,则道理匮;道理匮,则慕贤智;慕贤智,则国家之政要在一人之心矣。
古者立天子而贵之者,非以利一人也。曰:天下无一贵,则理无由通;通理
以为天下也。故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
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长也。

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所以一人心也。夫投钩以分财,投策以分马,
非以(钱本无“以”字,据《太平御览》卷 
429所引补)钩策为均也。使得
美者,不知所以德;使得恶者,不知所以怨。此所以塞愿望也。故蓍龟,所
以立公识也;权衡,所以立公正也;书契,所以立公信也;度量,所以立公
审也;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凡立公,所以弃私也。明君动事分功必由
慧,定赏分财必由法,行德制中必由礼。故欲不得干时,爱不得犯法,贵不
得逾规(“规”钱本作“亲”,据《群书治要》卷 
37所引改),禄不得逾位;
士不得兼官,工不得兼事;以能受事,以事受利。若是者,上无羡赏,下无
羡财。

因循

天道因则大,化则细。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
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是故先王见不受禄者不臣。禄不厚者,不与入难,
人不得其所以自为也,则上不取用焉。故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则莫
不可得而用矣。此之谓因。

民杂


民杂处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此民之情也。大君者,太上也,兼畜
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
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于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大君不择其
下,故足。不择其下,则易为下矣。易为下,则莫不容。莫不容,故多下。
多下之谓太上。

民杂处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此民之情也。大君者,太上也,兼畜
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
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于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大君不择其
下,故足。不择其下,则易为下矣。易为下,则莫不容。莫不容,故多下。
多下之谓太上。

知忠

乱世之中,亡国之臣,非独无忠臣也。治国之中,显君之臣,非独能尽
忠也。治国之人,忠不偏于其君。乱世之人,道不偏于其臣。然而治乱之世,
同世有忠道之人。臣之欲忠者不绝世,而君未得宁其上,无遇比干、子胥之
忠,而毁瘁主君于暗墨之中,遂染溺灭名而死。由是观之,忠未足以救乱世,
而适足以重非。何以识其然也?曰:父有良子而舜放瞽叟,桀有忠臣而过盈
天下。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故明主之使其臣也,
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是以过修于身,而下不敢以善骄矜守职之吏;
人务其治,而莫敢淫偷其事;官正以敬其业,和顺以事其上。如此,则至治
已。

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将治乱,在乎贤
使任职而不在于忠也。故智盈天下,泽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国。故桀
之所以亡,尧不能以为存。然而尧有不胜之善,而桀有运非之名,则得人与
失人也。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治乱
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德立

立天子者,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者,不使大夫疑焉;立正妻者,不使
嬖妾疑焉;立嫡子者,不使庶孽疑焉。疑则动,两则争,杂则相伤,害在有
与不在独也。故臣有两位者,国必乱。臣两位而国不乱者,君在也,恃君而
不乱矣,失君必乱。子有两位者,家必乱。子两位而家不乱者,父在也,恃
父而不乱矣,失父必乱。臣疑其君,无不危之国;孽疑其宗,无不危之家。

君人

君人者,合法而以身治,则诛赏予夺从君心出矣。然则受赏者虽当,望


多无穷;受罚者虽当,望轻无已。君舍法而以心裁轻重,则同功殊赏、同罪
殊罚矣,怨之所由生也。是以分马者之用策,分田者之用钩,非以钩策为过
于人智也,所以去私塞怨也。故曰: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法之
所加,各以其分,蒙其赏罚而无望于君也。是以怨不生而上下和矣。

多无穷;受罚者虽当,望轻无已。君舍法而以心裁轻重,则同功殊赏、同罪
殊罚矣,怨之所由生也。是以分马者之用策,分田者之用钩,非以钩策为过
于人智也,所以去私塞怨也。故曰: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法之
所加,各以其分,蒙其赏罚而无望于君也。是以怨不生而上下和矣。

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
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
法所在。

逸文

行海者,坐而至越,有舟也;行陆者,立而至秦,有车也。秦、越,远
途也,安坐而至者,械也。(《御览》768)
厝钧石,使禹察锱铢之重,则不识也;悬于权衡,则氂发之不可差,则
不待禹之智,中人之知,莫不足以识之矣。(《御览》830,又《意林》节引)
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海与山争水,海
必得之。”(《意林》,《御览》496)
礼从俗,政从上,使从君。国有贵贱之礼,无贤不肖之礼,有长幼之礼,
无勇怯之礼;有亲疏之礼,无爱憎之礼也。(《类聚》38,《御览》523)

