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什么年龄就干什么事

2019年5月11日  来源:林书彤 作者: 提供人:liangmeng26......

原标题:“什么年龄就干什么事” 心理学家:说的大致没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劝导”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样的事儿“。说这话儿的人,其实暗含的意思是,你已经落后同龄人了,别人在这个阶段该干的事情已经干了,而你还没干。

那么“什么年龄就干什么事”这句话是对的吗?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什么年龄就干什么事” 心理学家:说的大致没错

人格发展

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曾经提出过一个人格发展理论。

他认为,人的人格发展是持续终身的,并不是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人格在六岁以前就“定性”了。

他按照不同的年龄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如何应对这些转折点,决定了人格发展的方向,即要么让人更健康、更幸福、更有成就感,要么让人更颓废、更沮丧、更绝望。

“什么年龄就干什么事” 心理学家:说的大致没错

成年的亲密感

长辈们往往在“催婚”、“催孩子”的时候最喜欢说“什么年龄就干什么事”。根据发展心理学,在适婚年龄,也就是成年期,人们需要面对的挑战主要是建构亲密关系,在情感上获得稳固的连接。

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最好的方式就是结婚;或者恋爱,对对方做出爱的承诺。

“什么年龄就干什么事” 心理学家:说的大致没错

埃里克森指出,在这个阶段,没有建立良好亲密关系的人,将面临孤独感。单身生活虽然自由惬意,但倘若一直保持这样的生活方式,会严重压抑情感发展和幸福感。

当然,这也不是说,谈恋爱和结婚的人就不会有孤独感。不管是恋爱还是结婚,如果在关系中感受不到亲密,都会产生孤独感。

但可以确定的是,总是回避情感投入的人,将无法习得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中年的“繁衍感”

成年过后,就是中年。在这个阶段,已成立家庭的人通过抚养孩子,看着子女一天天长大,获得意义感和充实感。

而没有成立家庭的人,通过工作、兴趣爱好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什么年龄就干什么事” 心理学家:说的大致没错

培育子女能够让人产生一种“繁衍感”,即感到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延伸和拓展,自己的人生变得有目标、有方向,同时孩子也是一种亲密的纽带,让人获得情感的满足和喜悦。

而没有形成这种“繁衍感”的人容易陷入“停滞感”,觉得生活空虚、没有人生目标,难以看清自身真正的价值,对未来充满迷茫,在成长上停滞不前。

话虽如此,但可惜的是,有些父母生完孩子就觉得“万事大吉”,他们并没有尽心尽力去抚养和教育他们的孩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就像正常上下班打卡一样。

他们难以在育儿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反而感到厌烦和不满,这无疑是可悲的,这样的父母同样会在中年面临”停滞感“。

老年的完整感

中年过后,就是老年。我们都知道,老年人很啰嗦,总是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

埃里克森认为,一个人步入老年之后,会面临一个“重大危机”,那就是对过去的经历以及生命即将终结的反思。

他认为,老年人在回忆自己整个一生后,要么会产生完整感,要么会产生绝望感。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一生过得还不错,该做的事情大部分都做了,他会怀着一种完整感,走完余下的人生。

反之,一个人觉得自己很多事情都没做,很多别人老了能够享受到的福气自己没享受到,人生留下很多遗憾,而此时剩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想要弥补都已经为时晚矣。

当他们真正醒悟到“过去真的已经回不去了,人生真的就这样了”时,他们会产生一种深入骨髓的绝望感。

就像埃里克森说的:“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比一个老年人的失望更悲哀,也没有什么事情比一个老年人的完整感更令人满足。”

“什么年龄就干什么事” 心理学家:说的大致没错

总的来说,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而要满足这样的心理需求,他们需要付诸实际行动。从这个角度来说,“什么年龄干什么事"是符合心理发展需求的,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成长之路。

当然,这不是一个绝对,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只要你真正想清楚了,真正确定了“那是你想过的人生”,“到老了也不后悔这样的选择”,那你就可以去勇敢追求自己的生活,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人生顺序 / 人生规划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