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2019年3月23日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作者: 提供人:daotui12......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Joanna B. Pinneo,国家地理

在干燥的马里,一个图阿雷格族家庭在帐篷里睡觉。

一次睡眠,居然能同时让人体验“脑死亡”和“犯精神病”!你还敢睡吗?从浅到深,人类每晚都会进行4期睡眠,而且还会夹杂着疯狂的“REM”状态。在外人看起来,你睡得很平静;而在你的主观意识里,大脑其实一次又一次地在恣意妄为、放飞自我,那过程比过山车还过瘾,时而让你临近“假死”状态,时而又让你比清醒的时候还亢奋......

1-2期睡眠

这一阶段我们刚睡着,感官被遮蔽,大脑仍保持活跃并启动编辑程序,判断将哪些记忆保留、哪些抛弃。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总数约860亿的神经元通过电信号与化学信号彼此沟通。清醒时,神经元们形成一个熙熙攘攘的大群,动态犹如细胞层面的雷暴;若它们平稳而有节律地激发,呈现在脑电图上的是整洁的涟漪线,那就说明大脑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向内部,远离了醒时生活的喧嚣。与此同时,各种感官接收器被遮蔽,我们很快就要睡着了。这就是第1期睡眠,也就是睡眠的最浅端,大约持续5分钟。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Magnus Wennman

是什么让我们产生睡意?日本筑波大学睡眠研究所的气密舱使科研人员得以精确追踪睡眠者的氧气消耗量,进而推算其代谢率,并测量外在因素(如环境光线的亮度和颜色)对该数据的影响。 找到触发睡眠的最佳条件可能是治愈失眠症的第一步。

接着,从大脑深处升起一串火花,对大脑皮质的褶皱状灰色物质、语言与意识的中枢进行电击!这种每次半秒钟的电击名为“睡眠梭形波”,只要出现这波操作,表明人体进入了2期睡眠。

按照新理论,梭形波会给予脑皮质特定的刺激,使之保存好最近获得的信息。梭形波越多,人们第二天的表现就越好。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Magnus Wennman

如果刚刚经历过什么不好的事情,千万别马上入睡!

夜间,我们从记录模式转为编辑模式。大脑会主动甄别哪些记忆该留,哪些该删,但这种甄选不见得就是对的。

而睡眠对记忆的强化极其高效,这种效率不仅体现在占据约一半睡眠时间的第2期,而是在循环往复睡眠全程。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TIM HETHERINGTON, MAGNUM

在阿富汗的科伦加尔山谷,一个美国大兵正在睡觉。他前一晚刚在前线基地执行完夜间任务。

比如,精疲力竭的士兵刚从凶险沙场归来,不要直接躺下入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科学家吉娜·波认为,为了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些战士应当坚持过6到8个小时再睡。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Magnus Wennman

在伊拉克参加过两轮服役的美国陆军老兵迈克·莫里斯睡觉时头戴脑电图测量帽,并抱着他的治疗犬奥利弗。这项研究,揭示动物的陪伴和睡眠声息对精神创伤回复的影响。

如果经历过一场大变故之后马上入睡,有些苦难经历没来得及在心理上消化,那么它们会有更高的可能性进入长期记忆,甚至影响我们一生的认知。

所以,睡前别吵架,别发火,别主动去引发不愉快的事情。但如果不愉快实在不可避免,那么请保持清醒缓冲几个小时再睡不迟!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Piroska B

3-4期睡眠

进入深眠状态,换句话说,这种状态,与脑死亡的状态相差不远!怪不得中国古人称睡眠为“小死”。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SEBASTIAN WAHLHUETTER

睡眠第4期居然与脑死亡状态相差不远!

三趾树懒每天10个小时在打瞌睡;

果蝠能睡到15个小时;

一种鼠耳蝠要睡20小时;

长颈鹿的睡眠却不到5小时;

马夜间站着睡一段,躺下睡一段;

海豚的两个大脑半球轮流睡,

总有一边是醒的,从不耽误游动;

军舰鸟能在滑翔中边飞边睡!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STEPHANE GRANZOTTO

在印度洋,30多头成年雌性抹香鲸正在海面以下约15米处小睡。它们保持着竖立的姿态入睡,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十分钟,而幼崽在海面嬉戏玩耍。

一个生物,大到鲸目,小到细胞,都不能开足油门连跑24小时,这是自然的铁则。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Magnus Wennman

76岁的乔·戴曼德过去 20年来以卡车司机为业,有时需要彻夜开车。他说,这样的工作会使人“太累以至于睡不着”。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夜班工作曾评价“很可能对人类有致癌影响”。

而对人类来说,主要的恢复发生在3期和4期的深度睡眠中。我们的细胞在深度睡眠期间分泌的生长激素最多,我们终生都要依赖这种激素来维护骨骼和肌肉,而且,睡眠对于保持体温、血压和健康的免疫系统不可或缺。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Magnus Wennman

巴黎爱乐音乐厅参考科学理论编曲,以极简阵容演绎的节目《睡眠》,旨在把听众导入甜美的休息状态,整场节目时间在八小时以上!

清醒状态下的神经元紧紧挤在一起,而入睡之后,有些脑细胞的体积会缩小60%,拉大间距。细胞间空隙是代谢废物的倾倒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种名为β-淀粉样蛋白的物质,它能扰乱神经元之间的交流,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只有在睡眠状态下,脑脊液才能顺着拓宽的空隙,把β-淀粉样蛋白冲洗掉。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Magnus Wennman

形态各异的助眠“神器”在中国都市人群中十分流行。

大脑各种修复工作进行的同时,我们的肌肉则充分放松。我们在4期阶段通常不做梦,甚至可能连疼痛也感觉不到。4期睡眠和昏迷、脑死亡的状态相差不远,虽然富于修复效果,却是万万不可贪多的!