法之功,莫大使私不行;君之功,莫大使民不争。今立法而行私,是私
与法争,其乱甚于无法;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故有道
之国,法立则私议不行,君立则贤者不尊。民一于君,事断于法,是国之大
道也。(《类聚》54,《御览》638)

河之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弗能及。(《御览》40)
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
巧以诈伪。(《意林》,《御览》429)

有虞之诛,以幪巾当墨,以草缨当劓,以菲履当刖,以艾■当宫,布衣
无领当大辟,此有虞之诛也。斩人肢体,凿其肌肤,谓之刑;画衣冠,异章
服,谓之戮。上世用戮而民不犯也,当世用刑而民不从。(《御览》645)

昔者,天子手能衣而宰夫设服,足能行而相者导进,口能言而行人称辞,
故无失言失礼也。(《御览》76)
离朱之明,察秋毫之末于百步之外,下于水尺而不能见浅深,非目不明

也,其势难睹也。(《文选·演连珠》注、《杨荆州诔》注,《类聚》17,《御览》366)
尧让许由,舜让善卷,皆辞为天子而退为匹夫。(《类聚》21,《御览》424)
折券契,属符节,贤不肖用之。(《御览》430)
鲁庄公铸大钟,曹刿入见曰:“今国褊小而钟大,君何不图之?”(《初

学记》16,《御览》575)
公输子,巧用材也,不能以檀为瑟。(《御览》576)
孔子曰:“邱少而好学,晚而闻道,以此博矣。”(《御览》607)
孔子云:“有虞氏不赏不罚,夏后氏赏而不罚,殷人罚而不赏,周人赏

且罚。罚,禁也;赏,使也。”(《御览》633)
燕鼎之重乎千钧,乘于吴舟,则可以济。所托者,浮道也。(《御览》768)


君臣之间,犹权衡也。权左轻则右重,右重则左轻,轻重迭相橛,天地

君臣之间,犹权衡也。权左轻则右重,右重则左轻,轻重迭相橛,天地

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变法者,君长也。(《类聚》54)

一兔走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之非者,以兔为未定分也。积兔
满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定之后,虽鄙不争。(《后汉书·袁绍传》注,
又,《意林》及《御览》907并节引。按:《吕氏春秋·慎势篇》引慎子云:“今一兔走,百人逐之,
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由未定,尧且屈力,而况众人乎?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
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故治天下及国,在乎定分而已矣。”)

匠人知为门,能以门,所以不知门也,故必杜,然后能门。(《淮南·道应

训》)
劲而害能,则乱也;云能而害无能,则乱也。(《荀子·非十二子篇》注)
弃道术,舍度量,以求一人之识识天下,谁子之识能足焉?(《荀子·王霸

篇》注)
多贤不可以多君,无贤不可以无君。(《荀子·解蔽篇》注)
匠人成棺,不憎人死,利之所在,忘其丑也。(《意林》。又,《御览》551引

作“匠人成棺,而无憎于人,利在人死也”)
兽伏就秽。(《文选·西都赋》注)
夫德,精微而不见,聪明而不发,是故外物不累其内。(《文选》沈休文《游

沈道士馆诗》注、《养生论》注)
夫道,所以使贤无奈不肖何也!所以使智无奈愚何也!若此,则谓之道

胜矣。(《文选》张景阳《杂诗》注)
道胜则名不彰。(《文选》张景阳《杂诗》注)
趋事之有司,贱也。(《文选》谢元晖《始出尚书省诗》注)
臣下闭口,左右结舌。(《文选》谢平原《内史表》注)
久处无过之地,则世俗听矣。(《文选》吴季重《答魏太子■》注)
昔周室之衰也,厉王扰乱天下,诸侯力政,人欲独行以相兼。(《文选》

东方朔《答客难》注)
众之胜寡,必也。(《文选》夏侯常《侍诔》注)
《诗》,往志也;《书》,往诰也;《春秋》,往事也。(《意林》)
两贵不相事,两贱不相使。(《意林》)
家富则疏族聚,家贫则兄弟离。非不相爱,利不足相容也。(《意林》)
藏甲之国,必有兵遁,市人可驱而战。安国之兵,不由忿起。(《意林》)
苍颉在庖牺之前。(《尚书序》疏)
为毳者,患涂之泥也。(《书·益稷》疏)
昼无事者夜不梦。(《云笈七签》三十二)
田骈名广。(《庄子·天下篇》释文)
桀、纣之有天下也,四海之内皆乱,关龙逢、王子比干不与焉,而谓之

