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没有文化依赖的科学是不存在的

2019年5月11日  来源:世界科技创新论坛 作者: 提供人:liangmeng26......

科学的人文起源

我想从科学精神的起源,做一个比较新颖的阐释。更准确的应该是科学的人文起源。

很多人会有一个偏见,认为科学和人文是两个概念。所以我们经常说,当代的科学和人文相分裂的,既然分裂,那这两个就是二元的,我们要二元并举。

这个看法,实际上是一个派生的观点,其实在根本意义上,人文比科学更重要,人文是根本。

我们探讨科学的起缘,不能光从生产力和智力的角度出发,而应该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

为什么人文传统应该作为理解科学的一个基本的入门?这是因人本身的独特性使然。

人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人是哺乳动物,也是灵长类高级动物,但是人和所有一切动物的根本的区别在于,人是一种先天缺失的动物。

人是没有规定性的,需要通过外在的文化来规定自己。我们知道,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直立行走,一是脑容量变大。

这两种进化特征,实际上是相互矛盾的。直立行走必然导致骨盆变窄,骨盆太窄,会影响妇女的生育,而人类的脑子却变得越来越大。

我们知道,所有的动物里面,只有人类有难产现象。在现代医学发展之前,难产是人类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我们通常都见过周边的亲人、朋友有难产现象发生,原因是什么?就是直立行走和脑子变大之间的一个冲突。生物学上有一个关系:脑容量和人类胎儿的孕育期呈现的是线性关系。

脑容量越大,胎儿的孕育期越长,按照成年人的脑量,所对应的婴儿的孕育期,应该是21个月。但是21个月的婴儿脑袋太大了,根本生不出来。所以逐渐进化出一个非常独特的手段,就是让人类总体早产。

婴儿还有一特点,生下来什么都不能干,基本上不具备人类的基本特征。比如直立行走、语言,婴儿是做不到的。

但是动物的胎儿生下来,很快就拥有了成体所拥有的几乎所有秉性和能力。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有先天的不足,也就是本能的缺失!

人类本能的缺失,除了生物学根据,同时也有哲学上的根据。

人类可以变成任何东西,比如把自己变成好人、从坏人变成高尚的人,从好人变成缺德的人。甚至可以使自己不是人。

在哲学意义上,人是一个“无”的存在,这种“无”的存在,就要求一种外在的东西来赋予,在成人的过程实际是一个文化交换的过程。

所以“人”和“文”之间,是一种相互构造的过程,我们常常把人文二字并称。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人是一种有死亡意识的动物。

什么叫死亡意识?就是你在活着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终有一死。有些动物是在快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要死了。

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生活那么不容易,有死亡意识的动物,怎么能够让自己继续活着呢?

为什么我们要坚韧不拔地活着?这就是一个哲学的问题。

所以我们研究科学、宗教、艺术,研究人类一些最基本的文化现象时,都要从人文结构来理解。

不从人文结构出发,是很难理解的。

那么,科学的起源以及科学究竟是什么?如果说人都要吃饭,所以要搞科学,这是很肤浅的想法。

研究科学的起源,要有一个基础,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研究中国人的人文结构开始。

没有文化依赖的科学是不存在的

反观西方的人文结构,我们能比较好的看清楚,为什么科学只出现在古代的希腊,而没有出现在古代的中国?

中国的文化我们称之为农耕文化,虽然农业革命是全人类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公元12000年以前,全人类就普遍发生着农业革命,后果有两个:

一是粮食生产。

过去人类是直接吃自然界提供的现成的食物,农业革命改变了这个局面,人类开始自己生产粮食。

二是人类开始定居。

过去人类漂泊不定,逐食物而居,所以人类早期是没有定居意识的。农耕文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定居文化。

中华文化是一个非常彻底的农耕社会,遍观整个中国文化,就是以农为本、以农为上、重农抑商。

我们讲“士农工商”,士就是知识分子,第二就是农,最后才是工和商。

农耕社会与定居意识和文化有极强的关系。定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终生不搬家,终生住一个地方,所以很容易跟土地关联在一起。

中华文化有浓郁的乡土意识,甚至离乡不离土。

不搬家就促成了一个重要的一个概念——籍贯,中国人户口本都有一个籍贯,籍贯就是你的祖籍。现在很多在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自己祖籍在哪,只是长辈讲。

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乡土意识和定居文化带来了什么后果?——它极大地决定了中国社会的结构。这个结构的基因是什么?一句话:熟人社会。

所以文化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或者准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一整套社会关系。

这种非常强大的血缘文化,必然会形成我们对“人”的理解。任何一种文化之所以是一种独立的文化,主要在于能够给你提供一套人性理想和一套达成人性理想的方法。

在我们中国文化里面,什么是人?儒家做了一个高度的概括:仁者,人也。

仁就构成了中国主流文化,我们对人的根本理解,是仁爱。仁爱不是指两性之爱,也不是西方基督教倡导的人人平等。它是基于血缘关系的爱,也就是说,核心是亲子之爱。

所以中国式的“爱”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的核心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

第二,爱是有差等的。

但是,在西方社会里,农耕文化从来没有成为主流,不同于我们的农耕文明,西方文明是混杂的。

严格来讲,西方文明是两“希”文明,一是希腊,一是希伯来。

希腊文明,提供的是一种科学文明。而希伯来文明提供的是一种信仰和宗教。这两个文明尽管有很大差异,但跟我们相比,它们还是有很多共同点。

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不是典型的农耕社会。

希伯来人生来到处漂泊,所以商贸的气息比较浓。而希腊半岛土地贫瘠,希腊人缺少粮食,也需要与别人交换。

爱琴海地区非常适合航海,所以希腊民族是一个航海的民族。所以,跟我们比,迁徙是他们的常态。因此,他们有很多英雄的史诗,而中国没有。

我们的诗集里,写的都是家门口的事;而荷马史诗,写的往往是远征的故事。

这就构成了一个基本的对立:我们是定居文化,他们是迁徙文化。迁徙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生人文化。我们知道,熟人之间可以根据血缘关系来构造,那么生人之间如何构造关系?——契约。

契约是西方文明一个很大的特点。

如果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仁爱,那么请问西方文明的核心是什么?两个字——自由!对于他们而言,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一个基本标准就是:你有没有能力订约,有没有能力守约?

订约和守约,成为衡量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

一个要订约的人,首先他必须是一个能够为自己负责的人。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自己负责,当然是一个自由人。在西方人看来自由,就相当于我们讲仁爱。

那什么是自由?我们通过自由能够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怎么样培养一个人的自由?

希腊人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回答,就是通过科学获得自由。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由来是什么?科学最开始根本和发展生产力没有关系,甚至跟个人智商也没有关系,它首先指的是一种对人性的培养方式,通过科学的方式,来发展一整套的自由人性,这是希腊科学的一个重要的起源。

所以,科学是高度依赖于文化,没有文化依赖,科学是不存在的。

希腊科学有一个根本的特点,我称之为:高调宣扬自己的无功利特征,是为了自身目的而存在的一类知识。

科学 / 科技 / 分科 / 经验 / 技艺 / 文化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