所以,我们在4期最多逗留约30分钟,然后大脑就会一脚把自己踢醒,这时我们往往一路逆行,穿过3、2、1期,直至恢复意识。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Magnus Wennman

一位老人在树下打盹,很多中老年人日间容易困倦是因为受睡眠呼吸综合征影响。

当你睡眠不足的时候,脑中第一个受到煎熬的部位是额叶皮质——为我们做出决断和解决问题的核心功能区。没睡够的人更容易发火、情绪化、不理智。而且日间小睡并不能弥补晚上睡眠不足的损失;任何惯于每晚睡不够6小时的人都有着更高的抑郁、中风、精神病风险;睡眠缺乏还与肥胖症直接相关:若没有充足的睡眠,胃和其他脏器会过度分泌生长激素释放肽,俗称“饥饿激素”,使人的食量超过实际所需。

疯狂的“REM”状态

其实我们每晚,

都会犯一回“精神病”!

因为我们每晚,

都会REM。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DAWN KISH,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大峡谷,一个孤独的旅者睡倒在科罗拉多河的沙洲上。

快速眼动(REM)睡眠于1953年被芝加哥大学的尤金·阿塞林斯基、纳塔涅尔·克莱特曼发现。在此之前,REM通常被视为1期睡眠的变形、不具备特别的重要性。但其中独特的眼球速动,以及始终与之伴随的性器官充血现象一再见诸报告。

在成年人中,REM的持续时间大致占全部休息时间的五分之一。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我们每次经历REM快速眼动睡眠,都相当于犯精神病!精神病本就被定义为一种以幻觉、妄想为特征的状态。有些睡眠科学家称,做梦就是一种精神病状态——我们看到不存在的景象却深信不疑,时空、人物在眼前变化或无端消失,我们也安之若素。

新生儿每天能睡17个小时,却有近一半时间,是在类似REM的大脑活跃状况中度过。孕中的胎儿从第26周开始,有大约一个月无间断地处在与REM 睡眠状态。有种理论称,人生初期这些梦境般的历程相当于大脑的“软件测试”,是为全面上线在做准备。该过程被称为端脑化。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COLIN MONTEATH, MINDEN PICTURES

这位资深南极游客睡在帆布躺椅上,享受阿蒙森海附近的飘雪。

人体在REM睡眠阶段不再调控体温,内部温度保持在设置范围内的最低点,全身僵冷。心率比起其他睡眠阶段反而快一些,且深浅不匀。肌肉除了个别部位——眼、耳、心脏、横膈膜——全都动弹不得。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Magnus Wennman

在美国华盛顿的国家儿童医疗系统研究室里,身上缠满管子和电极的十岁男孩弗朗西斯·阿华在等待熄灯,开始进行全夜睡眠检查。这次查的是睡眠呼吸暂停,即入睡后反复出现的呼吸中断症状。

我们在REM睡眠中会相信匪夷所思的事情,是因为大脑的管理权已不在逻辑中心和冲动控制区那里了。

此时,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完全停产,它们是关键的神经递质,使脑细胞得以交流信息。如果没有它们,人的学习、记忆能力就会严重受损,陷入扭曲的意识状态。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Magnus Wennman

在瑞典有数以百计移民儿童——他们的家庭正面临被驱逐的处境——患上所谓“顺受综合征”,其令人费解的失调表现包括:自闭,即便对痛苦的刺激也不回应,只能通 过鼻饲管获得营养,有的要持续喂食数年。

但这和第4期睡眠那样的类昏迷状态不同。在REM阶段,我们的大脑是全面活跃的,能量消耗甚至不比清醒的时候少。

REM睡眠由大脑深处的边缘系统掌管,该脑区可以说是思维领域的原始丛林——我们最野蛮、最深层的本能在这里出没。弗洛伊德没说错,梦的确会引发我们的原始情感。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Magnus Wennman

新的记忆在夜间得到巩固,大脑在夜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东京的筑波大学使用光遗传学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通过基因改造使小鼠对光线具有特定敏感性,再用一束激光对单个脑细胞进行激活与关闭。

边缘系统包藏着我们的性欲、攻击性和恐惧,但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欢乐、喜悦和爱。尽管有些时候会显得噩梦多于好梦,但这很可能是假象。只不过可怕的梦境更容易触动大脑的指令更改系统,把我们惊醒。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摄影:Frank La Penna

当我们睡着并开始第一段REM睡眠时,大脑——这台宇宙中已知最精巧复杂的仪器,终于可以快意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它把自己全面激活,去玩耍,去做梦!有些睡眠理论家猜想,REM睡眠是我们最聪明、最睿智、最有创造力和最自由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你睡着之后,总共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你的大脑终于放飞自我,开始想干啥干啥。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此时,大脑让你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神经病。所以,大脑这么淘气,你还敢睡吗?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文章最后我们要郑重提示:一定要敢睡!而且要按时按点好好睡!尽管REM状态让人接近精神病发作、尽管睡眠第4期更虚拟出一种脑死亡状态,但是一定要坦然面对这种“小死”——毕竟,人无“小死”,必无大活。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深度睡眠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