皆乱,其乱者众也。尧、舜之有天下也,四海之内皆治,而丹朱、商均不与
焉,而谓之皆治,其治者众也。(《长短经·势运篇》注)

君明臣直,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妻贞,家之福也。故比干忠而不
能存殷,申生孝而不能安晋,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国家灭乱者,何也?无明君
贤父以听之。故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二句又见《意林》,据


《治要》,在《知忠篇》,其上文与此大异,当考。此下逸文,并依原刻附入,原刻云:“载《文献
通考》。”今检《通考》,并无其文,存之以质知者)

《治要》,在《知忠篇》,其上文与此大异,当考。此下逸文,并依原刻附入,原刻云:“载《文献
通考》。”今检《通考》,并无其文,存之以质知者)

《夏箴》曰:“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大夫无兼年
之食,遇天饥,臣妾舆马非其有也。戒之哉!”(按:《逸周书》有此文)

与天下于人,大事也,煦煦者以为惠,而尧、舜无德色。取天下于人,
大嫌也,洁洁者以为污,而汤、武无愧容。惟其义也。

日月为天下眼目,人不知德;山川为天下衣食,人不能感。(《御览》三以
此四句为《任子》文,“感”作“谢”。)

有勇不以怒,反与怯均也。(二句又见《御览》437及 
499)

小人食于力,君子食于道(二句又见《意林》及《御览》849),先王之训也。故
常欲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然一身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其不能
饱可知也;欲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然一身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
其不能暖可知也。故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究其旨,
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
用吾言,行必修。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
者也。(按:《墨子》有此文)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治水者,茨防决
塞,九州四海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自“治水者”以下又见《列
子·汤问篇》注,“九州四海”作“虽在夷貊”,与《绎史》合)

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
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
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
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
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
朴不欺;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故车马不弊于远路,旌旗不乱于大泽,万民
不失命于寇戎,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记年之牒空虚。故曰:
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按:《韩非子》有此文)

鹰,善击也,然日击之,则疲而无全翼矣。骥,善驰也,然日弛之,则
蹶而无全蹄矣。

能辞万钟之禄于朝陛,不能不拾一金于无人之地;能谨百节之礼于庙宇,
不能不驰一容于独居之馀。盖人情每狎于所私故也。

不肖者,不自谓不肖也,而不肖见于行,虽自谓贤,人犹谓之不肖也。
愚者,不自谓愚也,而愚见于言,虽自谓智,人犹谓之愚。(按:《鬻子》有此
文)

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
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我喜可抑,我
忿可窒,我法不可离也。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至法不可阙也。

善为国者,移谋身之心而谋国,移富国之术而富民,移保子孙之志而保
治,移求爵禄之意而求义,则不劳而化理成矣。

始吾未生之时,焉知生之为乐也?今吾未死,又焉知死之为不乐也?故
生不足以使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恐之?明于死生之
分,达于利害之变,是以目观玉辂琬象之状,耳听白雪清角之声,不能以乱


其神;登千仞之溪,临猿眩之岸,不足以淆其知。夫如是,身可以杀,生可
以无,仁可以成。

其神;登千仞之溪,临猿眩之岸,不足以淆其知。夫如是,身可以杀,生可
以无,仁可以成。

周成王问鬻子曰:“寡人闻圣人在上位,使民富且寿。若夫富,则可为
也。若夫寿,则在天乎?”鬻子对曰:“夫圣王在上位,天下无军兵之事,
故诸侯不私相攻,而民不私相斗也,则民得尽一生矣。圣王在上,则君积于
德化,而民积于用力。故妇人为其所衣,丈夫为其所食,则民无冻饿,民得
二生矣。圣人在上,则君积于仁,吏积于爱,民积于顺,则刑罚废而无夭遏
之诛,民则得三生矣。圣王在上,则使人有时,而用之有节,则民无疠疾,
民得四生矣。(按:贾谊《新书》有此文)
爱赤子不慢其保,绝险者不慢其御。(觉按:《意林》卷二引)
尹文子言曰:“齐有黄公者,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为丑
恶。丑恶之名远布而一国之人无欲聘者。”(觉按:《说郛》卷六引)
人生一世,若露之托桐叶,其能几何?(觉按:《说郛》卷六引)

韩非子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